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一些问题,求大神解答!

1、聊聊你对鲁迅的认识。——生平简介,可多谈点弃医从文的经历2、你读过鲁迅哪些作品,简介一二。——情节3、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作品谈一谈。——手法4、鲁迅小说的语言风格如何?结合具体例子谈一谈——语言5、鲁迅小说中塑造的哪些人物给你印象最为深刻?——人物6、鲁迅小说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人们,这病态社会如何理解?——环境 口试问题,尽量将回答口语化一些,大约总共10分钟左右!谢谢大神!

逐一解答了,希望能帮到您



1、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鲁迅觉得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文学可以医治人的思想。而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鲁迅先生就是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改变中国的国民性。所以弃医从文,为改变人们的思想而努力奋斗。


2、我读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讲述了鲁迅童年的时候在屋子后面有百草园,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候,通过百草园的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突出了旧的教育方式束缚人的思想。 我还读过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肉。“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是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3、 鲁迅小说人物的塑造,最重要的是写出人的灵魂。他说自己写《阿Q正传》就是要努力“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②所谓写出人物的灵魂,就是把人的最本质、最有个性并且最富有社会意义的性格写出来。闰土的落后麻木,杨二嫂势利、尖刻,祥林嫂无告的痛苦,涓生的追求和失望,狂人内心如焚的恐惧和忧愤,阿Q的质朴和愚蠢加上游手之徒的狡猾,特别是他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都使他们一个个具有鲜明的个性,真切生动,活灵活现。



4、:鲁迅的作品具有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的语言风格,是中国文学的精品.大量地使用虚词是鲁迅作品的一大特色,很多人凭这一点就能认出他的作品来.有人觉得他的作品因此而不顺口不通畅.但事实上,鲁迅先生大量使用虚词恰恰是力求准确力求简洁的必然结果,也是使得文脉不被打断,有节奏有缓急地顺畅而下的重要手段.  例如:正唯其皮不白,鼻不高而偏要"的呵吗呢",并且一句里有许多的"的"字,这才是为后世诟病的今日的中国的我辈.(《而已集·当陶无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这句话的末尾,连用三个"的"字,使得句子变得笨拙并且滑稽,是鲁迅先生故意安排嘲弄那些一句话里用许多"的"字的人.在同一句话中就安排了嘲讽,不但犀利,也是他行文凝练的原因.这是鲁迅对虚词运用自如的一个结果.  



5、《孔乙己》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祝福》主人公祥林嫂的性格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中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屡遭不幸,走投无路,最后在“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如此”的地主阶级欢天喜地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这与封建地主阶级杀鸡宰鹅,大放鞭炮,乞求天神赐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做事的悲剧性更加深刻。



6、下层人民普遍受到半殖民地半封建这种病态 社会的迫害,许多国人自己就普遍存在着或目睹着别人这种病态,变得见怪不怪、习以为 常,并且浑然不觉了。而鲁迅先生站在更高的思想观察点理性地审视他们。那些在当时世 俗国人眼光中被视为病态的,在鲁迅先生的眼中恰恰被视为常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17
怎么说鲁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师,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推行者,也是一个火灾幻想中的人,此人有些近乎于变态的偏执,但这种偏执成就了他。至于你所说的取材于病态的社会,其实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病态的,没有那一个社会堪称完美。若干年后,你回首看,会发现任何社会都有弊端,真正的额完美只存在于纸上。鲁迅的语言风格,犀利,一针见血,有黑色讽刺意味。就比如血馒头一文。再比如狂人日记,啊Q精神,祥林嫂,等等,多到数不胜数。希望这些可以帮到,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采纳我的答案,兄弟急等财富用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