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小笼包时,为什么要在肉馅里加入猪皮冻?

如题所述

制作小笼包时要在肉馅里加入猪蹄冻,首先是因为猪皮冻的比较尖的好了,猪皮冻之后,让肉馅的口感更好,然后就是为了在做小笼包的时候能在蒸熟之后出汤汁,因为放入猪皮冻之后,蒸熟以后,它就变成了汤汁,非常的好吃,这也是小笼包的精髓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9

制作普通小笼包一般不需要加入猪皮冻,骨头汤就可以。通常制作灌汤包才会在馅料中加入猪皮冻或鸡抓冻。

普通小笼包需要给剁好的肉馅打水,家庭中一般用花椒水或清水,饭店会用多余的大骨熬成骨头汤打入肉馅。不过这个不能多加,普通小笼包是发面,汤汁过多会渗透到面皮中。

灌汤小笼包的多汁,其实就是猪皮冻或鸡爪冻,常温或冷藏后程固态,搅拌到馅料中,方便包包子。蒸包子时高温会让猪皮冻融化,由于灌汤包的皮都是烫面,有一定筋性和密封效果。加之猪皮冻有一定浓度,并不会像水一样透出。

第2个回答  2020-08-29

猪皮冻的加入主要是使小笼包里面的汤汁更加鲜美,增加小笼包的口感,如果不放猪皮冻进去的话,小笼包里面的肉吃起来就比较干,不够滋润,小笼包里面肉的鲜美就没法体现出来,所以加入猪皮冻是做小笼包的必要环节。

小笼包里那浓郁的汤汁就是猪皮冻!猪皮冻加热以后就会将其打回原形,变回了肉汤的状态,所以做小笼包的时候一定要放猪皮冻进去,这样才有那诱人的汤汁,这也是小笼包的精髓所在!

小笼包,别称小笼馒头,在苏南、上海、浙江一带习惯叫做小笼馒头,四川、芜湖叫做小笼包子,武汉叫做蒸包,一个蒸笼里有10个包子,10个包子为一笼,它源于北宋京城开封的灌汤包,南宋时在江南承传、发展和演变而成。小笼包是常州、无锡、苏州、南京、上海、杭州、宁波、嘉兴等长江以南地区著名的江南传统小吃。

清代道光年间,在今江苏南京出现了现代形式的小笼包,并在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常州味鲜,无锡味甜,苏州味美,但都具有皮薄卤足、鲜香美味等共同特点,并在开封、天津等地也得到了传扬。而诞生于清末同治十年的上海南翔小笼同样历史悠久,享誉中外。

小笼包

第3个回答  2020-08-29

制作小笼包时,之所以要在肉馅里加入猪皮冻,是让肉馅吃起来更油,更香,更好吃。我们叫这种小笼包叫灌汤包。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吃小笼包里面会吃出一汪油水。后来还是一个老师傅告诉我。里面加入了猪皮冻。不加猪皮冻的小笼包蒸出来,肉馅吃上去有点柴。不是很好吃。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让肉包子蒸出来好吃到爆。

第4个回答  2020-08-29

正宗小笼包一般都要用猪皮冻,这样味道更加鲜美。因为肉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它在烹调过程中可转化成明胶,能增强细胞生理代谢,有效地改善皮肤组织细胞的储水功能,使细胞得到滋润,延缓皮肤的衰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