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如题所述

(一)营造良好内部审计环境。没有建立或者没有健全内审机构的部门和单位,要抓紧把机构建立健全起来,并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确保其独立性,不受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干涉,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主管内审工作,亲自审批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听取审计工作情况汇报,并充分运用审计成果,督促落实问题整改;要高度重视内审工作,确保与本单位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与经济决策相关的重要会议应通知内审机构负责人参加;加强内审宣传,努力为内审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加强内审队伍建设。要配备与内审工作业务量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并注重优化人员结构;要培育内审人员良好的职业操守,认真执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严守职业道德操守;要引导内审人员自觉接受后续教育和加强自学,掌握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掌握财会业务知识,精通财会制度和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各单位内部要建立内审人员培训制度,加快内审人员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善于借助社会审计的力量,内审工作量特别大的单位,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参与相关工作。
(三)建立完善内审规范。要建立内审规章制度,对内审机构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质量控制、结果运用、整改落实机制等作出规定,做到有章可循。要根据本单位的性质、规模和特点,制定审计工作规范和管理办法,推进审计方式逐步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
(四)拓展内部审计内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审的目标,仍然是以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为主,与此同时,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向基层的村、社区,大量的民生项目由基层落实,大量的行政权力下放到基层,可以说,基层的行政权、经济权越来越大,这需要加强对基层的审计监督。在国家审计因面广量大而无法实现全覆盖的情况下,内部审计要积极发挥源头监督作用,弥补监督真空地带。为此,各单位内审机构要善于根据当前形势及时调整内审的目标和重点,从传统的防错纠弊中跳出来,研究和探索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向绩效审计、管理审计领域延伸。内审重点除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应转向审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做到真实、合法、效益三者并重。同时,要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对民生资金、民生项目实行跟踪审计,在更宽的领域、更大范围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强化内审工作监督指导。审计机关要完善专业指导与综合指导有效结合机制,通过制定内审工作规则和发展规划、监督检查内审质量、评价运用内审结果、组织内审人员参加国家审计项目等形式,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监督和指导;要采取抓点示范,典型引路等工作方式,定期开展活动,培训专业知识、总结交流审计经验,指导各单位选准角度、准确定位,完善内审工作体系;要督促各单位及时处理内审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对违纪违规问题,按有关规定移送处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