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民族团结的资料

要有具体事例

  民族团结的概念解释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中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是我们的民族国情的重要特点。把中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有三个纽带: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并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的关系。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了战乱频仍的中国,建立起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秦朝以后,两千多年中,特别是经过汉、唐、元、明、清几朝的努力,统一不但得以维持,而且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虽然在一些朝代,一些地区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过封建割据的状态,有时还出现过公开的分裂,但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古代各民族大体上早已以中原为中心频繁交往,渐成统一之势。秦朝以后国家基本统一的局面,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各族人民长期交错杂居,共同劳动,开拓疆土,密切往来的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互相依存的关系。这就造成了中国一个民族完全集中在一个地方的情况很少。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是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方,除了维吾尔族之外,还有12个世居民族长期交错杂居在这里。西藏自治区,藏族占了人口的绝大部分,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民族杂处其中;而从整个藏族来看,居住在西藏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余的则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省区。云南省也是20多个民族杂居在一起。现在全国大部分的县,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杂居在一起。就是汉族这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长期由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并且经过人口的迁移、流动,又造成许多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相互杂居的局面。 历史上各民族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彼此之间的实物交换、技术传授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相互吸收,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口迁移和交错杂居所形成的媒介纽带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成为各民族及其相互之间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还表现为各种生产品相互需要,在长期历史过程中互通有无,由来已久。这正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上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的反映。这些经济联系又是各民族政治上密切结合的物质基础。到了近代,全国各民族间的经济,都通过国内一系列的大小市场而更加密切联系起来。从历史的全过程来看,各民族的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国家的长期统一对各民族的发展是有利的。当然,也应该指出,旧中国两千余年的漫长的封建社会和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质上仍然是民族不平等的社会,存在着民族歧视、民族隔阂、民族压迫,甚至在一些历史时期和一些地区,民族关系中也出现过民族战争和民族仇杀。中央王朝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也破坏了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 特别要指出,到了近代,由于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共同的命运和斗争更是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统一的祖国怀抱之中。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在东南沿海,满族、蒙古族、藏族、土家族、苗族、羌族、彝族等民族的官兵就参加了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涌现出像土家族的陈连升、蒙古族的裕谦、满族的海龄等一批少数民族的爱国将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激起了中国东北、西北边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东北的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人民都参与了反抗沙俄侵略者的斗争。在新疆,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满族、汉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塔吉克族等族人民也同沙俄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在这之后,新疆各族人民又挫败了英、俄等帝国主义企图分裂中国新疆的阴谋。 在西南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与英、俄帝国主义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斗争。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两次发动了侵略中国西藏的斗争。西藏军民奋起抗击侵略者,其斗争精神可歌可泣。“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汉族人民一起,积极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1936年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就是由各族人民组成的抗日军队,曾发展到5万人,在极端艰苦 民族团结
  的条件下,始终坚持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在内蒙古,在乌兰夫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蒙古族人民也积极投入抗日战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在冀中地区,由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一部分,长期坚持抗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表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近代以来各少数民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是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的革命斗争把中国各民族的利益和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进一步加强了各族人民结成的血肉相连亲如手足的关系,为形成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合作、和睦共处的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奠定了坚实牢固的基础。
  编辑本段重要性
  1.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60年。60年来,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分量。6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3.民族团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团结就是力量。民族团结形成的力量,既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极大地影响着综合国力。在综合国力构成中,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固然属于重要因素,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没有民族团结所凝聚的力量来贯穿,终究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强大的国力。60年来,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核,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60年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与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产生的巨大力量有着密切关系。 4.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使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经过60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5.民族团结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客观需要。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现在所处的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要牢牢抓住并切实用好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就必须在全社会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 6.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民族关系和睦,政治就稳定,经济就会发展;民族关系恶化,国家的统一就会受到威胁,经济就会受到破坏。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27
刚自己班上用的!!!
一、指导思想
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丰富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实践,教育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二、活动内容:
1、“祖国万岁”歌咏比赛: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广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开展“祖国万岁”歌曲学唱活动。
2、“民族团结知识”宣传:进行民族团结知识的宣传和学习:
①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②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③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④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⑤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3、“民族团结知识”主题班会内容:正确认识我国各民族的特征,普及民族团结知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知道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联系实际在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