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介绍一下长,中,短,超长,超短波

简略的介绍一下,以及它们主要的应用

如:无线电广播主要用的是()波(我想举个例子,,但是我也不知道无线电广播用的是什么波......)

1.超长波:地球大气中时间和空间尺度最大的一类波动。它通常沿纬圈绕地球一周的波数为1~3个,其特征波长和地球半径同量级(104公里)。在200百帕以上的等压面图上,可清楚看出超长波的活动(见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环流);而在对流层中,例如500百帕等压面图上,由于各种不同波长的大气波动相互叠加,只有通过波谱分析,才能确定其存在。
按照超长波的时空尺度,其罗斯比数Ro≈10-2,这种波动更接近准地转平衡条件。在超长波的动力学模式中,涡度方程(见大气动力方程)可简化为fD+βv=0 其中f为科里奥利参数,D 为散度,β为罗斯比参数,v为大气水平运动速度。该式表示:对于超长波尺度的运动,散度作用和β项是准平衡的,从而具有准定常的性质。
在实际大气中,超长波受到大地形、海陆冷热源以及长波能量反馈的控制,它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呈准定常状态,这同移动性的大气长波形成鲜明的对照。超长波可作为半球范围内环流形势的重要背景之一,中期和长期天气演变过程与超长波有着密切的联系。
超长波是波长为1-10兆米(频率为30-300赫兹)的无线电波。超长波传播损耗小,绕射能力强、通信距离远;并能通过电离层绕过空间星体;对海水一般具有穿透100米深度的能力;在地下传播时吸收损耗也较小且不受核爆炸、太阳活动等外界的影响。适合于对水下潜艇、远航舰艇和地下通讯等。但超长波通讯装置一般都很庞大、复杂且造价昂贵,运行费用也很高、只适用于岸台对潜艇的单向通信。由于超长波信道很窄,所以通信速率很低,发送一组3个字母的信号约需15分钟。美国于1986年最早建成了超长波通信系统,用于从本土与游弋在世界各大洋的战略核潜艇的通讯联络。

应用:超长波治疗仪,海上超长波通信

2.长波:【1、电子学长波】
指从300千赫兹至30千赫兹,波长为1000~10000的无线电波。长波传播时,具有传播稳定,受核爆炸、大气骚动影响小等优点。其传播方式主要是绕地球表面以电离层波的形式传播,作用距离可达几千到上万公里,此外,在近距离(200至300公里以内)也可以由地面波传播,该波段的电场强度夜晚比白天增大,波长越短,增加越甚;电场强度随季节的影响小;传播条件受电离层骚动的影响小,稳定性好,不会产生接受强度的急剧变化和通信突然地中断现象。适用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导航等方面。由于长波需要庞大的天线设备,我国广播电台没有采用长波(LW)波段,主要用于对潜艇的通信和远洋航行的舰艇通信等。所以,国产收音机一般都没有长波(LW)波段。
[编辑本段]【长波与短波的区别】
长波(包括超长波)是指频率为300kHz以下的无线电波。
中波是指频率为300kHz~3MHz的无线电波。
短波是指频率为3~30MHz的无线电波。
超短波是指波长为1~10m(频率为30~300MHz)的无线电波。
[编辑本段]【2、气象学长波】
长波是指对流层的中部和上部西风带大气环流中波长为3000~8000公里的波动。它是当西风气流发生南北扰动时,由科里奥利力随纬度变化的效应而产生的(见大气波动)。长波的生命期约一周,是西风带上大尺度的扰动,属行星尺度的一种天气系统,又称行星波或罗斯比波。自从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应用于高空气象探测后,人们就发现了高空环绕极地运动的西风带及其上的波动,1937年J.皮耶克尼斯首次辩认出作为半球现象的长波,1939 年C.-G.罗斯比从理论上对长波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长波理论。这个理论为后来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长波的发生、发展、移动和变化,对天气尺度系统(如气旋、锋等)的强弱、移向和移速,以及未来天气的变化,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天气形势预报研究的重要系统之一。
[编辑本段]【气象学长波特征】
长波具有槽区冷、脊区暖的结构。在高空等压面图(见天气图)上,温度波和高度波的位相相近。长波的强度随高度而增加,在对流层顶最强。发展中的长波,其温度波往往稍落后于高度波,位相一般落后将近四分之一波长。长波脊后面有暖平流,长波槽后面则有冷平流,这是造成长波槽和脊发展的主要原因(见大气动力不稳定性)。由于长波是频散波,在西风带上游,长波的能量以大于波动移动的速度传到下游,因此,可利用这个特征预报上游长波向下游发展的位置和强度。当长波槽和脊强烈发展时,振幅不断加大,长波脊中出现的高压中心有时从脊中切离出来而形成阻塞高压。
长波和短波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当温度场和气压场配置适当时(槽后有冷平流,脊后有暖平流),短波可以逐渐发展成长波;反之,长波可减弱并分裂成短波,然后东移而消失。
[编辑本段]【气象学长波移速】
对流层的中上层,长波的波速c 按罗斯比长波理论为 c =ū-βλ2/4π2
式中ū 为基本纬向风速,β =2ωcosφ/RE 为罗斯比参数,λ为波长,RE为地球半径,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φ为纬度。上式表明:①西风越强,长波移速越快,但移速总是小于西风风速。②在一定的西风风速下,长波的波长越长,移动速度越慢;波长越短,移速越快。③当西风风速和长波的波长达一定数值时,可使c =0,这时长波停滞,称为静止波,此时的波长称静止波长或临界波长;当波长大于静止波长时,c <0,长波向西移动,出现倒退现象。④在波长和西风风速相同的情况下,纬度较高(β值小)的长波移速较快,纬度较低(β值大)的长波移速较慢。
[编辑本段]【与大气环流和气旋的关系】
长波槽和脊在维持大气环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真正呈正弦波式的长波槽和脊是极其少见的。在槽和脊发展初期,槽线和脊线的走向大多呈东北—西南向。在槽和脊发展的同时,强西风中心(急流中心)一般由槽后移至槽前。由于槽前西南风远强于槽后西北风,有利于将低纬盈余的角动量输送到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以维持中纬和高纬地区的西风角动量(见大气角动量平衡)。同时,由于槽前有暖平流、槽后有冷平流,有利于将热量由低纬输送到高纬,以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因此,长波槽和脊的活动,是维持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机制。
冬季北半球绕极西风环流中,一般有4~5个长波。长波槽与地面气旋族之间的典型关系,可用理想化的长波流型和低空环流系统配合的概略图表示。气旋族位于长波的槽前脊后,每个气旋又和高空大气短波相对应。从图中可见叠加在长波上的短波扰动。由于它们的波长短,移速比长波快,所以同短波对应的地面气旋,相对于长波是向前移动的,大体上受长波流型的气流所牵引。由于长波同地面气旋和锋面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长波移动和流型变化的预报,对天气预报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多量子阱集成波导光电探测器

3.中波:一般中波广播(MW: Medium Wave)采用了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MW及AM之间就划上了等号。实际上MW只是诸多利用AM调制方式的一种广播.像在高频(3-30MHz)中的国际短波广播所使用的调制方式也是AM,甚至比调频广播更高频率的航空导航通讯(116-136MHz)也是采用AM的方式,只是我们日常所说的AM波段指的就是中波广播(MW
中波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靠地波,只有一小部分以天波形式传播。无线电波碰到导体时,就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损耗掉一部分能量。这种使电波能量变弱的现象,叫做对电波的吸收。大地是导体,对中波的吸收较强,故以地波形式传播的中波传播不远(约二三百公里)。白天,由于阳光照射,电离层密度增大,使电离层变成良导体,致使以天波形式传播的一小部分中波进入电离层就被强烈吸收,难于返回地面,加之以地波形式传播的中波又被大地吸收而传播不远,于是就造成白天难以收到远处的中波电台。到了夜间,大气不再受阳光照射,电离层中的电子和离子相互复合而显著增加,故电离层变薄,密度变小,导电性能变差,对电波的吸收作用也大大地减弱。这时,中波就可以通过天波途径,传送到较远的地方。于是夜间收到的中波电台就多了
我国中波频段范围:526.5kHz~1606.5kHz,中波发射带宽:9kHz

应用:中波摄影 广播
4.短波:短波传播途径

短波的基本传播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地波,一个是天波。
如前所述,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其传播距离取决于地表介质特性。海面介质的电导特性对于电波传播最为有利,短波地波信号可以沿海面传播1000公里左右;陆地表面介质电导特性差,对电波衰耗大,而且不同的陆地表面介质对电波的衰耗程度不一样(潮湿土壤地面衰耗小,干燥沙石地面衰耗大)。短波信号沿地面最多只能传播几十公里。地波传播不需要经常改变工作频率,但要考虑障碍物的阻挡,这与天波传播是不同的。
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天波。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反射多次,因而传播距离很远(几百至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但天波是很不稳定的。在天波传播过程中,路径衰耗、时间延迟、大气噪声、多径效应、电离层衰落等因素,都会造成信号的弱化和畸变,影响短波通信的效果。

应用:广播

5.超短波:超短波亦称甚高频(VHF)波、米波(波长范围为1米至10米),频率从30兆赫至300M赫的无线电波,传插频带宽,短距离传播依靠电磁的辐射特性,用于电视广播和无线话筒传送音频信号,采用锐方向性的天线可补偿传输过程的衰减。在专业音响领域,V段无线话筒的频率稳定度稍差,价格相对较低,但容易出现频率漂移现象,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可以使频率稳定度达到满足需要的水平。
超短波也称“米波”。指波长从1米到10米(相应的频率从300兆赫到30兆赫)的无线电波段。与短波传播不同,无电离层反射,而是依靠电离层散射来实现远距离传播。用于导航、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电离层散射通信、固定和移动通信业务等。

应用:通信,医学治疗

楼主:无线电广播主要用的是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波长大于1mm,频率小于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

属于超短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8
长波(包括超长波)是指频率为300kHz以下的无线电波。
中波是指频率为300kHz~3MHz的无线电波。
短波是指频率为3~30MHz的无线电波。
超短波是指波长为1~10m(频率为30~300MHz)的无线电波。

长波:
(电子学长波)
指从300千赫兹至30千赫兹,波长为1000~10000的无线电波。长波传播时,具有传播稳定,受核爆炸、大气骚动影响小等优点。其传播方式主要是绕地球表面以电离层波的形式传播,作用距离可达几千到上万公里,此外,在近距离(200至300公里以内)也可以由地面波传播,该波段的电场强度夜晚比白天增大,波长越短,增加越甚;电场强度随季节的影响小;传播条件受电离层骚动的影响小,稳定性好,不会产生接受强度的急剧变化和通信突然地中断现象。适用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导航等方面。由于长波需要庞大的天线设备,我国广播电台没有采用长波(LW)波段,主要用于对潜艇的通信和远洋航行的舰艇通信等。所以,国产收音机一般都没有长波(LW)波段。

中波:
一般中波广播(MW: Medium Wave)采用了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MW及AM之间就划上了等号。实际上MW只是诸多利用AM调制方式的一种广播.像在高频(3-30MHz)中的国际短波广播所使用的调制方式也是AM,甚至比调频广播更高频率的航空导航通讯(116-136MHz)也是采用AM的方式,只是我们日常所说的AM波段指的就是中波广播(MW
中波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靠地波,只有一小部分以天波形式传播。无线电波碰到导体时,就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损耗掉一部分能量。这种使电波能量变弱的现象,叫做对电波的吸收。大地是导体,对中波的吸收较强,故以地波形式传播的中波传播不远(约二三百公里)。白天,由于阳光照射,电离层密度增大,使电离层变成良导体,致使以天波形式传播的一小部分中波进入电离层就被强烈吸收,难于返回地面,加之以地波形式传播的中波又被大地吸收而传播不远,于是就造成白天难以收到远处的中波电台。到了夜间,大气不再受阳光照射,电离层中的电子和离子相互复合而显著增加,故电离层变薄,密度变小,导电性能变差,对电波的吸收作用也大大地减弱。这时,中波就可以通过天波途径,传送到较远的地方。于是夜间收到的中波电台就多了
我国中波频段范围:526.5kHz~1606.5kHz,中波发射带宽:9kHz

短波:
短波的基本传播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地波,一个是天波。
如前所述,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其传播距离取决于地表介质特性。海面介质的电导特性对于电波传播最为有利,短波地波信号可以沿海面传播1000公里左右;陆地表面介质电导特性差,对电波衰耗大,而且不同的陆地表面介质对电波的衰耗程度不一样(潮湿土壤地面衰耗小,干燥沙石地面衰耗大)。短波信号沿地面最多只能传播几十公里。地波传播不需要经常改变工作频率,但要考虑障碍物的阻挡,这与天波传播是不同的。
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天波。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反射多次,因而传播距离很远(几百至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但天波是很不稳定的。在天波传播过程中,路径衰耗、时间延迟、大气噪声、多径效应、电离层衰落等因素,都会造成信号的弱化和畸变,影响短波通信的效果。

超长波:
地球大气中时间和空间尺度最大的一类波动。它通常沿纬圈绕地球一周的波数为1~3个,其特征波长和地球半径同量级(104公里)。在200百帕以上的等压面图上,可清楚看出超长波的活动(见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环流);而在对流层中,例如500百帕等压面图上,由于各种不同波长的大气波动相互叠加,只有通过波谱分析,才能确定其存在。
按照超长波的时空尺度,其罗斯比数Ro≈10-2,这种波动更接近准地转平衡条件。在超长波的动力学模式中,涡度方程(见大气动力方程)可简化为fD+βv=0 其中f为科里奥利参数,D 为散度,β为罗斯比参数,v为大气水平运动速度。该式表示:对于超长波尺度的运动,散度作用和β项是准平衡的,从而具有准定常的性质。
在实际大气中,超长波受到大地形、海陆冷热源以及长波能量反馈的控制,它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呈准定常状态,这同移动性的大气长波形成鲜明的对照。超长波可作为半球范围内环流形势的重要背景之一,中期和长期天气演变过程与超长波有着密切的联系。
超长波是波长为1-10兆米(频率为30-300赫兹)的无线电波。超长波传播损耗小,绕射能力强、通信距离远;并能通过电离层绕过空间星体;对海水一般具有穿透100米深度的能力;在地下传播时吸收损耗也较小且不受核爆炸、太阳活动等外界的影响。适合于对水下潜艇、远航舰艇和地下通讯等。但超长波通讯装置一般都很庞大、复杂且造价昂贵,运行费用也很高、只适用于岸台对潜艇的单向通信。由于超长波信道很窄,所以通信速率很低,发送一组3个字母的信号约需15分钟。美国于1986年最早建成了超长波通信系统,用于从本土与游弋在世界各大洋的战略核潜艇的通讯联络。

超短波:
超短波亦称甚高频(VHF)波、米波(波长范围为1米至10米),频率从30兆赫至300M赫的无线电波,传插频带宽,短距离传播依靠电磁的辐射特性,用于电视广播和无线话筒传送音频信号,采用锐方向性的天线可补偿传输过程的衰减。在专业音响领域,V段无线话筒的频率稳定度稍差,价格相对较低,但容易出现频率漂移现象,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可以使频率稳定度达到满足需要的水平。
超短波也称“米波”。指波长从1米到10米(相应的频率从300兆赫到30兆赫)的无线电波段。与短波传播不同,无电离层反射,而是依靠电离层散射来实现远距离传播。用于导航、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电离层散射通信、固定和移动通信业务等。超短波传播(ultra-short wave propagation),波长为10~1米(相应频率为30~300兆赫)的电波经电离层的传播。超短波电离层传播有散射传播和透射传播两种主要形式。自1950年H.G.布克和W.E.戈登提出超短波对流层散射传播理论以后,P.K.贝利等人使用大功率发射机和高灵敏接收机进行电离层超短波散射传播,建立了超短波、超视距、低电离层散射通信电路,通信频率约为30~60兆赫。这种散射机理是利用85~100千米高度的电离层不均匀体的散射作用,通信距离为1000~2000千米,适于跨地区或岛间通信。这种通信方式最大特点是不受电离层扰动的影响,尤其适合高纬度地区和跨极光区使用。但通信容量低,一般只能通一路电话或四路移频电报,而且与短波设备相比体积庞大,费用昂贵。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它能用超短波电离层透射传播方式作为空间飞行体与地面通信联系的重要通道。这一传播方式具有空间飞行体遥测遥控系统所需要的理想的频率窗口。同时,又为电离层探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透射传播方式中,为了保证对空间飞行体的高精度定位跟踪,须对跟踪系统所测的距离、距离变化率、仰角和方位角等参数的电离层折射误差进行修正。另外,超短波导航卫星使用两个相干的频率以消除电离层介质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多普勒频移,从而提高导航精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