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给女儿写的诗

李鸿章给女儿写的诗

李鸿章的嫁女诗

今天是李鸿章(1823.2.15~1901.11.7)诞辰189周年纪念日。李鸿章是清朝内阁总理大臣。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江海战爆发,中方水师全军覆没,主将张佩纶临阵逃跑,事后朝廷将张佩纶充军,充军回来后,李鸿章把最疼爱的小女儿菊耦嫁给比她大近三十岁的张佩纶做填房,令人费解。菊耦出嫁时,李鸿章写了一首嫁女诗,痛哭流涕,细看,是在痛哭马江海战的失败!痛哭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这首哭诗亮出李鸿章复杂的心态。究竟李鸿章是误国、卖国,还是爱国,供思考。

(一)

鸡笼南望泪潸潸,闻道元戎匹马还。
一战何容轻大计,四方从此失边关。
焚车我自宽房瑁,乘障人谁惜狄山。
宵旰殷勤犹望捷,群公何以慰龙颜。

(二)

痛哭陈词动圣明,长孺长揖傲公卿。
论才宰相囊中物,杀贼书生纸上兵。
宣室不曾留贾席,越台何事请终缨。
豸冠寂寂犀渠尽,功罪千秋付史评。

诗词注解:

1、鸡笼古地名,在台湾北部,以港外有小岛形似鸡笼而得名。光绪六年(1875年)置鸡笼厅,1883年改称基隆厅。中法战争时,台湾尚隶属福建省,基隆与马尾是四战场之二,法国从越南派舰北上,意图占领基隆与福州,作为索赔的抵押品。基隆之战,中方有胜有败,曾把侵略者驱逐出海。马江之战,清水师大败,但法军无法登陆,只好退出,得到的是世人的唾骂,也是失败。本诗叙述的全是马江之战,与基隆无关。用鸡笼为题,不正面点出马尾,有如自居易《长恨歌》起句“汉王重色思倾国”,实际上讲的是唐明皇。

2、鸡笼二句“鸡笼南望”,诗歌中常用倒装句法,即“南望基隆”,元戎指张佩纶,张佩纶战败时,几乎是只身逃走(“匹马还”)。

3、房瑁(697一。793)756年拜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奉旨册封肃宗后,自请讨贼,肃宗任命他为持节招讨西京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使等。十月,遇贼于陈涛斜,战败,癸卯(763年)复战,大败。“初瑁用春秋时战法,以车二千乘,缭营骑步夹之,既战,贼乘风噪,牛悉髀栗,贼投刍而火之,人畜焚烧,杀卒四万,血丹野,残众才数千,不能军。瑁还走行在,见帝肉袒请罪,帝宥之。”(《新唐书•本传》)。诗作者偏袒张佩纶,把他比做房瑁,认为战败可以宽恕。

4、狄山句:狄山,山名,在河南修武县西北(一说在安徽宿县西南),三国嵇康曾住此,也叫嵇山。古人经常用地名代人名,如晋。陶潜称陶彭泽,唐朝韩愈称韩昌黎,清末李鸿章称李合肥,张佩纶也叫张丰润。此处把狄山作为嵇康的代名。嵇康,字叔夜,家于嵇山侧,因姓嵇,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刘咸、王戎、游于竹林,称竹林七贤。康以傲慢得罪钟会。钟会在司马昭前诬陷嵇康,说他是卧龙,应担心此人。又说康与吕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嵇康在东市死难前,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不许,死后,“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本传》)。诗把张佩纶比作嵇康。乘障,障是障碍,蒙蔽,“一叶蔽目不见泰山”。(《鹗冠子’天则》),指钟会蒙蔽司马昭导致嵇康被害。张佩纶战败后,京师官员不断上表指控,同情张的人便认为是陷害。本句意为张遭害充军,谁来怜惜?

5、宵旰颂帝王勤于政事,是宵衣旰食的略语。宵,夜间;旰 (gan);天黑,指天未亮起床穿衣,天已黑才吃饭。《旧唐书,刘蒉
(f6n)传》:“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大臣。”本句指皇上日夜操劳,殷勤期望传来捷报。

6、龙颜指皇帝。《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维而龙颜。”《史记索隐》:“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长颈而高鼻。”后因称皇帝的容貌为龙颜,亦指皇帝。

7、痛哭句:西汉文帝时,贾谊曾多次痛哭流涕向皇帝陈述国事。动圣明,感动了皇帝。张佩纶当御史时,也多次评述国事,弹劾大臣,受到皇上的重视。

8、长孺长揖汉•汲黯,字长孺。武帝时为东海郡太守,后召为九卿,敢于在皇帝面前争论。武帝虽然不高兴,但表面还是敬重他。“汲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汉书。本传》)。田蚧为丞相,汲黯“见蚧未尝拜揖之”。本句张佩纶敢于得罪高官,连李鸿章、左宗棠都被他弹劾得难以下台。他官虽不大,却敢于长揖倨傲公卿。

9、囊中物《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明宗时,李毂对韩熙载说道:
“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探囊:掏口袋取东西,极言事情容易办成。本句吹嘘张佩纶要当宰相,也是易如探囊取物。

10、纸上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父亲的兵法,侃侃谈兵,赵奢难不住他。后来赵王派赵括代廉颇为将,在长平之战中,他死抱兵书,不知变通,被秦军打败,部下40万人投降,均被坑死。“徒凑父书”、“纸上谈兵”的典故出此。张佩纶平素慷慨谈兵,极力主战,可马尾一败,却临阵脱逃。诗作者不隐讳他的“纸上谈兵”。

11、宣室句宣室,古宫殿名。《汉书•贾谊传》:“上方受蟹
(xi),坐宣室”。颜师古注引苏林日:“宣室,末央(宫)前正室也。”贾席,指贾谊(汉文帝曾为贾谊虚前席)。贾谊,西汉政论家,十八岁被荐于汉文帝,任博士,曾痛哭流涕,陈述国事,提出改革的措施很多,被大臣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年少不得志,郁郁以终。这里指皇室留不住贾谊这样的人才(把张佩纶比作贾谊)。

12、请终缨终军请缨。《汉书•终军传》:汉武帝准终军出使南越(今广西地区),要南越王称臣,“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是绳子,后人把请缨作投军报国解。

13、豸冠豸(zhi)冠,古代执法官员戴的帽子,《唐会要•御史台》“大事则豸冠、朱衣、缥裳、白纱、中单以弹(劾)之,小事常服而已。”

14、犀渠以犀皮制成的盾牌。左思《吴都赋》:“家有鹤漆,户有犀渠,军用蓄用,器械兼备”。意为战士手执的甲盾,因此,把犀渠泛指战士。本句指中法马江海战战士死亡殆尽,作为都御史(戴豸冠)出为钦差的张佩纶,此时寂寂无声。最后一句说,毕竟张佩纶已成近代历史人物,是非功过应由后之史家来评定。诗中褒扬张佩纶,感情充沛,把他列为历史人物,叫他如何不感激涕零。李鸿章嫁女煞费苦心,所有嫁妆没有比两首诗更为贵重的。

相关注解:

1、李鸿章(1823.2.15~1901.11.7),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2、张佩纶,河北丰润人,进士出身,光绪初曾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后任御史。他在朝敢于条陈意见,弹劾大臣,被列为清流派。中法战起,法舰北上,企图占领福州、基隆,朝廷派他为会办福建海疆事宜钦差大臣,特加三品卿衔。马江战败,1885年被充军张家口。放归后人李鸿章幕,娶李府千金,纵议朝政,遭朝臣弹劾,被赶回故里,移家金陵。癸卯年(1903)卒,年五十六岁(《清史稿》作1908年卒)。

3、李(鸿章)小姐不是诗人,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张佩纶的孙女张爱玲(已故台湾著名作家)在《对照记》中道出真相:“李鸿章爱才,著人暗示他来求亲,尽管自己太太大吵大闹,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比她大二十来岁的张佩纶。我看了非常兴奋,去问父亲,他只一味辟谣,说根本不可能在签押房撞见奶奶,那首诗也是捏造的。张爱玲也问过姑母,姑母对她说:“爷爷奶奶唱和的诗集都是爷爷作的”。亲生女儿该不至无故贬低生母,这两首诗应是李鸿章写的。

4、张佩纶为了感激岳丈大人的知遇之恩,不惜重金购置原靖逆侯张勇府第的3幢小楼,以作新婚宅第,并冠之为“绣花楼”。这则传奇才子演绎传奇姻缘的故事,已在古城南京流传了一个多世纪。那段历史已成为过眼烟云,而当年被张佩纶誉为“绣花楼”的前清小楼,现存还有一幢,在白下路273号南京海运学校内,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追问

谢了,我主要是想问李鸿章故居门票上写的那首诗,看不懂

追答

客气了,那首诗是什么呢?也许可以帮你看一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