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脂肪在进入人体后,应该是先被胆囊分泌的胆汁乳化为小颗粒,而胃里面是没有消化脂肪的酶类,然后被乳化为小颗粒的脂肪再通过胰脏分泌的胰脂肪酶和小肠分泌的肠脂肪酶作用下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上面博士所说的多肽应该是蛋白质的前体吧,即氨基酸构成多肽 再由多肽构成蛋白质,和脂肪是两种物质。 只有在大量摄入葡萄糖的时候,才会转化。 这两个过程都是在肝脏中完成的,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又经过一系列的过程缩合成脂肪酸,脂肪酸运送到其他组织中堆积起来形成脂肪,丙酮酸如果通过转氨基作用,可以形成氨基酸。 但是和植物相比,不能短时间内大量转化,这是因为动物缺乏乙醛酸转化酶,所以不能进行将脂肪酸转化为糖的乙醛酸循环。因此动物采用另一条路径,酮体路径,这条路径的缺点是中间产物为酮体,而且释放到血液中,而酮体过量会引起中毒,所以在短时间内,哺乳动物是不能把脂肪酸大量转化为葡萄糖的。
糖与肥胖的辩证关系 糖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虽仅占人体体重的2%,但从食物中进食的糖量却远比蛋白质和脂肪多.因此,糖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约70%的能量是由糖提供的.那么,什么是糖呢?从食物中的糖类来看,主要有:多糖:淀粉、糖原(占主要).双糖:麦芽糖→葡萄糖十葡萄糖;蔗糖→果糖十葡萄糖;乳糖→半乳糖十葡萄糖.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食物经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内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少量的果糖和半乳糖被吸收后,在肝内也几乎全部转变为葡萄糖.因此,体内糖的代谢,实际上是以葡萄糖代谢为中心的.血液中所含的糖主要是葡萄糖,简称血糖.正常人早晨空腹时,每L静脉血液含葡萄糖为3.33mmol/L—5.55mmol/L在神经和内分泌等体液因素调节下,使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一种动态平衡. 有人提出疑问,说为什么不吃“肥肉”光吃“馒头”也长得那么胖?那是因为糖除用于每天的能量消耗外,多余的糖一方面合成肝糖原、肌糖原、以供“临时”(指在人体一时摄入不足时,为生命活动提供应急“物资”)使用;另一方面则转变成脂肪或与其他物质分解——合成氨基酸等,而一般情况下,转变成脂肪的量远远大于其他形式.如果人每天摄入超过消耗的能量的饮食,哪怕只是糖类,结果也会是日见增重.相反,在每日摄入能量不足时,机体就会调用“仓库”中的脂肪,来满足能量消耗,由此,脂肪就被慢慢消耗一些,体形也就变得“苗条”了.运动与禁食(或控制饮食量)减肥疗法,就是源于这一原理.
葡萄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醇,醇是碳框架中含有(-OH)的物质,如乙醇,就是酒精,在自然界中,熟透的水果可能有酒精的味道,就是葡萄糖变成了乙醇的原因,酿酒就是利用了这一变化。自然界中很多醇都有特殊的香味,现在人们常说的植物精油,有些就是醇。 陆地上的动植物都要保持水分,保持水分离不开一种物质,叫“甘油”,它与酒精乙醇是同一个家族的,叫丙三醇,都有(OH)集团,只是甘油碳框架的每个碳原子上都有(OH)基团,所以才叫“丙三醇”。甘油是食品加工业中通常使用的甜味剂和保湿剂,大多出现在运动食品和代乳品中。由于甘油可以加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含量,所以可以增加高热环境下人体的运动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和可以变成“甘油”,是一种烈性能,同时,也是一种良药,甘油还常用作强心剂和抗心绞痛药。
-CH2OH>-CHO>-COOH 是一步一步氧化得来的,反过来就是还原.醇到醛脱了H称为氧化反应,醛到酸加了氧也是氧化反应.有机化学中的脱氢加氧属于氧化反应一类.而且楼主不要什么都用化合价来判断.你想了解更深可以了解其核外电子排布和电子轨道.比如醛基中C=O含有π键,其成键后由于氧的电负性大于碳,使得电子云偏向氧,从而使得C上缺少电子,也就是它具有了氧化性容易被加H还原,发生加成反应,加H时将π键断裂分别连上H成为醇.而醛也会被强氧化剂加氧成酸.其加H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碳链的长度,因为碳链为供电子基团,碳链越长加H越困难,比如CH3CHO就比葡萄糖更容易加H还原,生成乙醇.楼主应该明白:化合价不是通用的,有机化合物绝大部分是共价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不像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想要学好化学就要举一反三,也就是看到不懂马上问,然后问里面又有不懂的又去问,这样无限问下去,一个简单的问题会学到无数知识,我讲到的已经是大学的知识了,其实学一些对高中这些很有帮助的,并不是大学的就很难懂,不见得比高中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