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本质是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结合实例,谈谈你的认识

如题所述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期在20世纪初期,这二十多年的现代化成长历程中经历了两种形态:清末民初至“五四”的儿童文学是现代儿童文学的雏形阶段,构成了相对于古代封建蒙养读物的第一次转型;“五四”至革命文学兴起前的儿童文学才逐步确立了现代儿童文学的大致形态,构成了超越清末民初“准儿童文学”的第二次转型。判别其转型的依据主要是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审美性,包括儿童性与文学性两个层面。
中国儿童文学在20世纪初期的审美进程共分四部分:一是20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倡导者的审美观念之构成,从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对儿童、对文学的认识经历了由大致的政治认同到本体认同的过程,五四时期的童心崇拜心态更是推波助澜;美育思想对儿童文学也由局部渗透到大力催生,促进了审美性的发展二是20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形态,从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其内容格调上由少年气的壮美到幼儿味的优美,语言面貌上从文白夹杂到儿童化的单纯,体裁形式上从个别的混沌的摸索走向多种文体的自觉创建。
三是20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困境,一类是偏于“教化”,体现在“未来之民”的儿童观底蕴贯穿、暗含教化的文学观的变相延续这两方面;另一类是偏于“玄美”,表现在“童心主义”所至的玄美和强调“现在”的“儿童世界”的矫枉过正。
四是20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整合及其成就,五四时期进行审美整合的努力体现为儿童本位与年龄分期的审美要求、有益和有味的水乳交融这两方面;其成就表现为审美意向的儿童化、审美理想的和谐化、审美范式的现代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