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面试要来了,拿到面试题脑子一片空白。怎么办嘛?

如题所述

第一,要熟练掌握答题思路,并坚持训练
破除面试答题吞吞吐吐,首先,要掌握答题的思路,思路是破题的方向,没有思路,就不知道从何下手,更不知道如何去组织语言。不能把思路等同于套路,套路是死的,是束缚人的,但思路是活的,要掌握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并具体地运用到答题实践中。
刚开始答题时可以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思虑周全,把要点写下来再作答,等到每种题型都练习了10道左右,再尝试控时作答,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每个地方所给的答题时长略有不同,大多数省市的面试平均每道题的答题时间是5分钟,每道题思考+答题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分钟,答题的时间不能少于2分钟,思考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分半钟)。
第二,要丰富答题的素材
面试答题磕磕碰碰,很难挤出话讲,主要是因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面试即生活,在平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看到新闻热点要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试着去分析事件反映的问题、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思考自己如何去处理。
在练习的过程中,就要主动学习和积累新知识,往大的方向说,可以了解下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15年、2016年,(2017年好像也出来了,中央文明办网站可以下载,步知网也有更新),对于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有个感性的认识,个别的经典语句,可以做个笔记摘抄。往小的方面说,重在结合题目,这个题目用到什么知识点,自己不清楚的,就赶紧了解补充,比如这个题目涉及到了封闭小区,你就可以了解下封闭小区是怎么来的,国外打开封闭小区有怎么的成功经验等知识点,自己不清楚,就查资料,弄清楚。答题的思路是容易掌握的,要想得高分,就得在内容上下功夫。面试归根结底考的是考生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
第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前提是熟练掌握答题的思路
随着学习的推进,要重视对问题的归纳总结,对已答过的题,尤其是答得不好的题,要反复重答。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答得越多,对答题思路运用就越顺手,话也会说得越溜。
很多同学都问老师如何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反映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想提升这一能力,首先就要把答过的题弄透,通过一道题、一类题的反复训练,熟络对答题思路的灵活运用,当你把一类题中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弄懂弄透了,随着训练的增加,答题经验的积累,思路边界的拓展,自然而然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讲课只立足于真题的目的就在于真题最能代表面试的考察趋势,把握住趋势,你就把握住备考的方向。
总结起来,关键在于两点:1、训练一定的题量,通过训练熟练答题思路;2、要把答过的题目弄透,把答题的思路和规律总结出来,梳理成经验,当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就可以有经验可寻,慢慢地做到触类旁通,达到弄透一道题,掌握一类题,掌握解题“总钥匙”。
第四、训练要开口说出来,坚持说完整
面试是用脑思考并形成答案,然后用嘴说出来。如果不把答案说出来,那么在你的脑海中并没有形成答案,有的只是零散的思路,平时如果没有让大脑养成语言组织的习惯,那么在考试时就会出现表达逻辑混乱、不流畅等问题,多开口有助于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与此同时,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你可能答不出什么东西,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放弃作答,要逼自己一把,尽可能地多答些内容。如果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轻易放弃,那么考场上你遇到问题就难有突破,最后只能草草收场。
第五、调整好心态,戒骄戒躁
面试备考大多时间紧张,所以情绪起伏也会较大。尤其是答题效果不佳时你可能会出现抵触情绪,这时可以休息一下,平复一下情绪再进行练习,切不可强迫自己,考前对答题保持良好的情绪非常重要,如果你对答题一直都是跃跃欲试,那么考场上的表现就不会太差,相反,如果是担忧,甚至是抗拒的,那么就会严重影响你的发挥。当你练习到了一定量的时候(不少于100道),自然而然地会去总结一些普遍的规律,把一个一个单独的知识点打通形成属于你的答题思路,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轻松上阵了。
很多时候,训练效果不佳不是你自己的原因,而是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指引,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改进,盲目题海战术,只能让自己像无头苍蝇样的乱撞,徒劳无功将打击自己的备考积极性。
第六:大量练习历年面试真题或是 时政热点面试题
一天大约 10-30题之间,复习期间至少达到200题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8
一是紧张所致,二是手中无粮。
我的建议是多看一些新闻1+1之类的节目,记他们分析问题的思路角度,比如社会热点现象,他们从哪几个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类的题目也需要多积累素材,而且备考时要多开口答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08
提前一定要准备好,包括考题准备和心理准备,只有有了充分的准备,心里就有底,就不会大脑空白
第3个回答  2018-12-08
要提前做好备考准备,在心理上要克服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