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美食有哪些,还有详细的制作方法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9

第2个回答  2020-06-17

第3个回答  2020-03-25

第4个回答  2019-08-25

山西面食品种繁多,制作精细,吃着可口,有三大特点:

1、花样多,一面百样吃,炊手能做近百种面食;

2、用料广,白面、红面、豆面、荞面、莜面、玉茭面、米面多种杂粮;

3、能蒸、煎、烩、煨吃,凉拌吃,还能煮、炒、焖吃。

还有两大讲究:1.浇头、菜码; 2.一面百味。

1、包皮面

【原料】精粉250克,高粱面250克,清水250克。

【制法】①把精粉用清水125克和起待用,高粱面用清水125克和起待用。

②把和好的精粉面团擀开包住高粱面团,上案板用擀杖擀成0.3至0.4厘米的薄片,用刀切成10厘米长的窄面条,下开水锅煮熟即成。

【特点】红白鲜亮,清爽利口,可浇各种卤汤。

2、捏钵面

【原料】豆面300克,精粉200克,水300克。

【制法】①将两种面掺和在一起,倒入盆内加适量水用筷子搅匀。

②把和好的面放入捏钵内,把压头放上,锅内水沸后,双手大拇指压上,其它四指捏钵体,把面挤压进锅里,煮熟后捞出放浇头即成。

【特点】筋道利口,风味独特。

3、握溜面

【原料】精粉500克,清水350克。

【制法】①将面粉倒入盆内,加水用筷子搅匀,稍醒待用。

②沸水锅前,用右手握面,将面从手指缝挤压出去煮熟捞出即成。

【特点】民间风味,方法独特。

4、拨烂子

【原料】高粱面、白面或两掺,土豆、胡萝卜等菜。

【制法】①将土豆或胡萝卜用擦子擦碎放入盆内,将面掺入菜中,加少许水拌成颗粒状上笼蒸。

②蒸熟后用熟猪油或菜籽油热炒,加入油、盐、葱、蒜调料。

【特点】调料味浓、热和清香。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5、和儿(发糕)

【原料】玉米面或加白面、豆面。

【和面】加凉开水调成稠状,发酵。

【制法】面发酵后加碱中和摊入笼中上笼蒸,熟后切成菱形即成。

【特点】制作简单,食用香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6、煎饼

【原料】小米面、高粱面、玉米面与白面或绿豆面混合。

【和面】用温水调成稀糊状。

【制法】将和好的面摊在铁鏊上慢火煎成,熟后呈圆形薄片,可卷豆芽、土豆、香菜、调料之类食用。

【特点】制作方便、食用方法多,可满足不同口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7、瓠托儿

【原料】白面。

【和面】瓠子或西葫芦用擦子擦碎,入白面、水、食盐、搅拌成稀糊状。

【制法】将调好的面摊于一器皿内,置铁鏊于火上,倒入少许油,待油温热到九成时,将调好的面适量摊于铁鏊,摊约0.5cm厚,使油翻煎即成。

【特点】色泽金润,亦菜亦面,油而不腻,常吃不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8、和煎

【原料】玉米面掺少许白面。

【和面】面中加温水调成稀糊状,发酵后加碱中和。

【制法】将和好的面盛入“和煎鏊子”(一种铸铁圆形模具,其底中部凸起,圆围成槽,有铁盖)焙烙即成。

【特点】味甜,软,色润诱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9、角儿(水饺、扁食)

【原料】白面。

【和面】用凉开水(与室外温同)将面和好,一般不干硬不稀不粘手为宜。

【制法】将面揉匀揪成栗子大小的面团,揉圆压扁,用擀面杖旋转擀成薄皮,中间包馅,馅料多用猪肉加白菜,羊肉加胡萝卜,韭菜、粉条、豆腐加炒鸡蛋等,包好后沸水煮熟即可食用。

馅料荤素不限,饺子包法多样,有麦穗状、扁状、元宝状,民间食用多为核桃状。将右手食指弯曲与拇指呈椭圆状,其余三指分开,将对折捏好边的饺子放于食指与拇指间,左手与右手形状类同,两手五指交叉,向里收拢,饺子便可成核桃状,民间俗称“相公帽”饺子。煮熟即可食用。

【特点】适合各种口味食用,嫩润爽口。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0、煮 圪 瘩

【原料】玉米面加少许黄豆面。

【和面】用沸水将面和成面团。

【制法】将面团揪成小团,拍制成5cm左右饺状与小米稀饭一起煮熟即可食用。

【特点】属粗纤维食品,经常食用,有助于消化,味甜、清爽可口。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1、糊糊

【原料】高粱面、荞麦面。

【和面】

选一种面粉,视面干湿程度约面:水为5:1,均匀撒入锅内凉水中,用木棍不断搅动,边撒边搅,使之渐熟而不糊锅,呈凉粉状,可冷调、熟炒食用,调料以葱、蒜、大料水、炸酱为宜。

【特点】食时蘸以调料,入口直接吞咽,不必嘴嚼,滑溜爽口,开胃。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2、拌汤

【原料】白面。

【和面】白面加少量温水,搅成絮状物。

【制法】用筷子将絮状物徐徐拨入沸水中煮熟,可加荷包蛋、青菜,烹入油、盐、碎葱,加调料即成。

【特点】易于消化、吸收,是年老体弱或病后调养的上佳面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3、油花花

【原料】白面。

【和面】白面加油、温水和成团,白面加鸡蛋、红糖水和成另一团面。

【制法】将两团面揪成小团,用两块颜色、质地不同的面层叠相间,制作成不同面花、佛手、如意等象形物经油炸而成。

【特点】形象各异,民俗面艺,趣味浓厚,味甜、质酥、脆,已成当地逢年过节必备待客之品。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4、油炸糕

【原料】软小米面、软糜子面或软大米面。

【和面】用开水把面和成面团。

【制法】

将和好的面团揪成小团,揉成馍馍状上笼蒸,一般时间应长一些,以45分钟为宜,出笼后再揪成小团,捏为皮壳,中间加馅,馅多为豆馅或菜馅或红豆加红枣共同煮熟后加糖研碎,菜馅为萝卜切成末状,经开水冲泡滤水而成。包馅时手法同包扁食相似,对折捏边,呈扁而半圆形置沸油中炸熟而成。

【特点】味醇、酥、甜,色润诱人,民间取“高”的谐音,有“节节高、年年高”的叫法,是婚丧寿宴、礼宾待客的上乘佳品。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5、掐圪瘩(杂面)

【原料】普通白面粉或白面掺高粱面。

【和面】基本与擦圪蚪和面要求相同,初时面可稍硬,放置约30分钟至1小时,面团醒匀后揉匀,此时面握手中柔韧,软硬适度。

【制法】醒面揉匀后,揪出约拳头大小面团,捏成长条片状,厚约0.5cm,搭于手背,右手掐面时左手持面,则搭绕于左手背,反之搭于右手背,令面条外露出持面一手指端外2-3cm,待前端锅内水沸后,右或左手食、拇二指从面条外露端部,快速掐下约一分硬币或指甲盖大小的小面片,随掐随捻,使面片呈中间薄、四周略厚的凹形面弹入沸水中,掐入锅内的面片适量并熟透后,捞出浇卤或炒食。

【特点】状似鼠耳,爽滑可口,又不需任何工具,加工方便,尤其配以卤汁或蔬菜调味时,每块面中凹陷部分都可蕴积少许调味汤汁,增加可口性,为当地主要面食之一。

【诀窍】和面水过多则粘手又不利成形,水过少则面干,不易捻成凹陷状,食用时干涩不爽。若面稍硬,放置醒匀后,一般便软硬适中。掐时要干脆快速,以免出现拉断、毛刺、边缘不整;掐时还要避开锅的正上方或蒸气密集处,以免蒸气烫伤或面条发粘。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6、掐圪瘩(白面)

【原料】白面一斤。

【辅料】香油1.5两。

【制法】用冷水把面和起(硬些),用冷水斩出来,揉光,撕成小块按扁,抹上油,锅开了,用手指头撕住面,往上撕地卷起来(成为黄鼠耳朵样子)扔进去煮一会即成。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7、抿圪蚪

【原料】普通白面粉、或白面掺绿豆面、高粱面。

【和面】和面程序与擦圪蚪相同,但加水量较多,面团较软,和好后,需略放置醒匀。

【制法】面团醒匀后,揪成大似拳头的面块,置于抿床(当地加工的专用面食工具,用薄铁板每隔1厘米以上打一排错位圆孔,直径0.3-0.4cm左右,固定在木架子上)板上,用木质抿拐子反复滑解挤压,使面团受压分别由各小孔圆形条状入沸锅中,如无抿拐子,也可以参照擦圪蚪加工方法抿入,只是用力时由上往下压的力量相对要大一些。

【特点】形状圆润,美观,配以辣味卤汁或葱、姜、香菜、香油,除常用佐料外,辅以陈醋、薰醋,是清汤面食的最佳面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8、河捞

【原料】白面或白面加绿豆面。

【和面】和面用水要求同抿圪蚪,面团比之更软,以难以堆放成形为度。

【制法】醒匀后的面团揪成约茶杯大小的面块,略揉成粗条,塞入河捞床槽内(河捞床的专用工具,钉好的平木架两端加底座或木腿,木架中间掏空后安置一铁筒状容器,底部封闭的一铁板上凿细孔),面团置于槽内后,持压柄一端固定于木架,柄中间安装木质压柄或圆铁棍,粗细约10cm左右正好与内径同,用力挤压,使面受挤呈圆粉条状漏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出。配料同抿圪蚪相似。

【特点】条长且匀,易熟,口感滑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9、擀面

【原料】白面或白面掺加高粱面。

【和面】室温水,可略加少许盐,化匀后边加水边搅拌,直到面粉大部拌成絮状后,揉压成团,放置醒匀,和成的面团要求既无干面又要光滑且较硬。用手揉压成厚饼状,用擀面杖将面饼转圈擀开,擀到可卷在面杖上时要随擀随洒面扑(干面粉),以防粘连。擀成薄皮时,或反复叠卷或卷在杖上纵向切开,依个人食用习惯切成粗或细匀称的面条,或柳叶、菱形,入沸水煮熟。

【特点】形状美观,辅以调料、蔬菜,色形味俱佳,是主要面食之一。

【诀窍】和面时加盐会使面条不易折断、韧劲强。面稍硬但要适度,过硬则切时易出面刺,过软则易粘结成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0、搓鱼(方言钱鱼)

【原料】白面或白面掺入少许高粱面。

【制法】白面用室温水和成面团,软硬似掐圪瘩面,先揪出小面团,揉成指头状条,夹于食、中指间,向手掌心部略露一端便于揪取,以另一手揪取约玉米粒大小的面团二至三个(视熟练程度,初学可从一粒面团开始),错位放于掌心,两手掌相搓,使面粒呈梭状,约1寸长后压扁,拨放于面案或盘中,施以面扑(洒干面粉),以防粘连。搓至所需食用量后,入沸水中煮熟捞出。

【特点】形似鱼儿状,入口滑爽,咀嚼有力,可浇卤,肉丝或蛋炒口感更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1、圪朵朵(方言圪堆堆)

【原料】白面、或白面掺入少许高粱面。

【和面】用搓鱼和面方法和面。

【制法】起始方法同搓鱼,将面揪成如大豆或熟黄豆大小的小面团置于手掌心,另一手拇指摁压滑行,使面呈卷曲形,先置于面案板或盘中,施以扑面,防粘连,抿够所需用量后入锅煮熟。

【特点】易粘调料,口感柔韧,咀嚼有力。

22、切板板

【原料】高粱面、白面或两面相掺

【和面】高粱面用温水和起,如掺白面需待面温凉至室温;白面以室温水和起,软硬适中。

【制法】将面擀成宽约7-8cm,厚约0.5cm长条片状,用刀切成薄片状面条,切时刀距掌握在0.1-0.2cm间,随切随拔放入沸水中,煮熟捞出。

【特点】吃时口感韧劲,调以辣椒西红柿汁或辣椒炒酸菜,独具风味。视个人口味,也可配其它菜蔬调料食用。

23、蘸片子

【原料】白面。

【和面】和成手擀面面团,也可略软于擀面面团。

【制法】将面团擀成薄片,施以扑面,切成宽3cm左右长约10-15cm面片,入锅煮熟后捞出即可蘸调料汁食用,也可浇以冷水以防粘连。蔬菜可单独调入食用。调制蘸料以酸、辣为宜,可与切板板调料相似。

【特点】捞出后蘸以备好的调料汁食用,口感好,易消化。

24、握溜溜

【原料】高粱面。

【和面】热水和成软面以手握面不会自动流溢为度。

【制法】抓取一小块,将面略用力挤握,使面从五指缝间挤出呈不规则条状入沸水煮熟。

【特点】易消化,是低糖、低脂饮食,辅以辣椒汁炒酸菜或西红柿口感较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5、焖面

【原料】精白面粉、豆角或不易吸水的块茎类硬质蔬菜。

【和面】将面粉用室温水和成擀面样面。

【制法】将面团擀成薄片,切成短面条或斜面条待用。将豆角洗净抽丝,折断或切丝然后入铁锅内炒,待调料均匀炒粘于蔬菜时,加水到将漫住炒菜,将切好的面条,均匀逐层摊撒到菜上,加盖后温水蒸腾。待面、菜同熟,即水刚好用完而菜和面均焖至熟透时,离火拌匀面、菜即可。

【诀窍】撒入面条后切不可搅拌。如中间发现水少,可揭盖将调料水均匀细密撒入面上或顺锅壁轻轻流下。

【特点】入口香味极浓,营养丰富,炒菜时可依个人口味加入少许肉丁或肉片,熟后食用时拌以青辣椒、葱、蒜研细捣汁的佐料或清炒青辣椒口味更佳。

26、喔喔饭

【原料】白面。

【和面】同擀面方法同。

【制法】将所需蔬菜炒至快熟时加开水,撒入擀切好的面条同煮,加锅盖。随着锅内汤汁减少,蒸气由锅底上冲,形成的锅面气泡破裂发出喔喔声响即可食用。

【特点】面菜同煮,营养较全,调料均匀,别具风味。

27、和子饭

【原料】小米、白面或白面掺入少许高粱面、绿豆面。

【和面】根据各人爱好和成擀面或擦圪蚪面。

【制法】①将擀好的面切成面条或做成擦圪蚪待用。②锅中放水加入适量小米熬汤,小米煮开后煮入蔬菜,如白菜、胡萝卜、菠菜等,等水开时煮入面条或随手擦入擦圪蚪煮熟,食用油加热煎入盐、葱等,待油热之际烹入锅内即成。

【特点】营养全面,油花满布汤中,别有风味。

28、菜饭

【原料】黑菜、白面。

【加工】①黑菜制作:取新鲜干净的胡萝卜叶茎(多于秋季收获时采用),拣选后用水冲干净,以开水略浸煮,趁热(未二次污染时)捞出切成碎段。为防止二次污染,入瓮内加凉开水,上压青石使菜不暴露于水面外,隔离空气以防霉变。

②白面和成擀面面团或将面置于器皿中调成稀糊状。黑菜煮入锅内,待水开后将擀好的面条或面糊边缓慢倾倒入锅边,边搅边拌匀,煮熟后烹入热油煎好的佐料。同连米饭烹油方法相同即可。

29、拉面

【原料】精面2500克,水1500克,碱面25克,盐少许。

【制法】①将面粉和盐面一并放入面盆中,一手倒水(水温要冬暖夏凉春秋温),一手和面,打成穗子,使面粉与水全部搀和后揉光成团,再用双手蘸水摸匀,摸到盆净面光,不粘手为止。用净布盖上饧约半小时。

②将碱面用水100克化开,成碱水。

③面饧好后,取二分之一面团用双手蘸抹碱水搓成长条,两手各拿面的一端,提离案板,慢慢溜条,即上下晃长,两手合拢旋成麻花形,这样反复晃动六七次后,当粗细均匀时入在条案上撒上干面扑滚匀后手提两端,离案甩成长条,再放在案上,去掉两头成对折两条,一手捏住两个端头,另一手的四指套在两根面条的另一端,悬空拿起,两手同时用力抻拉,并上下抖动,反复拉六七次。边拉边滚面扑,将面拉成细香炷粗的条(64根),下开水锅。将面均匀地撒在锅内,即成。

【特点】柔软、筋韧、光滑。

注:拉面是山西的名产,为山西省的四大面食之一。特别是晋中市平遥县的拉面最为著名,此面食适宜浇配打卤或各种浇头。拉面的技术性很强,要制好拉面必须掌握要领,即和面时要防止脱水,晃条必须均匀,出条要均匀圆滚,下锅要撒开,防止蹲锅疙瘩。拉面根据不同口味和喜好还可制成小拉面、空心拉面、夹馅拉面、龙须面、扁条面、水拉面等。

30、刀拨面

【原料】精面1000克,水500克。

【制法】将面倒入盆里,用水和起(水温:冬暖,春夏秋凉),打起穗子,揉匀揉光,稍饧后,擀成1分厚、7-8寸宽的长条,然后撒上面扑(最好是精面扑)叠成六层,放在特制的光滑小木板(俗称拨面板)上,用特制的两头带把的拨面刀,两手各执一头,一刀一刀地往前面拨出,每分钟90刀,下锅里煮熟即成。

【特点】面条呈三棱形。吃着筋滑利口。

注:此面誉称山西平遥四大面食之一,晋中平遥人民普遍食用。吃时可配素荤浇头或打卤,吃汤面亦可。

31、刀削面

【原料】精粉1000克,水500克左右。

【制法】将面放入盆中,加水和好,略饧,再揉匀揉光,揉成后头大、前头小的圆柱面形,左手托住和好的面块,右手执削面刀,先从面块的里端开刀。第二刀接前部刀口上端削出,逐刀上削,削成扁三棱形宽度相等的面条,直接削入开水锅煮熟即成。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刀口与面块的角度。

【特点】形为柳叶,三棱两端尖,标准长度不过25公分,吃时筋、韧、利口。

注:此面食适于浇各种荤素浇头、打卤,亦可炒着吃。削面刀的铁片呈圆弧形。削面时掌握刀与面的角度,否则易削成片状。速度每分钟90根。此面食用比较普遍,各地均有。

32、剔尖(白面)

【原料】面粉1000克、水600克。

【制法】将面倒入面盆,先用500克水把面和起(水温“冬热夏凉春秋温),再分别将余下的水扎入面内,双手揣匀,揣到盆光、手光、面光为止,用净布盖上,饧半小时。饧好后取二分之一放入挤满盘,左手托盘徐徐旋转,右手拿一根竹尖筷子(长一尺二寸,一头削成三棱形的特制竹筷)。用筷子贴住盘边由上而下,拨成两头尖、三寸长的鱼肚形条,直接拨入开水锅里煮熟即成。

【特点】光滑筋软,易消化。

注:剔尖是山西晋中平遥人民最喜爱吃的一种面食,口感最佳。吃时配浇生煎猪肉味道最美、也可以配浇其也荤素浇头或打卤,炒上亦可。

33、剔尖(杂面)

【原料】白面、白面掺加绿豆面或高粱面。

【和面】将面置盆中或其他器皿中,由干到湿注水调成稀糊状,调匀。

【制法】将糊状调好的面置于碗中,一手持碗略倾斜于锅上,使面糊将溢出碗沿,另一手持一稍细、削尖的竹筷(也有专用的铁杆子),将溢于碗沿的稀面顺势拨入锅内,煮熟后呈不规则的条状面食。

【特点】易消化,类似于拌汤类面食。

34、小拉面

【制法】将和好的面,放在案条上,揉匀或搓成长条,双手提两端稍晃,但手不须蘸碱水。然后撒面扑,再搓成长条状,捏成片形,略饧后用刀横切成小手指粗,撒匀面扑或抹匀香油,逐根或几根并拉,拉成细条投入沸水锅内,煮熟即成。

【特点】此种制法并不用碱,味道纯正,制法简单,一般为家庭所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5、揪面

【原料】精面500克,水250克。

【制法】将精粉倒入盆内,一手浇水,一手和面(水温:夏凉、春秋冬暖),打成穗子和成面团,揉匀揉光,稍饧后,放在案板上,擀成约2公分厚的大片,用刀切成1寸左右宽的条,然后左手拿条,右手将面揪成拇指头肚大的小片,投入开水锅里煮熟即成。

【特点】做法简单,吃着筋滑,适于浇各种荤素浇头,打卤,亦可煎炒而食。

注:此面为晋中平遥常吃的一种面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6、擦圪蚪

【原料】精面500克,水250克。

【制法】把面倒入盆里,加入水搅匀,团成面团即可(不能多揉,水温是冬春热夏秋暖)。然后将扁眼“擦子”横架于锅沿上,左手按住擦子一头,右手握一块面,放在擦子上向前方一下一下地推擦,使面擦在开水锅里煮熟即成。

【特点】曲花短条,易嚼,好消化,筋滑利口。

注:此面还宜配用高粱面、细玉米面、杂豆面进行擦制,味道和口感别具特色。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7、猫耳朵

【原料】精面500克,水250克。

【制法】①将面倒入盆里,加入水和起(水温:冬热、夏凉)打起穗子和成面团,揉匀揉光。

②面团稍饧后上案,再次揉光,擀成约2分厚的面片,撒上面扑,用刀划成1寸宽的长条。然后左手执面片,面片头端朝上,右手食指和拇指揪下指头肚大小的面块,反方向搓捻(即食指朝下捻,拇指向上搓,一般是连揪带搓,同时操作),使面块成为猫耳朵形(凹肚形),使它从手的上端(即脸的前端)翻跳入开水锅内,煮熟捞出即成。吃时可配各种素荤浇头,亦可配以素荤佐料制成各种炒面。

【特点】形如猫耳,利、滑。

注:猫耳朵吃着筋滑利口,深受群众欢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