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故宫没有被破坏

如题所述

1、抗日战争日本人统治北京八年,故宫还能基本完好的保留下来。很大原因是得来如此容易,报复的心理自然也就大减,日军在北京城耀武扬威,战争初期的宣传还是“中日友好亲善”那一套,企图继续削弱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2、其次,日本人占领北京前,重要的故宫文物已经全部南迁。除了地面建筑和一些不可移动的文物之外,故宫已经几乎被清空。所以,也就大大减少了日本人对故宫的巧取豪夺的欲望。

3、故宫留守人员的大智大勇,也是文物安全保存下来的原因。北京沦陷后,故宫的日常维持、留守人员的生计都来不及安排,受前院长马衡的委托,由原总务处长张庭济全力支撑危难的困局。他们尽力同日本人周旋,同仇敌忾,誓死与故宫共存亡。

4、北京沦陷期间,根据日军的要求,北平各机关单位须由日本人顾问,以便更好的控制。但是故宫以不是机关单位为由,顶住压力,避免了日本人插手院务。

5、日军到来初期,故宫采取的具体对策是闭馆,仅留中路、内东路对外开放。1942年,故宫五路全部开放,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任命祝书元为代理院长。1943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分类委员会,开始对现存文物进行整理工作。

6、中日文化的相近,也让日本人意识到故宫的巨大价值,某种程度上有一种敬畏之心。

扩展资料:

故宫的作用价值:

1、博物作用:

故宫博物院的创立,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胜利,是对复辟势力的一次致命打击;其二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业绩。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举行故宫博物院成立典礼。

博物馆是以文化教育为目的,收藏、研究、展示和保存实物的机构。将作为君主法统象征和仅供皇帝观赏享用的珍贵文物,变为全民族的共有财富。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就制定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博物馆的法律,后来又颁布了《中华民国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

这两份文件在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博物院已由草创走向成熟,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走上正轨的开端。

2、遗产价值:

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故宫所代表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而且有着宫廷文化的外壳,同时它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筛选和积累,当然不能简单用“封建落后”来概括。

故宫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对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相得益彰。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可看到,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样性,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人们努力挖掘和认识故宫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价值。

“文化遗产”观念的引入,突破了传统的“文物”观念的局限性,强化着遗产的环境意识、共享意识,以及全社会都必须承担管理和保护的理念,促使人们从“大故宫”的观念来看待故宫保护。这在故宫保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不仅要保护故宫本身,还要保护它的环境。过去只重视对故宫本身的保护,后来认识到与皇宫连在一起的护城河也是皇宫的当然组成部分,必须治理,于是就有了20世纪90年代投资6亿元人民币、费时三年的护城河治理,改变了长期存在的脏、乱、差面貌。

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在文化遗产地的周边必须划定“缓冲区”,以保护其周边原有的历史风貌和环境。200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通过的《北京文件》,对中国遗产保护的政策和原则给予很高评价,对故宫等世界遗产地的修缮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遗产及其特色的保护方式的尊重。

3、学术价值:

故宫学是故宫博物院于2003年提出的,它是以北京故宫及其丰富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故宫学研究主要包括紫禁城宫殿建筑群、文物典藏、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六个方面,有着丰富深邃的学科内涵。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权、皇宫为核心的皇家文化。故宫学的提出并确立将使其研究进入自觉阶段,从整体上提高故宫学研究的水平。 [72] 

从故宫学的视野看待故宫,不仅认识到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的重要价值,而且看到宫廷历史遗存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古建筑、文物藏品、历史遗存以及在此发生过的人和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这一认识是故宫学得以产生的重要依据,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故宫的历史文化内涵。

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基于此,两岸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地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种交流也是在不断地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北京故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3

最大的原因就是军阀的乱战,早就让国民对国家领土的观念没有那么强了,在那样危险的环境下,很多都是选择了先自保,所以在战争期间才涌现出了那么多的汉奸,而故宫是最具中国代表性的东西,如果胆敢进入故宫肆意枪杀,必定会激起所有中国人埋藏在心底的热血,反抗的人就会更多。

而这样的情况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加上如果真的这样做,当时的溥仪肯定不会在听他们的摆布,就当是的那种情况下,进军故宫并不是一个万全的计策。1933年的一天,山海关彻底被侵占,当时为了再次出现珍贵的文物再次被掠夺,而对故宫的一些珍贵文物惊醒了一些运走的措施。

所以在当时的故宫里面并没有存在太多有价值珍贵的宝贝,就算他们进行掠夺也不会抢到什么很大价值的宝物。加上日本人的野心勃勃,伺机想要定居在故宫,所以这种情况下也对日本对故宫的侵略有一定阻止的成分。

扩展资料:

故宫的历史

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

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4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拥有殿宇9000多间, 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最后确定,故宫的房间总数为8703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其实被破坏过,明末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后来被多尔衮击败,仓皇撤退时,放火焚烧大内,结果京城九门和前朝部分损毁严重,以至于顺治皇帝入关只好在太和门即位。民国中,有人提议拆毁三大殿改建为西式的议政厅,被当时的军阀吴佩孚电文喝止(吴虽为军阀,但此举真是功德无量)。北京被日本人占领时,故宫国宝南迁,建筑也没有受到多大损毁,日本军官进入故宫参观都必须拿到许可证才可以,平津战役中中共为使古都北京免受炮火毁坏,争取到了傅作义起义,从而使故宫最终免受劫难。最近的一次,文革刚开始,周总理就派卫队包围了故宫,有人想要拆故宫,结果没成。所以故宫能经历各种劫难而最终保存,真是幸运。

以上信息来自: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4Zg1m638O8j8bqk4K1to_dpwF63kZmA7BXFOiPDUBmjOTYeAOciAjorXfRjnylGtcTNTehhVCrIeF4AH62FMC_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11-13
其实被破坏过,明末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后来被多尔衮击败,仓皇撤退时,放火焚烧大内,结果京城九门和前朝部分损毁严重,以至于顺治皇帝入关只好在太和门即位。民国中,有人提议拆毁三大殿改建为西式的议政厅,被当时的军阀吴佩孚电文喝止(吴虽为军阀,但此举真是功德无量)。北京被日本人占领时,故宫国宝南迁,建筑也没有受到多大损毁,日本军官进入故宫参观都必须拿到许可证才可以,平津战役中中共为使古都北京免受炮火毁坏,争取到了傅作义起义,从而使故宫最终免受劫难。最近的一次,文革刚开始,周总理就派卫队包围了故宫,有人想要拆故宫,结果没成。所以故宫能经历各种劫难而最终保存,真是幸运。
第4个回答  2020-05-29
其实被破坏过,明末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后来被多尔衮击败,仓皇撤退时,放火焚烧大内,结果京城九门和前朝部分损毁严重,以至于顺治皇帝入关只好在太和门即位。民国中,有人提议拆毁三大殿改建为西式的议政厅,被当时的军阀吴佩孚电文喝止(吴虽为军阀,但此举真是功德无量)。北京被日本人占领时,故宫国宝南迁,建筑也没有受到多大损毁,日本军官进入故宫参观都必须拿到许可证才可以,平津战役中中共为使古都北京免受炮火毁坏,争取到了傅作义起义,从而使故宫最终免受劫难。最近的一次,文革刚开始,周总理就派卫队包围了故宫,有人想要拆故宫,结果没成。所以故宫能经历各种劫难而最终保存,真是幸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