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知识:鲁迅写的几位老师各有什么特点

藤野先生
章太炎
寿镜吾

从进三味书屋算起,到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毕业,鲁迅的求学生涯大致为18年。这之间,既学文又学理的鲁迅接触过多位先生。但后来,能够引起鲁迅绵长思念的,仅有寿镜吾、藤野严九郎、章太炎三位。这三个人物,在鲁迅笔下写得各有特点:
寿镜吾是鲁迅小时侯在三味书屋的老师,他为人方正、质朴、博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结识了的日本老师,他对事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治学严谨、生活朴素,对弱国学生无民族偏见,更是对鲁迅很关怀,常常给予鼓励。
在鲁迅眼里章太炎是一个有学问的革命家,鲁迅十分钦佩他反对清王朝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是“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饶”的革命家,他平易近人,有民主的作风和态度。 在这三位中,鲁迅最倾深情的是藤野先生。
尽管这三个人物在鲁迅笔下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但他们都有着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相同点,其中给鲁迅很大的教导和鼓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23
寿镜吾 章太炎先生 藤野先生 各自的特点

寿镜吾:

他的性格特点是正直、倔强、嫉恶如仇。他所处的时代是丧权辱国的清末,因此,骂世成了老先生的一大快事。当时,外国人在绍兴城建了真神堂,他们所豢养的教徒中的败类,经常霸占百姓的土地、房产,绍兴城被洋鬼子及其走狗闹得鸡犬不宁。寿镜吾救国无门,教书之余,每日在家里咒骂洋鬼子。为了拒绝洋人来三味书屋“拜访”,他特意在院里修了一个空坟,以示誓死不合作的态度。他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从无怨言,他甘于“菜根香”。他只骂洋鬼子,骂仗势欺人的假洋鬼子。有时他会冲出书屋,去为那些被假洋鬼子欺侮的长工鸣不平。鲁迅后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或许可以在这位启蒙先生身上找到源头。

章太炎:

鲁迅笔下的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张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反抗权威和反抗一切束缚。他的确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强调道德的力量,却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压抑,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

藤野先生:

他知识渊博,上课时“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这些书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他教学注重艺术性,上课时注意语言的清晰度和情感性,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他生活俭朴,以至有一次被火车职员误认为是小偷。他对学生认真负责,真正贯彻实施了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对于作者这样一个来自弱国的普通学生,他只从实际出发,考虑到作者的日语可能跟不上讲课,所以观察了一周后,便开始替作者添改讲义,并长期坚持下去。他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发现学生有错一定马上纠正,绝不姑息;但他也不是板起脸来说教,而是讲究教育方法,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将学生单独找去指出其错误,并委婉说明理由。他热情诚恳,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周详,担心作者因为民族习俗而不肯解剖尸体,直到发现作者没有这个顾虑才放下心来。他治学严谨、勤学好问,为了解裹脚这种习俗会造成足骨怎样的畸形而不耻下问。他关心、爱护学生,分别时还对学生的将来殷殷期盼,满怀深情。他是一位正直无私,治学严谨,生活俭朴,对学生诚恳热情,严格要求,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好老师。
第2个回答  2009-06-21
藤野先生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鲁迅笔下的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张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反抗权威和反抗一切束缚。他的确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强调道德的力量,却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压抑,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

寿镜吾

为人正直,尚气节,崇礼义,生活俭朴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他“极方正、质朴、博学”。他教学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他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鲁迅父亲病重,亟需一种“三年以上陈仓米”
第3个回答  2009-06-21
藤野先生生活简朴,用心治学,关心学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章太炎民族主义革命者 朴学训练与排满情结 革命与讲学 讲理学与救学弊
寿镜吾为人正直,尚气节,崇礼义,生活俭朴
第4个回答  2009-06-21
藤野先生:
认真负责
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尊重学生,尊重科学
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生活俭朴、治学严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