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上司建立良好的关系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6
因此,与上级建立及维持良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做法如下:
积极地收集有关上级的目标、问题及压力的信息,利用机会去询问上级或他周圈的人,还应特别注意上级的言谈举止中所含有的线索,如果是新上级,对他的工作作风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尤其重要。例如,有一位非常讲究组织化及制度化(一切按规定办事)的高级主管,接替了一位靠直觉和非程序化办事的主管的职位。这位新高级主管掌握书面报告时,工作最佳,还喜欢按照既定的议程举行正式会议。有一位下级发现这点之后,立刻设法了解新主管需要的信息种类和形式。这位下级在每次开会之前,都先将书面背景资料和会议议程的要点呈请主管参考。他发现,事先做好这类准备,能使会议进行得相当顺利,而且在处理激烈的问题时,经过这样的准备,他的新上级就会表现得更为出色。
这位下级的成功在于他十分注意上级的工作作风和潜在需求,也就是说,他对以下问题更为敏感:即上级喜欢以何种方式(备忘录、正式会议或打电话)获得信息;上级是在放任冲突蔓延还是极力遏止冲突;上级喜欢以何种方式解决问题;上级喜欢用何种语言和概念来解决问题,有些人认为,要时时留心这些问题不但是个负担,甚至令人感到厌恶。可是,在当今大多数的组织里,要想取得绩效,就必须具备这种敏感性。
要与上级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就要协调双方工作风格上的差异。这里有很好的例子。有位下级与其上级的关系一般,他在这位上级手下工作三个月后发现,在每次开会时,上级总是表现出漫不经心,甚至很不耐烦的样子。这位下级的作风是喜欢海闻天空地讨论,他经常会离开主题,去研究背景因素和其他可行方案等等。而他的上级恰好相反,喜欢应用最少的背景材料,马上切入正题。因此下级一偏离主题,他就会显得不耐烦或分神。认识到双方作风上的差异后,这位下级在与上级讨论时,就变得直截了当和言简意赅。在开会前,他事先准备好一个简略的议程,作为讨论的依据。每当他感到有必要偏离主题时,他都会解释原因。结果,这个小小的改变,使双方的讨论更为有效、更富有生气,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他与上级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有时,下级可以有效地调整自己的作风,以适应上级所喜欢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将上级区分为“聆听者”和“阅读者”。他指出,有些上级喜欢以书面报告的方式获取信息,便于研究;有些上级则喜欢口头报告,便于随时提出问题。这一意义非常明显,如果你的上级是一位“聆听者”,你应先亲自向他汇报,然后再送书面报告;如果你的上级是一位“阅读者”,
你就应先提出书面报告,说明要点和提议,然后再讨论。
下级也可根据上级的决策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调整。有些上级喜欢问题一发生,就亲自投入.他们喜欢过问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属于“高度参与”的管理者。如果下级对任何偶发事件都做请求,这种类型的上级就会感到非常满意。这类上级迟早总会参与,所以主动请求他们,对你比较有利。另外一类上级比较喜欢放权——他们自己不喜欢参与。他们希望的是,下级只向他们汇报一些重大的问题及一些重要的变化。
了解上级的期望也是下级的责任。下级不仅要了解上级的一般期望(例如,上级希望知道何种问题、何时知道等)
,而且还要了解上级的特殊期望(例如,某个待定项目应于何时完成,上级需要何种信息等)
。下级可以定期拟制详细的工作报告,呈请上级审核,然后,再与他面对面地讨论每一项细节,在讨论中,上级的许多相关期望就会显露出来。如果上级沉默寡言,下级可以采取主动,随便地与上级讨论一些有关“有效管理”与“我们的目标”等问题;有时可以从曾与上级共事过的人那里,间接地了解些有关上级期望的有用信息。至于何种方式最有效,则要视上级的作风而定。
要确立一种切实可行的共同期望,你也必须让上级知道你的期望,看看你的期望是否切实可行。同时,你要影响上级,设法使他接受那些对你相当重要的期望。这里关键在于,你必须尽力争取,但绝不能给他留下不合作或找麻烦的印象。尤其对于那些急功近利的上级,发挥你的影响,使他重视你的期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急功近利的上级经常会确定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标准,需要你影响他,使他回到现实中来。
与上级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之后,下级必须采取另外一些不同的行动,以维持这种关系。在这些行动中,最重要的是,凡事要向上级汇报,并且在工作中要表现出对上级的依赖及忠诚,同时也要有选择地运用上级的时间和资源。
上级对于下级的工作需要了解的详略,将视上级的作风、当时的状况以及上级对下级的信赖程度而定。通常,上级想要知道的比下级自动提供的更多,而下级则认为上级知道的已够多了。特别是年轻的员工,常常都天真地认为“良好的工作成果可以说明一切”,使得他们与上级间缺乏沟通和了解。
如果上级是一位不愿听到“有问题”的人,那么当问题发生时,往上传递这一信息就必然特别困难。大多数上级在言行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表露出他们只喜欢听到好消息,虽然他们大都不愿承认这一点。当有人向他们报告坏消息时,他们就会不高兴(通常都不用语言来表示)
。甚至他们会不计工作成就,而对那些“报喜不报忧”的下级给予较高的评价。然而,每位上级了解工作中的失误与获悉工作中的成就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做对组织、下级及上级本人都是有益的。做为下级,也可以运用各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将坏消息传递给上级。有时,许多潜伏的问题,无论好坏,及时禀告上级,可以避免问题扩大到难以驾驭的地步。
上级最感到无奈的就是无法信赖下级,这也最易导致双方关系的恶化。几乎没有人会有意使上级对其失去信赖。但是,许多人却常会由于一时疏忽或弄不清上级对事情轻重缓急的看法,而导致这种情形发生。许多人并非傲意欺骗上级,但是为了迎合上级,稍微隐瞒事实真相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一做法常常会给未来留下隐患.不诚实会使名誉扫地,这是当下级的大忌。如果上级对下级缺乏应有的信任,必然事事过问,而不可能充分授权,工作效率也就必然降低。
浪费上级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与上级良好关系的破坏程度不亚于失去上级的信赖。由于下级对上级的每一项要求,都要消耗上级的有限资源,因此,常识告诉我们:应有选择地利用上级的资源。
与上级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且有许多因素会严重妨碍这种关系的建立。这些因素是:(1)上级与下级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及价值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2)上级的无能;(3)上级缺乏权力;(4)上级与其领导之间存在严重的差异和冲突;(5)各个上级之间存在严重的差异和冲突。处理这五种情况的最佳方法,就是一开始就竭力避免它们存在。也就是说,在接受某项工作、升迁或上级更换时,应先考虑:(1)你与未来上级的差异程度(是否可能大得无法共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