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故事的意义

如题所述

1.童话故事能够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激发幻想

  童话故事优美、动听、规范化的语言,是丰富幼儿词汇、提高表达能力的极好典范。儿子两周岁时曾对我说:“自己玩,真‘寂寞’。”两岁的他居然会用“寂寞”来表达他的心情。他还形容自己的玩具鸭身上“毛茸茸”的真“可爱”,听了他的话,我不由得偷偷地笑了,刚刚讲给他听的故事《 小兔乖乖 》中描写大灰狼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当时他还问我“什么是毛茸茸啊?”一会工夫就现学现卖了。看到公园里好看的花,他又会说“花儿真‘美丽’”,这时的他就能将自己的想法和所见所闻清楚地表达出来,在他有声有色的描述中,经常会听到“砰”“啪”“哗啦”“扑通”等的象声词,有时他还会自创一些让你写不出来的象声词,这一切当然归功于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可见,童话故事不仅使得孩子学到大量的词汇,还有利于发展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到语句的结构和词意神韵。

  优秀的童话故事就是以其强烈奇妙的幻想赢得儿童的心。也就是说,童话故事所塑造的形象多是生活中不存在的,但这些形象揭示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有些故事离奇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孩子仍会将自己与其联系在一起。听过了《 驼背的小姑娘和眨眼睛的小星星 》,儿子心驰神往地望着窗外遥远的星空问我:“天空中到底有什么呀?我真想和小星星玩。我怎么能飞到天上呢?”这以后的几天里,我特意找了一些关于太空的故事讲给儿子听,我发现在这几天里,儿子特别注意天空的变化,晚上他会说:“小星星累了,要睡觉了。”白天他又会望着天空问:“那些飘动的白云像什么呢?”从他凝望的眼神中,我仿佛看到了儿子幼小的心灵已插上了幻想的翅膀,飞向了遥远的宇宙。

  2.童话故事能够教育幼儿明辨善恶是非,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人格

  现实生活中有善、有恶,有好、有坏,正当儿童睁着好奇的眼睛认识这个万花筒般的社会时,适时地用童话故事来引导他们,从中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段日子儿子一回到家就翻箱倒柜地找什么,我问他他也不答话,后来问急了才告诉我是在找他的七个小矮人。我感到很奇怪,因为几个月前为他买了那套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玩具,他嘟嘟囔囔地嫌七个小矮人太丑,而把他们置于箱底。于是我就说:“你不是嫌他们丑吗?”“妈妈,我觉得七个小矮人挺可爱的,因为他们很善良呀!”听了儿子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童话《 白雪公主 》的作用,记得当时听完后他还问:“妈妈,皇后为什么那么狠毒呀?小矮人们真好,我喜欢他们。”看着他忙碌的样子,我感动了,于是也帮他找了起来。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自私霸道、任性的缺点普遍存在。当然,儿子也不例外,不愿意与小朋友分享玩具,怕别人弄脏、弄坏玩具。为了帮助他改掉这些缺点,我特意找了《 孔融让梨 》、《 两只小羊 》等这类教育孩子团结、互相、谦让的故事讲给儿子听。开始时,他好像并未领会我的良苦用心,仍然我行我素。看到这情形,我就故意说:“看你多像自私、小气的卡佳呀!”听到这话,他奇怪地问:“谁是卡佳呀?我为什么像她?”于是,我就给他讲了《 蓝色的树叶 》,听完故事后,儿子撅着小嘴说:“我可不愿做卡佳,她那么自私、小气。”渐渐地,我发现了儿子的改变:小朋友来了,他会毫无保留地将他的玩具让给小朋友玩,并且告诉我,他和小朋友一块玩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因此,很多童话作品直接反映幼儿生活,具有典型意义,对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人格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3.童话故事能帮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故事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其审美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第一,让小朋友了解中国传统的历史故事 ,学习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以后孩子长大以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如指掌,耳熟能详,我们就不用担心我们的传统文化会在孩子这一代当中丢失了。

第二,让小孩子懂得在生活当中要向孔融学习,要谦让。虽然好东西大东西大家都喜欢,但是我们在这样的美食的诱惑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朋友。

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做家长的都把东西让给孩子吃。孩子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自己吃,这是天经地义的,他没有谦让的意识。通过给他讲故事,他就懂得了,他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以后应该像孔融学习,做一个谦让的孩子。

所以对幼儿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还是大有益处的。

以上是我的看法,不知你有什么看法?如果有不同看法,请在留言区留言,谢谢!

我是睿心妈妈,一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今日头条育儿问答达人,今日头条原创作者,欢迎你的关注,阅读,收藏,分享,转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