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吃饭的时候要怎么教育他,才能养成好的习惯?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30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越放松,越能促进孩子快速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能对一个人一生有很重要的影响,而良好的习惯大多数是在童年的时候养成的,与家长的培养有很大关系,虽然习惯在成年之后通过良好的自控能力依然可以养成,但需要的时间和付出的精力会更多。

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伴随的是需要改正坏习惯,只有父母自己拥有良好的行为,才能够给孩子做出准确的示范,比如说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很多家长明白要让孩子主动吃就不能强迫。

但是又担心任由他们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又怕孩子营养摄入不足,家长会用很多种不同的方式换着花样的让孩子把饭吃下去,比如说哄骗或者威胁,或者干脆吓唬孩子,如果不吃今天其他的什么都别吃了。

孩子边玩边吃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但这种不专心其实也是家长无意识之间养成的,因为孩子想要吸引家长的注意,所以就会在饭桌上做出很多吃饭之外的举动。

他们之所以不愿意专心吃饭,并非不想吃,而是在吃和玩之间选择了玩,可能刚开始只是很小的一些小动作,在家长的漠视下孩子会将这些小动作逐渐演变成伴随吃饭全程的不安分或者根本就不愿意好好吃饭。

如果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说不定就能够明白孩子为什么会不专心吃饭,进而明白他们其他的“坏”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孩子不吃饭而是玩,很多时候是因为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而之所以会在饭桌上吸引家长是因为平时陪伴不够,又或者家长习惯性忽视孩子的想法和说的话,只有吃饭的时候父母和自己能够好好的坐在一起,趁着这个时候不积极表现一下,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让爸爸妈妈好好和自己玩一下。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强制孩子吃饭,或者干脆批评或者指责孩子,除了让他们感觉到来自家长的冷漠之外,不会有任何好的作用。

想要让他们改正坏毛病的前提就是先接纳他们的行为,耐心倾听孩子想要表达什么,比如说下一次他们在吃饭的时候还是不断的大声说话或者玩个不停,家长就要对他们的做法先做出回应,当满足了孩子的愿望之后,他们自然就会好好吃饭。


给孩子立规矩没有必要一定要纠结于形式,或者让孩子按照正确的规定去做,而是要顺势而为,先满足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求然后再和他们谈条件。

孩子想要的其实无非就是大人的关注,鼓励和表扬,不会再有更多了,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连这些都吝啬于给他们,那么就不要盼着孩子有什么好习惯养成了。

有的时候对孩子放手,让他们先尽情探索,尊重他们的选择,其实就是父母最好的教育,孩子其实出于本能是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渴了就喝水,饿了就吃饭,如果家长总是执着于控制孩子什么时候喝什么时候吃,就有可能破坏了他们与生俱来的自控能力。

好的生活习惯应该是父母能做到之后,潜移默化让孩子来模仿的,而不是用强制手段命令孩子去执行。

就拿洗手这件事情来说,家长每天的唠叨虽然能够让孩子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但一旦没有了妈妈在身边,他们可能就会不愿意执行。如果家长每天都在孩子面前做出良好的卫生行为,回家第一件事是父母先洗手,自然就会带动孩子养成这个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是由内而外主动自发要做的,而不是由外向内强加于身上的,有的时候父母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比如说孩子吃饭吃到一半就会跑去玩,家长就认为他们马上会养成坏习惯,于是就各种威胁强迫,唠叨不停让孩子马上回来,结果就是孩子虽然回来了但吃饭也不专心,想要去玩。

谁说孩子吃饭吃到一半,将来一辈子就只会一边吃一边玩呢?这或许只是阶段性的,如果满足了他们想要边吃边玩的愿望,其实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不会这样吃饭了。

如果父母能够真正放松下来,不再对孩子边吃边玩这件事过于关注,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的自然态度而慢慢改正这种习惯,或许这种行为还会有反复,但如果能够理解孩子的想法,知道他们只是一时玩性大起,继续把饭留在餐桌上,等他们玩够了回来再吃也未尝不可。

家长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越放松,越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当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当做一个个体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们会更愿意自发的配合父母的要求。

很多时候孩子的坏习惯都是父母唠叨出来的,越不让他们做什么孩子做得越起劲,就是因为他们能从父母的唠叨中才能感受到被关注,尽管这种关注并不是正面的,但是他们也愿意让家长的眼光停留在自己身上。

孩子屡教不改行为的背后,是孤独的体现,是父母平时忙于工作或者对孩子陪伴不够造成的后果。

如果家长能够看到这一点,体会到孩子心中真正的所思所想,尽可能多的关注孩子和陪伴他们而不是一味的限制他们的行为,说不定能够帮助孩子更好更快的养成好习惯。


只要孩子饿的时候能够有饭吃就够了,不需要在他们根本就不饿的时候强迫他们吃,不要让父母心中对幻想中的可能后果造成的恐惧和焦虑湮没了孩子真正的需求,更不能陷入与孩子的权力之争,谁也不能控制谁,谁也不应该强迫谁。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要求孩子去做什么,而是要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想去做正确的事,依照他们的个性和心理水平逐渐提高自控能力。

家长的要求都是正确的,但未必是适合现阶段孩子的,家长的眼光总是太过有远见,但忽视了孩子现阶段的能力和需求,当习惯变成僵化的规则时,当关心变成冷漠时,孩子接受到的不仅是家长的要求,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的态度。

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稳定的情绪做基础,再好的建议在孩子那里看起来都是强迫,这样只会让家长显得更加不通情理,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并不是僵化的执行规则,而是要多倾听和接纳孩子的所思所想,理解他们心中真正的想法。


其实孩子内心的想法大多数都是简单而纯粹的,只要能够耐心听就能明白他们的需求,没有必要上升到品格或者人格变坏的程度。不要让焦虑的心态毁了原本能够好好说话和耐心倾听的机会。

一顿饭没吃好并不代表以后顿顿都不好好吃,不要让吃饭变成孩子痛苦的来源,孩子也并不需要父母拿着虚拟的批判跟在他们后面将其变成一场较量。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的担心有时候过于夸张,会导致教育变了样,本来孩子的行为并不是问题,而是家长的焦虑让问题变得更严重,有可能让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反而变成了严重的行为问题。

不要让对孩子失去控制的恐惧变成强迫教育的噩梦。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培养,但更需要的是适度,只要父母能做出好榜样,孩子自然就能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满足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与培养好的习惯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只有先接纳坏习惯,才能培养好习惯。

当因为孩子的一个小毛病而慌慌张张的时候,家长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到底在焦虑什么,内心有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教养孩子就是重新面对自己的过程,就是重新成长,自我修炼的过程。只有家长心中没有恐惧,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时候,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养育才能成为富有诗意的旅程。

第2个回答  2021-02-01
吃饭的时候要让孩子坐好,吃饭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还有饭碗要吃干净。
第3个回答  2021-02-02
如果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说话,父母要倾听,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呵斥他这样让孩子也容易不听话。
第4个回答  2021-02-02
父母要让孩子有礼貌,同时也要让孩子注意餐桌礼仪。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