苟当姓氏怎么读?

如题所述

苟当姓氏也是读“gǒu”。

拼 音 【gǒu】

1.姑且;暂且。例:~安。

2.草率;随便。例:一丝不~。

3.文言连词。如果;假使。例:~不教,性乃迁。

笔画

组词:苟同、苟合、苟全、不苟、苟安、苟且

扩展资料

1、不敢苟同 [ bù gǎn gǒu tóng ]

【解释】: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出自】: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2、苟且偷生 [ gǒu qiě tōu shēng ]

【解释】: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出自】:《荀子·荣辱》:“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比而不知也。”

【示例】:但他知道,那种高官厚禄、那种的~,是比死还要可怕。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3、苟延残喘 [ gǒu yán cán chuǎn ]

【解释】: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出自】: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示例】: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得好几日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6

苟作为姓,读作gǒu。

因为读音难听,全国各地许多“苟”姓后人,向公安机关提出改姓申请。无独有偶,这样的改姓行为,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西安市考古研究院公布的一方墓志,就记录了这一过程。

中华姓氏文化博大精深,而墓志的发现,则对姓氏的发展变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扩展资料:

据史书记载,苟姓跟草有关,包含着生长的意思,最初产生于黄帝时期。传说,黄帝的子孙中,有人居住在河内(现在的山西、河北、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因为当地生长的枸杞比较多,所以以“苟”为姓。除了这支苟姓人外,其余的苟姓多由其他姓氏演变而来。

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唐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晋,迁都开封。在石敬瑭做后晋皇帝期间,有个姓敬的大臣因为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得罪了皇帝的近臣,遭到陷害后被定了罪,朝廷下令让所有的敬姓人改姓“苟”。

参考资料:苟姓 百度百科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读作gǒu。
  苟,姓氏之一,多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姓氏来源说法不一,较为常见的说法是:出自黄帝(姬姓)、舜帝(姚姓)的后人姓氏。
  历史名人:
  苟变:
  苟变,战国时成武(今山东省)人,卫国名将。著名思想家孔伋向卫国国君推荐苟变,卫国君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但他在做地方官时,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我不能用他。”孔伋有一段精彩的比喻。他说:“英明的君主选用人才,就好比木匠选用木材,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一根可以合抱的优质木材,有了几尺朽腐之处,高明的木匠不会因此扔掉不用的。当前是战争年代,正是需要很多军事人才的时候,您因为两个鸡蛋就放弃了一员大将,这话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君说:“我谨受先生之指教。”
  苟晞:
  苟晞(?-311年),字道将,河内山阳人。西晋名将,官至大将军、太子太傅、录尚书事,东平郡公。精通兵法,时人比之韩信、白起。在八王之乱中,先后投靠多王,战败汲桑、吕郎、刘根、公师藩、石勒等,威名甚盛。永兴二年(305年),司马颖旧将公师藩因见司马颖被废,于是在河北地区起兵,牧帅汲桑亦加入,并且进攻多个郡县,逼近邺城,司马虓派苟晞和广平太守丁绍一同击退公师藩。次年苟晞更在白马县攻击准备渡过黄河的公师藩,并将他斩杀。永嘉元年(307年),汲桑作乱,自称大将军并称要为上一年被杀的司马颖报仇,并进攻邺城。新蔡王司马腾兵败被杀,邺城陷落,汲桑于是打算南攻兖州。太傅司马越知道后大惊,先命苟晞为前锋进讨汲桑。后见苟晞与汲桑部将石勒在阳平、平原相持并互有胜负,又领兵出镇官渡,声援苟晞。汲桑素来畏惧苟晞,于是在苟晞攻来时在城外设栏栅加强防卫,苟晞先让士兵休息,只派单骑向汲桑部众陈述祸福,汲桑部众大惊而退入城,后苟晞又领兵在东武阳击败汲桑,汲桑退走;及后苟晞追击汲桑和石勒,连破九垒(《资治通鉴》作八垒)。冀州刺史丁绍随后又击败刚重整的汲桑军,令事件得以平息。苟晞亦因而获升抚军将军,都督青、兖诸军事,封东平郡侯。因苟晞屡破强敌,建立起威名,当时的人更将他与韩信和白起比拟。
第3个回答  2013-07-04
gǒu。依然是这么读,它不是多音字、
第4个回答  2019-11-27
很早以前就有了苟读做姓时四声(gòu)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