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审计工作

如题所述

一、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 首先要改变思维方式,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多年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人们的思维个工作方法已习惯于一种固定模式。即沿着计划经济运行机制下的要求去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这种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然已不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认清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特点和经济体制的内在变化及其带来的新要求,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要改变审计就是查账、罚款的观念,树立起为宏观决策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审计的职能固然是监督,但它不只限于查账和罚款,监督只是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要只强调监督而忽视服务,要摆正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将服务寓于监督之中。 第三,审计工作要从微观入手放眼于宏观。也就是说在安排某一个企业或项目审计时,对这个企业或项目的审计并不是唯一目的和最终目的,还应从宏观角度考虑,向深层次延伸,为以点带面指导全面工作提供宏观调控依据。 第四,要改变原来凡是审计都要一张张查凭证、查账簿、查报表的传统祥查审计方式,为以审计目的和审计任务为轴心的重点审计方式。在审计过程中,要区别不同情况,善于采取核对法、调查了解法、实地测试法等不同审计方法,同监捷有效的方法达到审计目的,即使完成审计任务,从而减轻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 第五,要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并举,并逐步向管理审计延伸。一般讲,对宏观调控部门的审计,应侧重财务收支审计。对企业审计,应侧重经济效益审计。并逐步向政府绩效审计和企业内控制审计等管理审计延伸。 第六,要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一要加强廉政建设,强化自我约束机制,自觉纠正不正之风;二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三要纠正拖拉作风,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四要努力提高审计质量。二、加强对经济监督部门的再监督,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经济监督部门主要指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等具有经济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的部门,它们在我国经济监督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它们进行再监督很有必要。 首先,对这些部门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一审查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有无违法乱纪行为。二审查资金筹集、使用是否合理、合法和有效,有无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等情况。 其次,对其经费收支进行审计,促进廉政建设。一审查经费来源是否合理合法,有无“三乱”问题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弥补经费不足等情况;二审查经费支出是否合规合法,有无序列支出,以拨代支和违犯国家控购等规定乱列支出情况。有无滥发奖金食物和铺张浪费现象。三审查会计手续是否齐全完备,核算是否正确有效。 第三,从宏观角度评价这些部门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依据在微观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从宏观角度对它们作出客观评价,看其是否正确地发挥了监督职能和宏观调控作用,是否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在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三、抓重点企业审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重点企业主要是指:一是国有资产较多和关系国计民生企业;二是亏损大户和盈利大户;三是问题较突出企业。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还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侧重经济效益审计和内控制制度审计,努力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二是积极开展承包经营责任审计和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努力促进企业全面履行合同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增值,正确考核和评价厂长经理的功绩,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四、抓重点工程审计,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为大力压缩投资规模,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避免或减少投资中的损失浪费,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首先要对建设项目进行事前审计。即在项目立项前,一要审计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是否真实可靠,论证是否科学、充分、项目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二要审计项目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概算预算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高估冒算等问题三要审计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四要审查项目的设计,报批等手续是否完备。五要审计是否已缴纳投资方向调节税、教育集资、重点建设债券等。其次,要开展事中审计。监督项目是否及时开工,进度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建设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有无挪用资金、偷工减料和损失浪费等情况。第三要进行项目的决算审计。一审查项目是否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完工,并按规定进行验收,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二审计项目的决算是否真实正确。五、积极开展专项资金审计,保障专项资金有效使用 专项资金往往政策性比较强,但是往往被挤占挪用,使专项资金发挥不出应有作用,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到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因此今后应加强专项资金的审计,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发挥其特殊作用。如对世行贷款项目专项资金的审计、对劳动保险专项资金的审计、对科技三项费用的审计和对各种救灾专款资金的审计等等。通过对专项资金审计,能过保障重点职业或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发展,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六、积极开展审计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审计机关体系健全、网络完善,同时审计人员腿长、耳朵灵,就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分析,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审计调查,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在开展审计调查时要注意以下五点:一是审计调查要密切配合当前的中心工作。否则会事倍功半,引不起领导的重视,起不到良好效果;二是要抓热点问题。针对某些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开展审计调查;三是要注重审计调查的时效性。要做到快速调查及时反馈;四是审计调查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反映,具体可靠。失去真实性的调查报告毫无意义,甚者会给领导决策造成食物;五是审计调查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既可开展综合性审计调查,又可开展各种专题审计调查。既要积极完成政府交办的调查项目,又要根据改革开放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审计调查,及时给政府提供各种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刊登于《济南审计》1994第2期43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1
 一、定位置,树信念
  审计人就要干审计事,这也就是常说的一句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但是,只是上山唱歌还不行,还要把歌唱好。这里的“山”就是自己要找准的工作位置,有了这个位置才能竖立坚定的信念。
  (一)定位置是提高审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找准了自己干事业的位置,才能成为事业的驾驭者,才能在推进事业的同时,一次又一次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才能在理想和远大抱负的感召下,把从事的工作逐步推向高峰。如果没有找准自己干事业的位置,那他就会被事业驾驭,就像泥兜里的烂泥巴一样被提拉着走,最终成为了事业的累赘。因此,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努力找准自己干事业的位置。只有找准了位置,才会有想干好事业的信心,才能在勤奋的工作中不断的发现、积累、探索出高超的工作技能。我们干审计事业也是如此。审计人只有找准了自己想干好审计事业的这个位置,才能有想干好审计事业的信心,才能激发起探索高超审计技能的愿望。这是提高审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
  (二)坚定的信念是提高审计技能的内在动力。
  坚定审计信念,是驱使人们努力探索审计技能的动力。坚定审计信念,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审计事业的追求和为之奋斗过程中。在对审计事业的追求和奋斗的过程中,通过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总结、学习、借鉴、探索出新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审计技能不断地得到充实和提高。一个审计工作者有所追求,是和坚定审计事业信念相铺相成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想在审计事业上有所建树,理想渺茫,缺少奋斗目标,他就不会有坚定的审计事业信念。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定的审计事业信念,他也不会在审计事业中有所追求。只有坚定的审计事业信念和有所追求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始终想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想干出自己的特色来,才能在工作中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才能在不辞劳苦的探索、学习中逐渐提高审计技能,最终成为审计事业战线上的佼佼者。
  二、磨铜成镜,锲而不舍
  一个人的审计技能,包括财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审计工作经验等的统一体,一个审计人,单独具备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不懂财会知识,他就不会有完整、高超的审计技能。再者,如果一个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计技能,甚至他的审计技能在一定时期还是高超的。但是,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他那一时的高超的审计技能,也会逐渐不适应新时期的审计要求。所以,要想不断提高审计技能,适应各个时期的审计要求,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认识。
  (一) 磨铜成镜是提高审计技能的精神食粮。
  要想掌握一门高超的技能,就要付出相当的甚至成倍的努力。同样,要想时刻把握高超的审计技能,也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们从事审计工作,对财会知识、相关法律知识等,没有勤学苦练的精神和意志,在今后的工作中是不会有明显起色的。就拿财会知识来说,原来是财会学校毕业的和原来没有财会技术的各类人员,一旦从事了审计工作都需要不断学习财会知识。有财会基础的,要在实践中熟练、完善自己所掌握的财会知识。财会技术欠缺的,更要从头学起。但是,成年人的学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家庭负担、社会应酬、本职工作、记忆力倒退等,诸多学习障碍,有一个处理不好,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想不断提升财会、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技能和素养,没有磨铜成镜的意志是不行的。
  (二)锲而不舍是提高审计技能的精神支撑。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审计事业也是如此。审计事业发展了,你所掌握的审计技能也要随之更新。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就决定了审计人也要锲而不舍的不断探索审计技能。在审计事业的推进过程中,一定会不断出现财会技术、法律法规、社会勾稽关系的利用、工作经验有待丰富等方面的问题。
  1.财会技术方面。在当今年代,财会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特别是计算机在财会领域的应用,给当今审计人提出了新的审计要求。如果不会操作AO系统,就会面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账“望电兴叹”。并且,AO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发展。
  2.相关法律法规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更是日新月异。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民生工程的推进,各项政府投资的扩展,“小金库”存在方式的不断翻新等,逼迫着相关老法律法规条文的更新和新条文的催生。所以,在审计中的法律法规条文的运用,无时不存在着审计风险。这种现实,逼迫着审计人要对更新的和新生的法律法规要及时掌握,熟练应用。
  3.在社会科学方面。主要体现在审计调查、现场审计等所看到的审计内容与周边的关联人,以及与客观环境的内在联系的合理利用方面。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频繁。也就是说,每一个审计项目,其周围关联人、客观环境与其他审计项目几乎都不相同。如果对某一个审计项目的周围关联人、客观环境探讨、把握不到位,利用不充分,这个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就有可能失真。这就要求,审计人在开展审计的一生中,都要及时的、不断的探讨社会科学知识。
  4.在工作经验方面。主要是要不断提高审计业务敏感性的熟练程度,不断加强审计业务技巧的灵活应用,不断推进审计资料成果的提升和运用。这些工作经验是提高审计技能最主要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积累、丰富这些工作经验,才能逐渐提高审计技能。
  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发展过程中,没有坚持锲而不舍的精神,而放弃了对新的财会知识、新的法律法规等必要知识的探究,半途而废或停滞不前了,那他就很难适应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对审计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等,就只能望“新”而叹。那么他的审计前途也就随之半途而废或停滞不前了。
  三、勤奋钻研,多思善动
  提高审计技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勤奋钻研,多思善动。在审计事业这片田地里,只有这样才能结出丰硕成果。
  (一) 勤奋钻研是提高审计技能的必经途径。
  审计人员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勤奋钻研,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审计技能。审计人如果不亲自去干审计工作,那么他的审计技能会无中生有吗?所以,审计人只有“勤奋钻研”才能不断提高审计技能,这是审计人不可跨越的必经途径。
  (二)多思善动是提高审计技能的最佳捷径。
  在工作中有成果就必须多思考善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快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反之,则不能。所以说多思善动是多学知识、快学知识的捷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