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组合的聚类分析

如题所述

通过R型聚类分析,研究区煤中稀土元素和其他36种元素在相似距离为14的水平上明显被分为4个群(图4-8)。

图4-8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晋北地区煤中微量元素及硫聚类分析枝状图

群1 为以硫化物为载体的元素组合,包括 As,Ni,Co,Fe,Be,S,Mn7种元素。Ni,Co,Fe和Mn同为铁族元素,并与As主要存在黄铁矿中。Ni,Co,Fe二价阳离子的化学特性十分相似,常发生等价的类质同象(刘英俊等,1984)。Be在煤中主要为有机态,部分的Be可能以离子形式被黄铁矿吸附。上述元素组合表明,As,Ni,Co,Fe,S与Mn在煤中大部分为无机相,部分为有机相。

群2 为一松散的元素组合,由Ba,Br,Ca,Hg4种元素组成。 Ba 与Ca 在煤中常以碳酸盐形式存在。部分Hg存在于碳酸盐及水溶态中,Hg还与煤中全水分含量显著正相关,说明Hg很可能是通过水溶液后期进入煤中。煤中Br主要为有机相,部分无机的Br可能以水溶态形式存在。此外,由于易挥发性,外在环境中的Hg与Br能被煤层截获而被吸附。因而,该元素组合一方面表明少部分Ba,Ca与Hg为有机相存在,另一方面表明碳酸盐、溴化物及汞的化合物可能是在后期进入煤层。李河名等(1993)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时也认为,碳酸盐(主要为方解石)和氯化物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进入煤层的。

群3 为与粘土矿物有关的元素组合,可分为4个亚群。 总体上,群3中的元素基本为亲石元素,有共生的特点,且大部分元素在煤层顶底板中表现为最高含量水平(详见第三章),显示出较强的陆源矿物亲和性,推知这些元素可能主要以陆源碎屑物进入煤层:

——第一亚群包括P,Al和Cu,暗示煤中可能有绿松石[CuAl6(PO44(OH)·5H2O],核磷铝酸矿,银星矿(3Al2O3·2P2O5·3H2O)的存在。

——第二亚群由Ga,W,Cs,V,Nb和Pb构成,W与Nb 的类质同象的关系最密切,在自然界中常呈类质同象混入造岩矿物和副矿物中。Ga的性质与Al相似,一般受Al控制,主要存在铝硅酸盐中。此外,石英、长石也是Ga的载体。粘土矿物对V有一定的吸附作用,V3+和V4+呈类质同象存在于伊利石晶格八面体内,故伊利石中含有丰富的V;Pb,Cs呈类质同象替代K进入粘土矿物晶格(刘英俊等,1984)。

——第三亚群包括稀土、稀有元素(Ta,Hf,REE,Sc)、放射性元素(Th,U)及亲氧元素Ti,都与粘土矿物关系密切。金红石(TiO2)中的Ti常被Ta5+呈类质同象替代,且在钙钛矿物中还可能以类质同象形式混入一些Hf,Th,U等。Ta,Hf,REE,Th,U常共生,且U4+、Th4+、REE3+的类质同象十分普遍(如铀钍矿、褐钇铌矿、方钍石等)。自然界中Sc恒为3+价,性质稳定,不受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一般存在于造岩矿物中,与REE3+呈等价类质同象(刘英俊等,1984)。

——第四亚群为Cr,Mo与Sb组合。这3种元素都能被粘土矿物吸附,其中Cr3+与粘土矿物中Al3+存在广泛的类质同象,部分Cr,Mo与Sb还与硫化物有关,但在研究区中它们可能与粘土矿物关系更亲密一些。

群4 为Zn,Cd,K,Rb,Se,Mg,Na 的元素组合。 Cd 与 Zn 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能置换闪锌矿中的Zn,还与粘土、碳酸盐有联系。Zn主要以闪锌矿(ZnS)形式存在于煤中,粘土矿物也可吸附锌,Zn2+常与Mg2+进行等价置换而进入造岩矿物(刘英俊等,1984)。K,Rb与Na为基本的造岩元素。Se与S的化学性质比较接近,形成广泛的类质同象。因而,本群元素为硫化物与造岩矿物的组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