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汇率的测定方法

如题所述

最早对均衡汇率进行测定的是威廉姆森(Williamson),他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恒等式入手,将经常项目进一步表示为国内总产出、国外总产出和实际汇率的线性函数,在线性函数的基础上可以求出均衡汇率,其测算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确定资本项目的均衡水平。 对均衡汇率的计算目前主要有下述方法
第一种是相对购买力平价法;
第二种是局部均衡和贸易方程法,其局限是仅仅考虑贸易均衡;
第三种是一般均衡的均衡汇率计算方法。
其中简约一般均衡计算方法分为大型(Williamson 的FEER)和小型(卜永祥的DLR方法)模型。
而IMF的McDonald提出了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对美元,德国马克在20世纪80年代的变化有很强的解释力。行为均衡汇率理论利用协整分析方法,直接估计实际汇率与基本经济因素之间的长期的稳定关系,并可进一步利用向量误差校正模型(VECM)估计短期中汇率偏离长期均衡水平的方向和大小,以及调节到均衡水平的速度。张志超利用行为均衡汇率理论对香港的汇率进行了研究。
这一方法逐渐为国内学者所采用。张晓朴在 1998年测算了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及失调状况;刘莉亚、任若恩采用Edwards的ERER模型来测算人民币的均衡有效汇率,得到的结论与张晓朴的非常接近。秦宛顺、靳云汇、卜永祥通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盈余等经济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来估计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探讨了人民币实际汇率,采用向量误差校正模型VECM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偏离度。
这种方法利用协整分析技术,考虑了数据间可能存在的单位根问题,考察了数据的平稳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伪回归”的问题。利用向量误差校正模型,能分析短期中汇率对长期均衡汇率的偏离度,偏离方向,因而能对近期汇率的大致走向有一个了解,并能估计出汇率向其长期均衡水平回归的速度。这里,模型中的均衡汇率是通过寻找与经济的基本面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的这样一种汇率来估计得到的。
该方法可能存在几个问题:
其一,模型对异方差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如果在汇率的决定过程中,或者说汇率的生成机制发生了变化,比如由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制度变化,模型中的异方差问题是不能忽略的。
其二,就协整关系而言,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可能不止一个,可能存在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相应的,人们可以估计得到两个或以上的均衡汇率值,那么,人们该以哪一个均衡汇率值为准呢?所幸的是,前述文献中所采用的样本数据都只有一个协整关系。另一方面,这样的协整关系很有可能是不存在的,这也就涉及到人们前面提到过的均衡汇率的存在性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得到的均衡汇率,更像是一个样本问题而非经济本身的问题。
其三,在实际汇率与经济的基本面的协整关系探讨中,各种文献所采用的描述经济基本面的因素差异较大,刘莉亚、任若恩采用的是贸易条件、政府对非贸易品的花费、贸易限制与交易控制制度、技术进步、偿债率等;张志超采用的是贸易条件、资源差额、投资率、经济体的开放度等指标;秦宛顺、靳云汇、卜永祥采用的是中国对外贸易条件、中国相对技术进步率和中国对外贸易差额等指标。张晓朴采用的是贸易条件、经济开放度,政府支出占GDP的比率等指标。其协整关系是否和指标选取有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其四,虽然该方法说明了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偏离度,也对短期中汇率失衡提供了一个向均衡汇率调整的方向和大小的量度,但是,该方法并未告诉人们失调的汇率是怎样,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向均衡回归的,而这是至关重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