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才高消费”

如题所述

所谓“人才高消费”,是指企业竞相聘用高学历、高技能的劳动者,但劳动者的就业岗位与其受教育程度或技能水平不相匹配的现象,或者说,劳动者被企业“大材小用”的现象。
一、造成晕轮效应
晕轮是光环笼罩月亮时,月亮周围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人才高消费易造成晕轮效应,导致教育供给的不平衡。它给人这样一个假象:人的学历越高,越容易找到工作。因此,有些高校的毕业生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找到工作,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对高校的声誉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威胁到高校来年的生源。高校在不了解市场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将原因仅仅归结于培养人才的层次太低,故盲目地进行培养升级,造成人才培养层次的脱节,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在人才高消费的影响下,有些高校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没有对市场经济进行周密分析与研究,盲目追风,集中力量兴办热门专业,对其它专业的投入减少,甚至停办一些暂时冷门的专业,不仅严重影响其它专业的发展,而且造成人才高消费的恶性循环,也使某些人才在未来的某段时间紧缺,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产生棘轮效应
消费行为中的棘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利提出的,他认为消费水平提高容易而下降难,即消费行为具有不可逆性。在这里借用棘轮效应的概念,主要是我国人才高消费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致使社会中与之相关的一些事件也具有棘轮效应的特征,并由此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学生身心日益遭受打击。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使就业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在2005年有普通高校毕业生340万人,较之2004年增长了60万人,增长幅度为21.42%。由此可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更多的毕业生一毕业即意味着失业,这对大多数大学生的身心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另外,有一部分非常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虽然勉强找到一份工作,但由于人才高消费的影响,他们可能处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身心同样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大学毕业生真的就业难吗?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高消费带来的后果。许多公司、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不是看其能力,而是看其学历,这就使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失去了机会,由此导致就业难。面对这种现实,许多大学生刚踏人大学的门槛,心理上就产生了负担。随着毕业的日子越来越临近,心理上的负担就越来越重,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二)教育致贫效应日益加剧。一方面,由于人才高消费产生棘轮效应,许多贫困家庭为了改变现状,不得不送孩子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大有“骑虎难下”的感觉。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收费越来越高,一些初、高中学校也提高了收费标准。对于一些条件差的家庭来说,这无疑给他们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有的孩子在读初、高中时家里已是一贫如洗,为了使他们继续接受教育,不得不债台高筑去读大学。但由于人才高消费产生棘轮效应,他们中的一些人读完大学后找不到工作,不得已选择继续深造。当前刮起的“考研风”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人才高消费引起的这种因教致贫效应随着人才高消费产生的棘轮效应而日益加剧。
另一方面,人才高消费产生的棘轮效应使得因教致贫对贫困地区的影响也是有增无减。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教育是有外部性的,即教育投入的地方能给其它地方带来收益,其它地方无需为获得的收益支付任何费用,也就是搭上了教育外部性的便车。贫困地区无法为自己培养的人才提供相应的条件和报酬来吸引他们回来为本地区效力,结果造成人才外流,贫困地区培养的人才级别越高其受到的损失就越大,这就是在贫困地区因教致贫的棘轮效应。在人才高消费产生棘轮效应的今天,贫困地区的教育兴县、教育兴乡等目标只能是个个美好的泡影与动听的口号。
(三)社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人才高消费产生的棘轮效应还表现在: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那些找到工作的人,由于企业没有遵守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许多人在工作中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意味着国家每年对教育的巨额投入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被浪费了,没有产生预期的效益。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大国来说,无疑会给社会增加不稳定的因素。除此以外,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发挥他们应有水平的人,必然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甚至仇视社会,有可能对社会构成潜在的威胁,使社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另外,人才高消费导致的“文凭疾病”使社会上的假文凭、假职称泛滥。如今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代办假证件、假文凭的小广告。这些被扭曲的社会现象之所以有市场,其缘由之一就是公司、企业对文凭的看重,他们在暂时无法判定其欲录用的人是否是真正的人才的情况下,往往通过比文凭、比学历来鉴别。学历就成为他们鉴别欲录用的人优劣的唯一标准。然而,这些高级人才被录用后却并不被重用,而只是安排在不合适的岗位上,造成人才高消费。还有一些公司与企业录用高学历的人才就是为了撑门面,讲虚荣。假文凭、假职称的提供者与购买者就是抓住了公司、企业的这种心理,使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给社会发展带来更多不稳定的因素。
三、导致马太效应
所谓马太效应,通俗的讲就是富有者更富有,贫穷者更贫穷。人才高消费造成的马太效应可从以下两方面看出:
(一)人才分布不均衡。不发达的地区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吸引所需要的人才,发达地区本身可利用自身的条件吸引诸多人才。
加之发达地区的一些公司、企业大搞“形象工程”和实行所谓的“人才储备战略”,这样使得更多的人才滞留甚至闲置在发达地区。而贫穷地区成了人才的真空地带,形成人才分布极不均衡的状况。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才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如此,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亦如此。由于人才大多聚集在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落后地区如西部人才严重缺乏,这更使得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分化程度日益加剧。
四、形成示范效应
示范效应即攀比效应。消费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示范效应,因为人的消费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个人的消费行为不是孤立发生的,它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受一定的心理支配的,消费行为也不例外。
人才高消费作为一种消费行为,也是与消费心理相联系的。受人才高消费的影响,许多公司、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是出于实际考虑,而是受攀比心理的驱使,招聘较高层次的人才来给公司与企业撑门面,企图用高级人才来包装自己,提高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知名度。还有一些公司、企业实行“人才品牌效应”战略,招聘的人才高才低用、大材小用、甚至弃而不用。这种重学历、轻能力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公司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而且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一些高级人才由于不满足现状,频繁跳槽,使得空缺的岗位暂时无人替代,给公司与企业的发展带来不便;公司与企业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招聘人才,增加了招聘成本,对企业造成损害。
随着人才高消费在我国的盛行,示范效应愈来愈大,造成人才高消费的恶性循环。其所带来的负效应严重阻碍了我国人才积极性的发挥,对经济的良性发展造成障碍。我国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