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中搂膝拗步.

这个怎么练 基本动作。

1、搂膝拗步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的,重在“拗步”二字。因我们生活中走路时,迈右步则左手向前摆动,迈左步则右手向前摆动。拳式的动作却与人的生活习惯相反,而且右或左手足一同向前,故名之为“拗步”。

各式太极拳均有此名,而练法不同。但陈式有“斜行”或是斜行的异称。我根据陈鑫著作将“斜行”后加了“拗步”二字。步法边续向左前斜进三步,变前膛拗步时,又变为右进两大步。第三步又转而向左,符合陈鑫要求的复归中线。我的设想曾经请陈师鉴定同意。但第二前膛的拗步等于搂膝拗步、斜行拗步与前膛拗步的复习题,所以综合在一起。经过这样的改动,虽然不知与前人的创作原意是否暗合,却将原来直线前进,而且动作重复的缺点纠正过来。

要领:式名为说明动作和方向,义已见前文,但动作多少不同,变化方向不同,作用亦不相同,在每一式中再作说明。

2、二路搂膝拗步式名考释:取义同前。

要领:此式也是五个动作。眼法先从正前,后变左前方;身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上式连环炮的右小侧马步变左扑步,左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手转棚、左进步左挤、右捋等法。

3、斜行拗步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和方向的。因一连三步都是斜向左前进行的。仅我们没有定名为上三步(如陈小旺拳套式名)。因为每一式子,步法都有进退,还有横、斜、大、小、及不同的步型之分。其它太极均无此式。

要领:此式共五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虽因身法、步法的变化前进,眼法方向始终不变;身法右、左、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前式初收的左小侧马步变为独立步,左小盘步、右侧马步、右大盘步,成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收棚左转下拿、右进步平列,右转棚,进左步靠等法。

4、前膛拗步式名考释:

亦系说明动作方向的。前膛是步子向前进,但一路有两个前膛拗步;第一个应根据再收的方向连续向右前斜角进两步,第三步的左足向左前斜角迈进,第二个前膛拗步则向正前方迈进两步。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右、左、左、右凡四转,步法从再收的左小侧弓步变左前虚步、左半马步、右侧马步,成左半扑步;手法包括右收棚、左进步双按、进右步平列、进左步侧棚等法。

5、第二前膛拗步式名考释:

取义同前。各陈式拳书同名而姿势不同。其它太极拳均无此式名。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先向左前,后变右前;身法右、左、左、右凡四转;步法从上式左转身蹬脚的右独立蹬左足的姿势先收左腿,右步仍独立,变左小盘步,右侧马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左手收棚、左转双下拿、进右步平列、进左步左手棚法。

陈王廷(约1609年)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从现有的陈王庭的《长短句》中,可以了解当时的一些情况: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陈王庭老年能够造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王廷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精湛,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李际遇被清政府镇压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对手,所造太极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不断修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9
做动作时将一手搂膝,另一手前推(异侧手脚在前为拗步),根据攻防含义,称为搂膝拗步。左右就是指方向。
陈拳中没有“搂膝拗步”一势,列有“斜行拗步”和此相似,另单列“搂膝”势。
搂膝拗步在各派太极拳中反复多次出现,与倒卷肱对应,一进一退是前进的主要动作,在搂、推的手法上各派太极拳很相似,拳势基本用法突出搂化对方来击,还以推击。此势能运动腰、脊、肩、膝、腿各部,特别突出转腰、迈步,对肾足健康有功效。
第2个回答  2013-10-19
注意身体重心不要上下摇晃 不要左右摇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六)搂膝拗步类
1、搂膝拗步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的,重在“拗步”二字。因我们生活中走路时,迈右步则左手向前摆动,迈左步则右手向前摆动。拳式的动作却与人的生活习惯相反,而且右或左手足一同向前,故名之为“拗步”。
各式太极拳均有此名,而练法不同。但陈式有“斜行”或是斜行的异称。我根据陈鑫著作将“斜行”后加了“拗步”二字。步法边续向左前斜进三步,变前膛拗步时,又变为右进两大步。第三步又转而向左,符合陈鑫要求的复归中线。我的设想曾经请陈师鉴定同意。但第二前膛的拗步等于搂膝拗步、斜行拗步与前膛拗步的复习题,所以综合在一起。经过这样的改动,虽然不知与前人的创作原意是否暗合,却将原来直线前进,而且动作重复的缺点纠正过来。
要领:式名为说明动作和方向,义已见前文,但动作多少不同,变化方向不同,作用亦不相同,在每一式中再作说明。
2、二路搂膝拗步式名考释:取义同前。
要领:此式也是五个动作。眼法先从正前,后变左前方;身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上式连环炮的右小侧马步变左扑步,左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手转棚、左进步左挤、右捋等法。
3、斜行拗步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和方向的。因一连三步都是斜向左前进行的。仅我们没有定名为上三步(如陈小旺拳套式名)。因为每一式子,步法都有进退,还有横、斜、大、小、及不同的步型之分。其它太极均无此式。
要领:此式共五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虽因身法、步法的变化前进,眼法方向始终不变;身法右、左、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前式初收的左小侧马步变为独立步,左小盘步、右侧马步、右大盘步,成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收棚左转下拿、右进步平列,右转棚,进左步靠等法。
4、前膛拗步式名考释:
亦系说明动作方向的。前膛是步子向前进,但一路有两个前膛拗步;第一个应根据再收的方向连续向右前斜角进两步,第三步的左足向左前斜角迈进,第二个前膛拗步则向正前方迈进两步。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右、左、左、右凡四转,步法从再收的左小侧弓步变左前虚步、左半马步、右侧马步,成左半扑步;手法包括右收棚、左进步双按、进右步平列、进左步侧棚等法。
5、第二前膛拗步式名考释:
取义同前。各陈式拳书同名而姿势不同。其它太极拳均无此式名。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先向左前,后变右前;身法右、左、左、右凡四转;步法从上式左转身蹬脚的右独立蹬左足的姿势先收左腿,右步仍独立,变左小盘步,右侧马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左手收棚、左转双下拿、进右步平列、进左步左手棚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