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替代效应和实际收入水平的问题

我是初学者,学的是高鸿业办的西方经济学。我有三个问题
1、实际收入水平就是指消费者的购买力吗?为什么会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变化?
2、按照希克斯分解,对于其中的替代效应我有一个疑问:既然效用水平保持不变,那么消费者为何一定要去增加X的购买量减少Y的购买呢?到头来效用还是一样的啊。
3、低档品和正常品都是根据消费者而言的,低档品也会变成正常品,正常品也会变成低档品吗?

很高兴能交流下自己的想法哈:
因为赶着去上晚课,我先把第3个说下吧:这个是可能的?比如:火车和飞机。在很久以前,公车还很流行,的士还不怎么流行的时候。公车应该可算作是正常品吧?到后来,人们的收入增加,的士越发普遍的时候,公车先比较而言也就是低档品了。
尽供参考(如果还行的话晚课回来继续,不然就当我胡说吧)追问

原来是西南财大的学生啊!希望接下来的两个问题你也能回答。尤其是2第二个。

追答

1,是的。实际购买力是相对于名义购买力而言,前者指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而后者只是货币符号的一个反应。后面的问题能再解释一下吗?没怎么听懂,不好意思
2,希克斯分解中,感觉好像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会引起效用水平的变化吧。原始的均衡点是由原始的预算约束线和原始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得到,谈到替代效应时,我们会首先想到原始预算约束线围绕原始均衡点会作一个旋转,那么旋转后的预算约束线只会和原来的无差异曲线相交。只能由新的无差异曲线和旋转后的预算约束线相切得到新的均衡点。这样新的均衡点必然不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所以我想效用是会发生改变的,会更低或更高吧。额,我想楼主是不是不小心把替代效应放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去分析了?这个不好用例子来表明呢,现实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同时发生的,分析时通常也都有考虑。当考虑由于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的变化引起的需求变化,也就是替代效应时,我们通常是使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同时调整货币收入是购买力保持不变(意思是你还是能刚好买到以前均衡点的商品组合),直观上由于受收入效应的影响很难分开理解。还是建议结合替代和收入效应的图来看吧?

追问

1、参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第80页“在这里,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变化”
2、同上第80页,“我想楼主是不是不小心把替代效应放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去分析了?”正是这样,由于补偿预算线,正是到了原来的效用水平上了。书中有“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这么一句话。

追答

额,这边是借同学的第4版,我先看看哈。(教材用的不一样不好意思哈)

追问

2、我理解错了。是先有“经济人确保效用不变”的心理,才有后来的消费行为,最后导致了“效用水平不变”的结果。而我把它当成了前提条件,脑袋短路了。
PS:本人大一新生,还不是经济专业学生,准备下学期转专业。现在自学。我只差1分就进了西南财大了,呵呵,我还填了你们学校的,我湖北人。

追答

额,这边是借同学的第4版,我先看看哈。(教材用的不一样不好意思哈)

额,这边是借同学的第4版,我先看看哈。(教材用的不一样不好意思哈)

呵呵,学弟你好,因为我们版本用的不一样,大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大二范里安的中级微观,到刚才我才发现和高鸿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刚才说的可能有点不合适,希望别在意。两个版本在最终结果上都一样,区别是在假定的预算约束线上。可能是由于经济学家分析上的差异吧。最后希望你能自己看懂哈,不然我就只能祈祷自己自学来帮助你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