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五的70后,人在他乡,心在故乡

如题所述

0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0后的人们,想必你们曾学过这首诗。小时候,读来朗朗上口,别有一番风味;长大后,重读此诗,方感自己已成为诗中之人,读着读着,泪水悄然滑落。 身处他乡日久,孤独感油然而生,非身边无人陪伴,也非城市生活不热闹,而是对家乡的思念日益强烈。那座魂牵梦绕的老屋,它还好吗?那条潺潺的溪流、那道高高的山梁、那一浪浪稻田、那一缕缕炊烟......它们都还好吗? 总是想家,尤其在节假日时分,这种思念更加强烈。梦中,家中的饭菜已熟,母亲站在门口,亲切地呼唤:“回家,吃饭啰。”那一刻,仿佛能闻到家乡那甜甜的空气。夕阳西下,母亲那悠长的呼唤声,无论你身处村庄的哪一个角落,都清晰可闻。 70后的人们,转眼间已步入五十岁,那第一批70后已步入知天命之年。这一代人,大多出生在农村,对农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血脉中流淌着泥土的芳香,眼眸深处映着故乡的山山水水。 70后的人们,不少已成为城市的一份子,即便家庭条件稍逊,也在县城安了家。仍居于农村的人不多,但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似乎是这一代人的宿命,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无论他乡如何美好,70后的人们仍渴望返回故乡。身处异乡,总感觉灵魂无处安放,精神上似乎总少了些什么。到了某个节气,总会突然想起曾经的生活,不能耽误了“农时”。 02 70后的人们,曾是农活中的佼佼者。 “农时,就是命令”,布谷鸟的叫声响起,便到了播种的时候;春风拂面,便该去田里巡查。插秧、犁田、收割稻子、种植萝卜、种植黄豆、双抢......每个环节都必须抓紧时间,否则就会影响收成。 青黄不接之时,一些贫困的家庭就会面临粮食短缺。记忆中,家中在中稻收割前,总有一段时间缺粮。母亲常常不得不向邻居借粮,待中稻收获后,再归还。若实在借不到粮食,就用玉米、土豆、红薯、南瓜填饱肚子。母亲常念叨:“若家中有钱就好了,可以去集市上买米。”母亲的心思,我们都能理解,但家中的钱只能用来支付学费,不能随意花费。 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都学会了农活。插秧、放牛、砍柴、割稻子、收麦子、拔猪草、喂猪......这些事情,很多人都有亲身经历。有的人,甚至在上初中时,就学会了犁地,成为了真正的农民。 曾有一次,插秧时,邻居王二虎在水田中晕倒。他说:“我的头好晕。”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都心疼不已。王二虎才九岁,本不该成为家庭的劳动力,但那个年代的孩子,怎能不是家庭的“劳动力”呢?一家人,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农活,才能让家庭富足。 在挖土的时候,母亲常说:“你这个姿势很好,以后能够养家糊口。”我虽不太懂,母亲的这番话,现在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拿起锄头了。 03 70后的人们,童年是苦涩的,也是甜蜜的。 小时候,我们常在村庄前的晒谷坪嬉戏。晒谷坪上,有人跳格子,有人攻城,有人跳皮筋,有人踢毽子,有人斗鸡,热闹非凡。 村庄前的大河,水清见底。看到顺流而下的木排,我们总是异常激动,向木排上的人喊:“排古仔,脚抖一抖,没有柴烧,就去捡茅草,没有被子,就去借蓑衣,蓑衣破了个洞,就是排古仔的肚脐眼。” 这些儿时的童谣,成为了最好玩的歌谣,至今我仍记得许多。在农村,一些古老的“智慧”,都是通过口耳相传,一直传承下来。空闲时,一些年长的人会给我们讲故事,他们讲得栩栩如生,我们都信以为真。 尽管童年很苦,但我们仍是“苦中作乐”的一群。哪怕家中缺衣少食,我们的笑容并未减少。 在农村的田地里,我们总能找到吃的。比如,用竹篾做的撮箕堵在垄沟里,然后用脚踩上游的水草,鱼虾、泥鳅就会被赶出来,顺流而下,就被撮箕捕获;在村前的小河里,可以捉到很大的螃蟹,也能捕到小鱼;山坡上,有野果,到了秋天,就是“美食”。 村里的老井,流出的水总是甜的。自从进城后,就再也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了。城里的水,虽然消过毒,却失去了“原汁原味”。城里的超市货物琳琅满目,却找不到故乡的野果那种美味。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童年的记忆成为了一种“永恒的记忆”,把故乡的味道,渗透到了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永远都无法抹去。 04 70后的人们,流浪越久,越渴望回到“家”。 一直很喜欢《流浪歌》,其中的歌词令人回味:“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我的心忽然无处安放了。城里有家,但这个家,似乎并不是真正属于我;城里有公园,但公园里的花草,都不如故乡的花草香;城里有大树,却没有村口的大树那么茂盛。 离开故乡的人,总感觉在流浪。常说:“今年年后,再也不去打工了。”但每年都要出去打工,这就是生活。70后的人,到了奔五的年纪,但仍是家中的顶梁柱,压力山大。 每到过年,远方的游子,都会赶回家。回家的路途遥远,奔波辛苦,但想到故乡的山山水水,心灵就轻松了,再苦也不觉得苦。 也常在想,父母还在故乡,每逢佳节就可以回去看看,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是否还可以回去看看? 有人说:“父母不在的故乡,你回去了,就是客人。”这句话,会成为事实吗?还是有很多的70后,已经变成了故乡的“客人”呢? 故乡放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此事古难全!如果有一天,你不想继续流浪了,就放下一切疲惫,回到故乡去,修缮老屋,翻耕菜土,养几只鸡鸭,养一条小狗,过上悠闲的日子。 现在,70后的你们,在哪里呢?是否和我一样,身在他乡,心在故乡?是否你们再也回不到故乡去了?是否你们的梦里,常会出现一座村庄、一条小溪、一块菜土、一片稻田、一道山梁、一缕炊烟、一眼老井、一头老牛、一声呼唤...... 身处异乡的70后,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