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鸭怎么养殖

如题所述

棚鸭饲养技术
邹春生(高级兽医师)

一、饲养管理
(一)培育雏鸭
培育雏鸭的环境条件有温度、湿度、空气、光照等。
1、温度:
供给适宜的育雏温度,是培育雏鸭最主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只要温度适宜,雏鸭体热消耗少,用于发育的营养相对增加,雏鸭生长发育快,成活率高。
2、湿度
鸭喜欢嬉水,但不能泡在水里,地面平养时垫草必须保持干燥,雏鸭舍要注意通风,湿度不能过大,湿度过大不但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而且容易患病。
3、空气
据测定,鸭每公斤体重1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为1.5—2.3升,如不适当通风会造成缺氧。尤其在室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粪便分解快,挥发出大量的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刺激眼、鼻和呼吸道,严重时会造成中毒,因此育雏舍要定期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4、光照
太阳光能提高鸭的体表温度,增强血液循环,将皮肤的7一脱氢胆固醇转变为VD,,促进骨骼生长,并能促进食欲,.有助于新‘陈代谢作用。在不能利用自然光或者自然光照时间不足的情况下,要用人工光照加以弥补。育雏期内,每日光照2 3小时,提供1小时的黑暗可防止光照系统故障造成黑暗时,引起雏鸭恐慌惊群。光照强度每平方米5瓦,以在雏鸭舍内的任何地方能够读书看报就行。
5、保温育雏
可用电热保姆器或烟道及火炕加温等方法保温育雏。
出壳至1日龄,3 0—32℃,2—3日龄以后随日龄增加每天降低1℃左右,直至与环境温度基本一致。
温度过低时,雏鸭怕冷,靠近热源或堆叠成2—3层(俗称烧堆)互相取暖,往往造成压伤或窒息死亡;温度过高时,雏鸭张口呼气,远离热源,饮水增加;温度适宜时,雏鸭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雏鸭呈现出伸腿伸腰,三五成群,分布均匀,静卧无声或者规律地吃食、饮水、排泄的状态。
6、选择雏鸭分群及育雏方式
应选择适期(2 8天)或稍提前出壳,健康活泼的雏鸭,要选择头大颈粗、胸深背宽、趾蹼柔软红润,羽毛整齐清洁,富有光泽的。
大腹、突脐或缩头闭眼、反应迟钝、挣扎无力、瞎眼畸形的雏鸭容易死亡,不要选用。
要根据圈舍的大小和保姆伞或烟道、火坑发热量的情况进行分群。鸭群越大,由于密度大生长缓慢,群内个体差异较大,不够整齐;小群增重效果好,但小群饲养单位增重耗料多,占房舍面积大,饲养成本相对较高。一般情况下,在1 2—1 4平方米的范围内饲养2 8 0一3 0 0只雏鸭为宜,育雏舍内地面布置的方式,有地面平养,在地面上撒上木屑、刨花或粗壳;网上饲养,离地面一定距离用木或竹搭成支架,在上面铺设铁丝格网或塑料格网。地面平齐,花垫料较多,占地面积较多,饲养成本较高,网上饲养,不用垫料,鸭子不接触粪便,干净卫生,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便于管理,成活率高,省垫料,饲养密度大,节省场地使用面积,但一次性投资较大。
7、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备足未霉变的优质饲料,料盘及饮水器。
(2)对育雏室、运动场及加温用具、设备要详细检查,如有损坏要修补,室内无鼠,堵鼠洞。
(3)育雏室运动场及木质或塑料饲养用具的消毒,用2 0%生石灰水或卜2%烧碱溶液。可购买专门的消毒液(如“醛威TM”、“强效菌毒杀星”交替用)进行消毒。千万不能用发霉的稻草、粗壳等。(雏鸭对曲霉菌特别敏感)。
(4)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育雏和加温,在相当于雏鸭背高(距离地面或平网上5—8厘米)处应达到3 O一32℃,并且有升降温度的调节装置,还要在进雏前一天开始加温。
8、饮水开食
鸭需要新鲜、全价的饲料和清洁饮水。
雏鸭出壳后,应先饮水后开食。用颗粒饲料浪费较少,两周内的雏鸭颗粒料的直径为2毫米,此后用直径为3毫米的颗粒料。
育雏阶段早期,每5 0只雏鸭提供一个直径为3 0厘米,高3 0厘米的圆形饮水器。对初生雏鸭来说,把饮水器均匀地布置在育雏室内是十分重要的。
育雏的起初几天,应当用敞口料盘40厘米×4 0厘米×4厘米(缘高),每5 0只雏鸭配备1个。料盘在育雏室内分布均匀,喂料要少喂勤添。
雏鸭饲料也可以半生熟米饭为主,并喂配合饲料。
当雏鸭能在饲料槽里采食饲料以后,应把料盘逐渐撤去。
(二)育成鸭(中雏)的饲养管理
育成阶段由于体重增长缓慢,又没有产品产出,管理得好与不好,当时不易察觉出来。因此,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育成阶段饲养管理是否妥当可以决定将来生产性能的好坏。特别是种鸭,如果在育成阶段管理不善,就会导致生产性能不好的结局。
育成阶段应根据鸭群的生产用途,采用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因蛋用或肉用而异。蛋鸭和肉鸭分别对待,蛋鸭满足其营养需要即可,肉鸭则加速育肥。
(三)蛋鸭的饲养管理
鸭子的生活习惯性很强,它们对特定的常规反应性很强,只要鸭子的生活规律以及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的时间和内容稍有变化,就会对鸭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抑制种鸭产蛋,越是高产的种鸭,这种不良的影响就越大。因此,种鸭饲养管理各项工作的作息时间应相对固定,不要随意变更。
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
(四)商品肉鸭的饲养管理
肉鸭(草鸭)育肥期的管理基本上与种鸭育肥期的管理相同。在育雏期以后的生长一一育肥期则与种鸭育成期的管理不同。
1、饲养商品肉鸭主要是求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因此不能限饲,能吃才能长,一般来说,在春秋两季鸭子采食都会很正常。夏天气温高,鸭子不愿吃料,必须抓好早晨、晚间天气凉爽时的管理,备足充足的饮水和饲料,在这段时间让它们尽量多吃饲料;冬季则要注意防寒保暖。
2、鸭子采食颗粒饲料的量比粉料要大些,浪费要少些,其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率也要高些,所以最好喂直径为2—5毫米的颗粒料,无颗粒料用半干半温的配合粉料。
3、从育雏期结束转入生长一肥育期的前3天,将雏鸭料逐渐换成生长期料(第1天2/3的育雏料,1/3的生长期料,第2天两种料各分一半,第3天用1/3育雏料,2/3的生长期料)。经过3天过渡以后可全部喂生长期料。切忌突然更换饲料,以防因饲料改变,降低鸭子采食量,而影响增重。鸭子应停料2—3小时才可转群,否则易造成鸭子扭伤。
二、疾病防治
(一)加强饲养管理
1、严格按防疫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
2、执行全体全出制
3、消毒卫生 用“醛威(湖南农大药业生产)兑水:1:500—80O溶液喷雾消毒
4、减少应激
应激反应不仅表现为鸭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更多地反应是引起生产性能下降。如生产缓慢,产蛋下降和受精率降低等。因而,对应激带来的危害不能忽略。
能引起鸭群应激反应的环境因素:
饲料营养、温度、鸭群密度、舍内空气成份、饮水等,还有接种疫苗、称重,运输和发生疫病时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二)防疫灭病
1、鸭瘟
发病时体温42—44℃,精神不振,采食减少,饮水增加,离群呆立,羽毛松乱,两翅下垂,行走不稳,不愿下水游泳,严重时伏地不起,拉稀、粪便呈现绿色、灰绿色或灰白色。眼结膜充血、水肿、眼睑肿胀、流泪,常有粘稠或脓性分泌物形成结痂,使眼睁不开。鼻液增多,呼吸困难,常见病鸭头部肿大或下颌水肿,俗称“大头病”。病鸭常因极度衰弱而死,多呈急性经过。
诊断 本病以成年鸭多发,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上见头颈肿大、下痢,流泪,病死鸭剖检变化为食道、胃肠道和泄殖腔出血、假膜或溃疡为特征性病变,以及肝、脾、胸腺等出现出血点和坏死点。
要注意与鸭霍乱区别,鸭霍乱多呈散发,病鸭口、鼻有粘液流出,常摇头。
治疗 病鸭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 主要是平时要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工作,定期接种鸭瘟鸭胚化弱毒疫苗,按瓶签注明的剂量,用生理盐水2 0 0倍稀释,在鸭胸肌注射1毫升,初生鸭则5 0倍稀释,腿部肌肉注射0.2 5毫升。
2、禽霍乱
禽霍乱又称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败,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成年鸭易发,而雏鸭很少发病。急性病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慢性则死亡率很低。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在饲养管理不好,营养不良,或阴雨潮湿,天气突变的情况下以及饲养密度过大等都容易诱发本病的流行。
本病潜伏期3—6天,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常无明显临床表现,突然倒地,双翅扑打几下即死亡,夜间死亡居多。
急性病例最常见,病鸭精神沉郁,离群呆立,行动迟缓,不愿下水,口鼻有粘液流出,呼吸困难,常摇头,俗称“摇头瘟”。腹泻、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有时混有血丝或血块,下颚软部肿大,病鸭常瘫痪在地,出现症状后卜2天内死亡。
慢性多由急性转变而来,常见翅膀或腿部关切肿胀、跛行,有时出现扭颈或斜颈。
诊断 成年鸭易发,小鸭很少发,病鸭出现呼吸困难,摇头和腹泻,死鸭剖检可见心冠脂肪、皮下组织等有:出血小点,肝肿大,表面有黄色或灰白色坏死小点,发病后期可见跛行,关节肿胀等。
治疗 多种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疗效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治疗是否及时采用药是否恰当;可用强效弓连康注射,按每公斤体重0.1-0.2ml每天肌注1次,连用2—3天。也可用畜禽健,每1 0 0克拌饲料2 5—5 0kg,自由采食,连用3—7天,重症加倍使用。还可选用泰黄菌素1 0克兑水5 0kg自由饮用,连用3—5天,预防减半,重症加倍。也可选用药物瘟毒力克
预防 发生过禽霍乱的鸭场,用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接种,接种前注意把疫苗摇匀,每只禽肌肉注射2毫升。本苗接种后1 4—2 1天可产生免疫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