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的用餐礼仪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史书《礼记·曲礼》中关于主客之间的礼节有更为详细规定: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主人亲馈,则拜而食;主人不亲馈,则不拜而食。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少者不敢饮。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

还有"膝席"、"避席"、"避席伏"等礼节,可谓繁琐而细致。宴会的成功有赖于主人的热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细致周到的组织安排。从礼节上讲,主人的职责是使每一位来宾都感到主人对自己的欢迎之意。

主人举办宴请,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都应提前对客人发出口头或书面邀请,并依照客人的习惯、特点安排好请客时间、地点等事宜。

礼仪性宴请礼节更隆重讲究。在宴会开始前,主人应该站立门前笑迎宾客,晚辈在前,长辈居后。对每一位来宾,要依次招呼,待客人大部分到齐之后,再回到宴会场所中来,分头跟客人招呼。主人对宾客必须热诚恳切,一视同仁,不可只注意应酬一两个忽略别的客人。

入席前,茶不可全部假借他人代劳递送,主人应尽可能地亲自倒茶。上菜后,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说一些感谢光临的客气话。此后每一道菜上来,都要先举杯邀饮,然后请客人"起筷"。

主人要照顾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时调换菜点。遇到有特殊口味的客人要及时调换菜点。席散后,主人要到门口,恭送客人离去。对那些在宴请中照顾不多的客人,应说几句抱歉和感谢之类的话。对走在后面的客人,可略为寒暄几句。

对于客人来说,如果要参加宴会,那么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须把自己打扮得整齐大方,这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还要按主人邀请的时间准时赴宴。当走进主人家或宴会厅时,应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时。对其他客人,不管认不认识,都要问好;对长者要主动起立,让座问安;对女宾举止庄重,彬彬有礼。

入席时,客人座位应听从主人的安排,因为有的宴会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没定,应注意正对门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对门的座位是下座。应让身份高者、年长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适当的座位坐下。

入座后坐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要任意伸直或两腿不停摇晃,手肘不得靠桌沿,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入座后,不要旁若无人,可以和同席客人简单交谈。

史书《礼记·曲礼》中有关于用餐的规定: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

大意是说:大家一起聚餐的时候,不能只顾自己吃饱;一同在饭盘里用手抓饭的时候,不能搓手,不能多拿,不能把粘在手上的饭拂放回盘中;吃菜的时候,嘴里不能漏汤,不能咂嘴出声,不能嚼骨头,不能把已经夹取的鱼肉再放回盘中,不能扔骨头给狗。

按中餐习惯,每一道菜上桌,主人应举筷请各位客人品尝。宴会中,主客双方应交谈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如果宴会没有结束,不要随意离席,要等主人和主宾餐毕先起身离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离席。

史书《礼记·曲礼》中记载了古代上菜置食的总体次序:凡进食之礼,左肴右;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处末,酒浆处右。

意思就是说大凡上菜的礼节,炒菜,指小块的鱼肉,放在右边,煮熟的大块肉放在左边;干菜放在左边,汤菜放在右边;切细和烧烤的鱼肉放的远些,醋、酱等调味品放在近处;生葱和蒸葱等佐料放在远处,酒水等饮料则放在右手方便触及的地方。

单独一道菜的摆放也有讲究,据《礼记·少仪》记载,进献红烧或清蒸等带汤汁的鱼肴时,要将鱼尾朝向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客人的右方,夏天鱼脊向着客人的右方。

正规的宴席上菜顺序应该是手碟--冷碟--热炒--大菜--饭点--茶果。

手碟其实是为早到的客人准备的,主要供宾主谈心和等人用。传统上有蜜饯和糕点。

冷碟实际上不是给人吃的,而是给人看的,或者是在一道道的热炒大菜之间为了不停筷子而准备的。

首汤,这主要是广东人的规矩,一上来就是一道例汤。据说主要是为了开胃提神,刺激食欲。

热炒和大菜其实不是一回事情,多数以煎、炒、爆为主,汤汁也比较的少。作用就是在大菜间调味,上菜的顺序应该是先上冷碟,次上大菜,而将热炒穿插在大菜中入席。从传统上讲,热炒应该是从味淡开始,然后味道越来越浓才是。

大菜分头菜、二汤、荤素大菜、甜点与座汤是宴席的主角。

头菜顾名思义是指排在所有大菜最前面,是一桌菜中最贵的一道。按传统,宴席是根据头菜来命名的,比如说鱼翅席,其实就是头菜是鱼翅,而不是道道菜都是鱼翅。

正规宴席,热荤的用料应尽量和头菜有一定的差距,避免喧宾夺主。头菜以后一般应上炸烤类的大菜,以后的规矩就比较的随便,但切忌重复。

鱼菜特别是整鱼应该放在后面。中式传统宴席中,点心和甜菜是穿插热荤中上的,主要是为了调剂口味。之后素菜,然后上点心,然后上甜品。

头菜上完后,二菜是炸烤类,然后就要上汤,多半是清汤,为的是清爽喉咙。座汤是最后一道大菜,规格一般都高,有时会用整只的鸡鸭,比如清炖全鸡、鲫鱼汤等,味道要比较浓,给人回味。但现在更倾向于上清汤,甚至不放盐,去出油腻用。

我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宴饮活动中重视礼节、礼貌,几千年来已形成了文化传统,宴会中贯穿这样的礼仪、礼节,并非是对吃的情趣的束缚,而是表现人们的道德文化修养,在饮食生活中体现一种形式美、伦理美和人情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