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表现

如题所述

有教养的人的十大特征

现代社会中,有教养的人在事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受到人们的欢迎

一、守时: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二、谈吐:有节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三、态度和蔼: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四、语气中肯:避免高声喧哗,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扯开嗓子说话,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使人讨厌。

五、注意交谈技巧: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明确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是“瞎说”、“废话”、“胡说八道”等,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

六、不自傲: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七、信守诺言: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食言。自己谈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八、关怀他人:不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及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表示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和方便。

九、大度: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闹意见,甚至断绝来往。

十、富有同情心:在他人遇到某种不幸时,尽量给予同情和支持。

(本文选自新西兰中文《先驱报》)

延伸阅读:



教养、涵养和修养

文|lincheng60

教养、涵养和修养是三个经常遇到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和被使用的几率都是很高的。那么,这三者的真正含义如何理解呢?不同的人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即使上网去查解释也不是单一的,以下只是我个人一些见解,与大家共享。

“教养”是指个人在教育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相应道德水准的、文明的、合乎社会规范的一些行为,它是社会、家庭、学校等教育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教养就反映了家长或教师的失职,或某些社会制度的不健全。“教”指教育、教学、教导、教范、教改、教管、教化、教诲等,教的目的是使“被教者”接受符合道德的、文明的、一定社会规范的某些行为;“养”指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等,在这里主要是指接受或养成上述一些道德的、文明的、规范的精神或物质行为,使之成为自身的生活方式或者习惯。一个人说话骂骂咧咧,张嘴就是脏话;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走路横冲直撞;随地吐痰,不尊重老人、妇女;在公共场所破坏公物、不讲公共卫生,低俗下流等等,这个人就是没有教养。一个人文明礼貌、说话得体、谈吐没有粗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起路来规规矩矩;不随地吐痰、尊重老人和妇女;在公共场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不破坏公物,人前不低俗下流等等,这个人就是有教养的人。然而,在很多人那里人前有教养,人后没教养;有些场合有教养,有些场合没教养;针对一些人或事有教养,针对另一些人或事无教养;对地位尊贵的人有教养,对待地位低下的人无教养等等,出现了很复杂的情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个人的教养也是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代对教养有着不同的认知。

“涵养”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某些行为。行为有“物质行为”和“精神行为”之分,物质行为大多是通过某种行为使外界人或事发生变化表现出来,它往往能够造成一定的物质的后果或结果;而精神行为则更多地是通过语言、态度、面部表情、情感或情绪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精神现象,它一般不会造成现实的物质结果。“涵养”比较偏重于精神方面的某些行为。“涵”指海涵、胸怀宽广、有胸襟的意思;“养”则是指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出某种不为情绪所左右的超出常人的一些行为。一个人在别人该暴怒的时候不暴怒,别人该急躁的时候不急躁,别人该哭泣的时候不哭泣,别人该高兴的时候不显示出高兴,别人该悲哀的时候看不出悲哀,我们称这个人有“涵养”。由于一个人的胸襟宽广,看问题比较透彻,能融各种情绪于一身,不被某种特殊的情感所左右,于是,他就获得了一定的涵养。有涵养的人和无涵养的人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涵养表现着一个人的与众不同。相反,一个人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一句话不对付就暴跳如雷,遇到高兴点的事情立即开怀大笑,有点不顺心的事情或悲或泣,办事急躁很不沉稳,这个人就缺乏一定的涵养。在家庭生活中,两口子经常为一点小事争吵不断,各说各理,声调不断提高,甚至是不分场合大打出手,根本不管邻居的感受和外人是否在场,这样的两口子就可以被视为没有涵养。相反,同样是一个家庭,两口子在外人看来恩恩爱爱,遇到矛盾协商解决,不互相指责、谩骂,甚至都不大声说话,即使快离婚了也没有显示出彼此有什么仇恨,这样的两口子大概就获得了某些涵养。有涵养的人往往是通情达理的,正因为懂道理、明事理、知进退,才显示出能够理解别人和宽容别人的胸襟,显示出自己的宽阔的胸怀。

“修养”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能够表现一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某些行为。“修”指修炼、进修、修正、修整、修补、修身养性等,“养”则是对所“修”内容的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等,即锻炼出能够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某种行为。当一个人同诗人在一起能够吟诗作赋,同思想家在一起能够谈论哲学,同作家在一起能够写小说,同画家在一起能够画画时,我们称这个人有这些方面的修养。相反,一个人同诗人在一起时不懂诗,同思想家在一起时非常浅薄,同作家在一起时不懂得写作,同画家在一起时不懂绘画,我们称这个人缺乏这方面的修养。一个知识不太多的人,没有什么学历,但是,具备了一定的道德水准、良好的性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也可以称这个人有某种修养(道德修养)。相反,一个人知识很多,也有很高的学历,但缺乏一定的道德水准、良好的性格、或比较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也可以称这个人缺乏一定的修养(道德修养)。可见,“修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修养是指能够表现一个人自身性格、心理、道德、文化、涵养等综合素质的各种行为的总和;而狭义的修养特指一个人在道德水准、性格和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良好的道德行为。其实,在很多人身上是既有修养又没有修养,既有某些方面的修养又缺乏另一些方面的修养,正如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也没有具备完全修养的个人。

教养、修养和涵养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三者是有区别的:第一,行为不同。教养主要的指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通过教育而养成的某些道德的、文明的或规范的精神或物质行为;涵养主要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某种情绪的精神行为;而修养则是表现出一个人具有某些综合素质的各种行为。第二,侧重点不同。教养和修养既有精神的行为又有物质的行为,而涵养比较偏重于精神的行为。第三,表现不同。教养和涵养更多地表现为一个人的外在方面;而修养更多地表现着一个人的内在方面。第四,内容不同。教养比较多地同个人身上的道德水准、文明举止相联系;涵养更多地是同个人的心理素质、各种情绪相联系;而修养则同个人身上的所有综合素质相联系。第五,不能互相取代。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一定有涵养或修养,反之,获得某些涵养或修养的人也不一定有教养。教养、涵养和修养有互相交叉的情况,但三者不能相互取代。但是,一般说来,在相互交叉的过程中,修养应该包含着某些教养和涵养,而教养和涵养是修养的某些方面或外在表现。

其次,三者又是有联系的:第一,三者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实践作基础是既不可能有教养,又不可能有涵养或修养的;第二,三者都是通过理性获得的,它们都是在理性支配下的一些行为,如果没有理性或理性丧失这些行为也将不复存在;第三,三者都包含了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等,即三者的获得都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联系,没有人的或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既得不到教养也得不到涵养或修养的;第四,三者都同某些健康的心理素质相联系,它们都是人们健康的合理的心理素质的表现,是这些心理素质反映;第五,三者都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来表现的,它们只是在人们进行某种行为时才能显现出来,一个静止不动的人或从不发表任何意见的人是很难知道其是否具备某种教养或涵养和修养的。

教养、涵养和修养主要表现为某些心理学或人生哲学概念,各自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它们是相互区别、不能互相取代的;同时,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具有某些交叉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有着高度教养或涵养的人,很难说他没有修养;同样,一个有高度修养的人,又怎么可能没有教养或涵养呢?然而,这种背离的现象又是确实存在的,其统一性或许主要是通过道德层面表现出来,离开了道德层面这种背离的情况又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尽管教养、涵养、修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都表现着个人身上一些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或心理素质,甚至表现着一个人比较文明的道德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行为,这些行为是值得人们去效法和修炼的,人们将在这种修炼中走向自身的完善化,走向完人。传统的儒家思想史或许也是这种修炼的历史,这种历史至今还在传承者、发展着,人类由此进步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说“教养”这个词儿,一个小孩子或者年轻人很有礼貌,很懂事,各方面表现特别优秀,我们就会说他“很有教养”,如果一个成年人,特别混蛋,我们也会骂他“没有教养”,何为教养?一个人受到文化教育和自身品德修养的综合,就是教养。
教养在百度词条中的释义: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他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犹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道德水准。教养一般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老百姓骂人的话:有娘养无娘教的杂种;”教养”这个词儿,更多地是指原生家庭的影响和教育,时至今天更多的应该体现在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这个层面。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格是完美的,只有不断地接受文化教育和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一个人才会变得有教养,其实对每个人来说,教育都是终生的事,人格修养都是一辈子的事。
一个人的教养,更多地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社会关系中。一个有教养的人,会有这五个表现,你有几个?

一、特别有礼貌。
一个有教养的人,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特别有礼貌。嘴巴特别甜,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喊得特别亲切,叫的你心里特舒服,一个人能够眉开眼笑,谦逊有礼,无论对谁都能特别有礼貌,至少在外形上表现得很有教养。
一个人有没有礼貌,更多的是一种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如果父母注重礼貌,一定就会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尊重长辈,团结同学,至少教会孩子学会和别人打招呼,会叫别人的尊称。
一个人有礼貌,走到哪里也会受欢迎,得到别人的喜欢;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礼貌,对谁都不理睬,甚至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甚至一副冷冰冰的神情,这样的人,谁待见你呀?
一个人对人特别有礼貌,对谁都恭敬谦虚,对谁都不怠慢,就是有教养的直接表现。

二、待人平等尊重。
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有教养的人,一定会从内心深处尊重每一个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富翁,官员,还是平民百姓,抑或是智障乞丐,都一视同仁,从来不会瞧不起谁。
这世界上从不缺高傲的人,带着一副有色眼镜看人,瞧不起你,甚至会笑话你,讥讽你,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气,总认为高人一等,了不起,对别人不屑一顾,其实正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有教养的人,一定是谦虚的平等的,无论老人还是小孩,一定会童叟无欺,公平对待,一样尊重。人和人之间,能够相互尊重,才会和平共处;这世间最讨厌的是,欺软怕硬,媚上踩下,一副小人相,一副奴才相,甚至带着一副讨债的面孔,别人似乎欠你两百钱,这样的人,没有教养,人人都会敬而远之。
第2个回答  2020-10-07
“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它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特别指出,人若没有教养,便是家长老师的失职。
“教养”,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英国王太后曾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
礼貌和教养不全是一回事,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懂礼貌和礼节的人不一定具备教养,而有教养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环境中的礼节和礼貌。比如一个有教养的农民会很好地遵守乡村礼节和礼貌。
礼貌和教养的关系问题:
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它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装出来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它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也就是说一个人有礼貌,讨人喜欢,他可能内在是自私虚伪的。当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说明他的外在行为,而且还说明这个人的内涵、道德品质是好的。
一开始说起教养,现在知道,若非出于真心而表现得面面俱到,那只是礼貌,但礼貌的行为坚持一段后可能会改变态度,成为发自内心的,礼貌也就随之转化为教养了。由此看来,礼貌似乎是教养的基础,它是获得教养的量变的修炼过程。
好的教养是天生发自内心的行为,它是善良地对待他人,它是一种天性,而不是后天的强制学习。
教养与礼貌
教养与礼貌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区别在于,教养反映的是人本质上的品质与道德水平,反映一种积极的对己对人的态度和行为,而礼貌只是人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的对人谦让恭敬的外在举止。它们的联系在于,有教养的人与人相处时总会借助礼貌这种形式。因此,我们既不能说一个社交场合彬彬有礼而私下总说人坏话的人有教养,也无法说一个“刀子嘴豆腐心”,十分热心助人的人有教养。
换言之,我们既需要内在道德品质的美好与完善,也需要外在行为举止的礼貌与得体。两者统一,才有助于我们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否则,别人对我们要么“避之惟恐不及”(如果我们是伪君子),要么“敬而远之”(如果我们是满口粗话的热心人)。
教养的核心
“教养”在良好人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爱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温文尔雅,注重细节,关心他人,心胸宽阔并发自内心,正派真诚、光明磊落等等。
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因为关怀,我们才能注意并准确地把握交往尺度,给别人留下了必要的私人空间;我们才会克服种种不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注意处处使用礼貌用语,努力营造文雅平和的氛围。
人际交往有一条基本规则:你怎样待人,别人也怎样待你。你关怀别人,对别人体贴、周到、真诚、正派、尊重、得体,别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久而久之,你就会具有人际吸引力,你的社会交往、社会赞许需要就能得到充分满足,于是,你便为自己创造了一种有助于持续发展的良好的人际环境。
如此,你便具备了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外在资源之一:健康的人际关系。
因此,教养中的关怀是一种有助于人际交往进入良性循环的对人、对己的大关怀。
行为指南
此处单指礼貌——教养的外在表现——的行为指南,毕竟内在表现不是“行为”。
别人给你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了下句,或者一味地说着啊啊啊,是是是。
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
别人放屁的时候不能嫌恶地躲开或者拿手扇,要装作若无其事。
被领导训斥的时候,不要低头,要直视领导,表示接受批评,领导的火就会慢慢消退,否则,领导会火上加油。
吃完饭退席时说:“我吃完了,你们慢用。”
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
坐椅子不要翘起来。
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不要拿筷子敲碗。
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送人走要说:“慢走。”
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
不揭别人的短处。
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这样显得很没礼貌。
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遇到那种往里往外都能开的门,拉而不是推。
屋里有人的时候,出门要轻手关门。
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学会温柔学会聆听。
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敬酒的时候要站起来,以示恭谨。
如果问别人话,别人不回答你,不要死着脸皮不停地问。
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捡东西或者穿鞋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尤其是女孩子。
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辨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显得大度。
做事情要适可而止,无论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
到朋友家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饭已经很辛苦了,不能事后还让主人清理。
待客不得不大,持家不得不小。
不要跟同事议论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是非,你的无心之言很可能成为别人打击你的证据。
第3个回答  2020-10-07
一、特别有礼貌。

一个有教养的人,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特别有礼貌。嘴巴特别甜,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喊得特别亲切,叫的你心里特舒服,一个人能够眉开眼笑,谦逊有礼,无论对谁都能特别有礼貌,至少在外形上表现得很有教养。

一个人有没有礼貌,更多的是一种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如果父母注重礼貌,一定就会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尊重长辈,团结同学,至少教会孩子学会和别人打招呼,会叫别人的尊称。

一个人有礼貌,走到哪里也会受欢迎,得到别人的喜欢;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礼貌,对谁都不理睬,甚至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甚至一副冷冰冰的神情,这样的人,谁待见你呀?

一个人对人特别有礼貌,对谁都恭敬谦虚,对谁都不怠慢,就是有教养的直接表现。

二、待人平等尊重。

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有教养的人,一定会从内心深处尊重每一个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富翁,官员,还是平民百姓,抑或是智障乞丐,都一视同仁,从来不会瞧不起谁。

这世界上从不缺高傲的人,带着一副有色眼镜看人,瞧不起你,甚至会笑话你,讥讽你,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气,总认为高人一等,了不起,对别人不屑一顾,其实正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有教养的人,一定是谦虚的平等的,无论老人还是小孩,一定会童叟无欺,公平对待,一样尊重。人和人之间,能够相互尊重,才会和平共处;这世间最讨厌的是,欺软怕硬,媚上踩下,一副小人相,一副奴才相,甚至带着一副讨债的面孔,别人似乎欠你两百钱,这样的人,没有教养,人人都会敬而远之。
第4个回答  2020-10-07
有教养有素质的人人见人爱,无论在事业、生活各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个性。总的来说,有以下十大特征:

1、守时守信

无论是开会还是赴约,有教养的人从来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2、谈吐有节

从不打断对方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3、态度和蔼

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看东西,看报纸,显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有教养者的十大特征
4、语气中肯

在接人待物上不大声喧哗,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5、为人低调

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从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6、注重交谈技巧

说话时不卑不亢,表达适度。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对方观点,也不当作 他人的面指责对方,而是陈述己见,讲清道理。

7、信守承诺

自己答应过的事,绝不食言,竭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诺言。做不到没把握的事不会轻易许诺。

8、真诚待人

无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和上了年纪的人总是表现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方便和照顾。

9、待人宽容

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斤斤计较,更不会轻易断绝来往。

10、富有同情心

在他人遇到困难时,接近全力,对于同情和支持,而且不会乱发脾气,让人以为缺乏教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