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解译目视解译一般程序

如题所述

在进行图像解译时,首先需要了解影像的辅助信息。这包括了解影像的获取平台、遥感器类型,成像方式,成像日期和季节,以及影像覆盖的地区范围。同时,比例尺、空间分辨率和彩色合成方案等细节也至关重要,这些信息能帮助我们判断影像的可解译程度。

接着,对已知的专业资料进行分析是目视解译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已知”是指已有的地面实况或解译者掌握的信息,通过对这些资料与影像进行对应分析,确认两者之间的关联,有助于确认或推断地表特征。

在解译过程中,需要建立解译标志,即根据影像中的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等因素,建立起影像与实际地物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解译的依据。

接下来进行预解译,利用相关分析方法,依据解译标志对影像进行初步解读,划出类型界线,标注地物类别,并形成初步的预解译图,作为后续步骤的基础。

然而,室内预解译可能含有错误或不确定性,这时就需要进行地面实况调查。实地考察包括路线勘查,收集样品如岩石、植被、土壤和水质等,以验证预解译结果的准确性,特别是在未知区域的解译情况。

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预解译图进行修正,确定未知类型,进一步细化图面,最终形成正式的解译原图,这是解译工作的关键阶段。

最后,将解译原图上的类型信息转绘到地理底图上,根据需要进行着色,并进行图面整饰,以生成正式的专题地图,从而完成整个图像解译的全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