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全诗是什么?

《江南春绝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全诗如下: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作者】杜牧 ã€æœä»£ã€‘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山水诗,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

2、山郭:靠山的城墙。

3、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5、楼台:指寺庙。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是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4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史,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7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出自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山水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

译文如下: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

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4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史,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8-03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如下: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醉月频中圣宫漏,
碧桃林外古道边。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年。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岁月变迁的感慨。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解析:

前两句描绘了室内的景象。银烛映照下,秋光冷冷地照在屏风上,小扇轻轻拍打,扑灭了飞舞的萤火虫。这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凉爽和宁静。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天阶的夜色。夜色宁静而凉爽,诗人躺着仰望天空,看到了牵牛织女星,这是中国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象征。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知。他感叹醉月频频中圣宫的漏声,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他看到了碧桃林外的古道边,这里象征着过去的岁月。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自己的境况。他已经年老,白发如雪,过着渔樵的生活,住在江渚上。他习惯了看秋月和春风,见证了岁月的更迭。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南朝时光的思念。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诗人提及了四百八十寺庙,描绘了烟雨中的楼台景象。这里通过寺庙和楼台的形象,表达了对过去时光和历史的怀念和缅怀。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岁月变迁的感慨和思考。它展示了杜牧独特的诗意和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全诗】: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第4个回答  2020-12-2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出自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山水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

译文如下: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

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4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史,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