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波传播的特点
长波的波长超过1000米,地面的凹凸和其他参数变化对其传播影响较小。在通信距离小于300公里时,电波主要是表面波。由于长波深入电离层的能力较弱,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较小,因此对长波的吸收较少,传播相对稳定。然而,长波通信在接收点的场强虽然稳定,但也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表面波衰减缓慢,导致发射台发出的电波对其他接收台产生强烈干扰;二是天电干扰对长波接收的影响严重,尤其在雷雨较多的夏季。
中波传播的特点
中波能够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与长波类似。但由于中波频率高于长波,需要更深入的电离层才能发生反射。波长在3000至2000米的中波无线电通信,无论是通过无线波还是表面波传播,接收场强都相对稳定,适用于完成可靠的通信,如船舶通信和导航。波长在2000至200米的中短波主要用于广播,因此这一波段也被称为广播波段。
短波传播的特点
短波同样可以通过表面波和天波传播。短波频率较高,地面吸收较强,因此表面波传播时衰减迅速。通常情况下,短波的表面波传播距离仅限于几十公里,不适合用于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与表面波不同,随着频率的增加,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减少,因此可以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特点
超短波和微波的频率非常高,表面波衰减极大;电波深入电离层,甚至不能反射回来,因此通常不使用表面波和天波传播方式,而是依赖空间波、散射波以及穿透外层空间的传播。由于频带宽,超短波和微波的应用范围广泛。超短波常用于电视、调频广播和雷达等领域。微波通信能够同时传送大量电话或电视节目而互不干扰。超短波和微波在传播特点上基本相同,主要在大气层内进行视距传播。为了增加通信距离,通常需要将天线架设得更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