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团结的资料

要200字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基本内涵
  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民族团结的主要范围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
  如何使各民族共同发展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怎样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重要意义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5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基本内涵
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民族团结的主要范围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
如何使各民族共同发展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怎样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重要意义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2705 799
下一条回答
第2个回答  2012-05-13
**,男,蒙古族,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县塔哈其乡的乡长。泽尔克太是一位开拓意识强,敢想敢干,脚踏实地的干部。他曾经担任过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硕县驻乌办事处主任、支油办主任等职。1996年4月,在塔哈其乡第十二届人代会上当选为该乡第八任乡长,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他都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善于团结同志而著称。曾多次受到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1998年在巴州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荣获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舍小家为大家 上下求索只为民
泽尔克太同志是一位 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干部,与养育他的这方热土和各族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担任乡长以后,泽尔克太同志把全乡一万多各族群众的信任和重托化作精神动力,全身心投入到带领各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工作中。为了早日实现乡人代会提出的“稳粮增棉、发展大棚、赶着牛羊奔小康”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各项奋斗目标,泽尔克太同志把自己完全“浸”到了田间地头,他认为:土地是农民的第一生命线,不了解土地就等于不了解农民。为此,每天他早出晚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足迹遍及全乡农业生产的各个角落,在较短的时间内走遍了村村组组,对全乡3.2万亩耕地情况了如指掌,并在农业生产中适时提出农业种植产业化结构合理的可行性计划,为逐年增加农牧民收入探索出了一条捷径。每一户农牧民家留下了他不倦的身影,每一块条田留下了他勤奋敬业、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的足迹。他常常放弃了休息日,虽然离家只有十几公里,但他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家中的一切全交给了爱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泽尔克太同志不仅掌握了塔哈其乡农牧业生产状况,而且与各族农牧民成了知心朋友,特别是在防洪抢险,兴修水利上为各族农牧民兄弟所称道。
1996年7月,刚任职三个月的泽尔克太同志就遇到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肆虐的洪水冲毁了丰收在望的庄稼、冲塌了大量民房,为了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泽乡长连续五天五夜不休息,战斗在抗洪第一线,与大家一起疏洪水、筑堤坝。在他的带领下,全乡形成了上下一致,奋力抗洪的感人场面。洪水过后,安置灾民,组织灾民进行生产自救,又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他及时组织、安排灾民抓紧夏播的救助。复播完毕,他又组织村民进行修复水利设施,重建家园工作。入冬前,重建家园工作圆满结束,19户灾民喜迁新居,灾民安全越冬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那次洪水灾害给塔哈其造成上千万元的损失,痛定思痛,泽乡长从中得到了启示,提出了“365天、364天防洪,只留一天抗洪”的口号。1996年冬天,塔哈其乡村一片繁忙景象,泽乡长带领全乡干部、村民冒着寒冷的北风修筑防洪坝17公里,修复水毁工程14处,修复引水渠12公里,保证来年农牧业生产。抗洪救灾是一次让人惊心动魄的考验,泽乡长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在党旗下“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泽尔克太同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心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人心,他就是用这种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农民,以辛勤耕耘这片故土的实际行动为保卫家乡、建设家园谱写了一首通俗歌曲。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作为一乡之长,泽尔克太同志深知肩上的责任。塔哈其乡是一个农业大乡,又是严重缺水、易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乡。为改变旱情他同领导班子其他战员一起经多方考察论证,提出了修建全防渗灌溉引水工程的设想,这一设想如果实现,水的利用率可以提高90%,可 新增灌溉面积15000亩,每年可节约水费70万元,五年即可节省出一条修渠的资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这项工程需投资360万元。为尽快把这条造福塔哈其乡各族群众的引水工程付诸实施,他与乡党委书记一起,一面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一面跑项目、跑资金、跑机械。为完成8.9公里干渠的挖方任务,他与西北石油管道局协商使西北石油管道局无偿承担了7万方的挖方工程,节约资金45万元。修筑浆砌石需大量水泥,凭着深厚的军地情谊,他到驻 军89800部队后勤部水泥厂联系赊销水泥2600吨,保证了工程如期进行。由于宣传动员工作做的比较好,塔哈其乡的各族群众积极投入到拉运砂石料的工作中,泽尔克太 更是奔波在工程第一线,饿了吃一口自带的干粮,渴了掬一捧施工的凉水,累了坐在工地上休息一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看到泽乡长为了塔哈其父老乡亲的事,不辞辛苦,日夜操劳,个个感动不已,主动请求为兴修水利设施出义务工,在泽乡长的动员组织下,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克尔古提堵洪坝的艰巨工程,既扼制了肆虐的洪水,又保证了引水畅通。待8.9公里水渠完工,泽乡长不仅晒得黝黑,而且瘦了一大圈,如果不认识他的人见了他决不会与乡长划等号。经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在2002年春小麦灌溉之前终于开闸放水,望着那清澈的渠水湍急而下,大家欢呼雀跃,一个个 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泽乡长更是感慨万千。
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科田,使农牧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泽尔克太同志担任乡长的第一个设想。为了尽快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他甘当小 学生,在提高汉语水平的基础上,捧起了厚厚的农业技术书籍,不懂的就向农业技术员请教,他硬是靠自己刻苦钻研的精神,使自己由一个 农业技术的门外汉成为一个标准技术员。在工作中他发现,一些维吾尔族农民在科学种田上总是落后于汉族农民,他就动员汉族农民与维吾尔族农民结成科技互助对子,走共同进步,共同致富的路子,通过一对一互帮互助活动,不仅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也促进了先进种植技术在少数民族农民中推广应用。泽尔克太认为在一个多民族地区,仅会本民族语言是不够的,掌握多种语言,不仅便于工作,更能与其他民族同志交流感情。为此他在熟练掌握汉语以后,又开始学习维吾尔族语言,在工作中他注意潜心观察维吾尔语的发言及语法特点,不懂就向维吾尔族请教,经过多年的努力,泽乡长不仅能熟练 地与维吾尔族群众交谈,而且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党的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
泽尔克太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开拓者,当和硕县引进山东寿光日光型冬暖式果菜大棚技术以后,泽尔克太同志认为这项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塔哈其乡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成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新型产业,而且是变秋冬为春夏,利用农民冬闲时间增加收入的好途径。投入78.2万元,用近两年时间兴建的391座大棚现已成为乡级经济增长的新支点,成为各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盒”。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保护生态平衡,植树种草美化家园又成为泽尔克太同志工作的重点,他在想:怎样才能大面积绿化荒滩,又加快全乡百姓增收致富进程?经过集思广益、深思熟虑,在8.9公里干渠沿线开荒5000亩,广植防护林,大规模栽植杏树,分片承包给私人管理,如今,这片杏树林已发展成为该乡的生态经济林基地,不久的将来,它就可以成为塔哈其乡一项支柱产业。泽尔克太同志这种“眼中只有土地,心中只有群众,办事只为大家,不为小家”的无私奉献精神,集中反映了扎根在基层,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新一代基层干部的高贵品质和良好的道德风范。

狠抓民族团结 猛促经济发展
泽尔克太认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融合,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关系。
在塔哈其17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居住着汉、维、蒙、回等9个民族,并且与空军86456部队、农二师26团相毗邻,民族关系与军民关系相辅相成,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友邻单位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塔哈其乡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乡政府的“一把手”,泽尔克太同志始终把团结和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内要抓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外要抓军、兵、地共建,操作中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在软件上注重实效,使塔哈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多年来,该乡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始终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获得双文明建设综合奖,1998年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建成了巴州地区第一个电话村,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为丰富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他多方筹措资金,动员各方力量,兴建乡村文化站(室),目前,已形成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电视入户率达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为解决维吾尔族农牧民收看维语节目难的实际问题,筹集10000余元资金开通了维语频道,丰富了1400多名维吾尔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泽尔克太十分重视驻军兵地共建关系,在他的努力下,先后与空军86456部队、马兰汽车36团、农二师26团建立了共建关系,各基层站所、村民委员会也与驻军部队、农垦团场的连队建立了共建对子,在共建中,军兵地各方在经济建设中互相支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互相促进,有力地促进了部队的战斗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
近年来,由于发展绿色温室大棚产业,从山东、河北、甘肃等地来和硕种菜的4000多民工大多在塔哈其乡从事蔬菜种植,这不仅给塔哈其乡的社会治安带来了困难,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作为主抓稳定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他使出浑身解数,下大力气抓好这两项工作,每逢节假日或日常检查,他常常与派出所、计生办的同志一起检查流动人口,只要是计生办或派出所提出的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予以解决,从而保证了经济建设不受影响、不受干扰。几年来,塔哈其乡未发现超计划生育现象和重大扰乱社会治安现象。
泽尔克太认为,加强民族团结是促使全乡各族人民脱贫致富,达到共同富裕的可行办法。随着农村奔小康进程的加快,部分少数民族农牧民因缺乏劳动力或未成年子女诸多因素,从致富奔小康的队伍中掉队,为使这部分人尽快脱贫致富,他采取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劳动扶贫、建房扶贫、实物扶贫等措施,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古农布湖村孤儿焦杰,失去双亲后生活无依无靠,连赖以遮风挡雨的住所都没有,泽乡长知道后,很关心他,先拿出自己的工资帮他买来日常生活用品,又安排乡民政办、古农布湖村村委会筹集资金给他建成砖木结构房屋42平方米,并亲自开导他:要学会自立、自尊、自爱,做社会有用之人。在泽乡长的鼓励下,焦杰开始自谋出路,打工挣钱,有一定积蓄后又买几只羊,慢慢发展现已脱贫致富。
在塔哈其乡民族团结的进程中,泽尔克太为其树立了一块醒目的里程碑,做着“平凡但伟大,伟大却平凡”的工作,围绕民族团结这一民心工程,泽乡长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而是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周围的同志,使民族团结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他一起工作共过事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泽尔克太平易近人、关心各族群众疾苦,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好公仆。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塔哈其乡的农牧民手中有一定的积累,又开始向新目标迈进,怎样实现新的目标?这是摆在泽乡长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在2001年12月召开的塔哈其乡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第十四届人代会上,塔哈其乡提出了“一四一”发展战略,围绕一个市场,建设四个基地,加强一个产业,即:形成农产品加工贮藏销售为龙头的市场体系;一万亩“两草”(麻黄草、甘草)基地,一万亩瓜菜基地,一万亩杏树基地,一万亩葡萄基地,实现畜牧业产业化,走出一条以果、菜、草为主的特色、高效农业的路子。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72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年均增长13.2%。这是塔哈其乡今后三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目前已进入具体落实过程中,泽尔克太继续忘我地耕耘在塔哈其乡的每一块土地上,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乡各族人民群众能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着。
参考资料:http://www.datazg.com/article/80/96/2006/24317739313.html
第3个回答  2020-10-25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基本内涵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基本内涵
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民族团结的主要范围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
如何使各民族共同发展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怎样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重要意义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
第4个回答  2020-05-23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基本内涵
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民族团结的主要范围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
如何使各民族共同发展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怎样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重要意义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