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能“出人头地”的原因是什么?

要好!!!!!!!!!
一定要好!!!!!!!

苏东坡“出人头地”

苏东坡就是宋代的大文豪苏轼,由于他多才多艺,在当时就广为人知。即使到今天,一提起苏东坡,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被人们合称为“三苏”,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苏东坡小时,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苏东坡不免有些飘飘然。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联文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

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东坡“求教”,请苏东坡认一认他带来的书,书上全是写着周朝时史籀创制的字。苏东坡开始满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过书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这对骄傲自满的苏东坡是当头一棒,他顿时面红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没说什么,便含笑而去。苏东坡这时才感到自己太骄傲了,于是将书房门前对联的上下联前各添了两个字,使思想境界为之升华,一幅具有远大抱负的对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立志读尽天下书,发愤识遍天下字。”

苏轼发奋读书,20岁那年,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考试。当年的主考官,就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修在判定试卷的时候,觉得苏轼所写的文章实在是好,甚至觉得自己都不一定能写出来。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谁写的。他想了想,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巩之外,可能不会有别人了。为了避嫌,欧阳修就把苏轼的卷子判为第二。

等到发榜公布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写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巩,而是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后来,苏轼按照考生的惯例,去拜见主考老师。苏轼温文尔雅,气度不凡,而且谈吐洒脱,举止大方,处处显出出众的才华。欧阳修既高兴,又惭愧,便对他的老同事,也是宋代的一个著名的诗人梅尧臣说:“这样出众的人才,真是难得,我应该让他高出一头呢!”成语“出人头地”就是由此而来的。欧阳修的这句话,既表明了自己谦虚、爱才的心清,同时更形象地表达出年轻的苏轼那不同凡响的才华。

苏轼从政为官,由于种种原因,总是郁郁不得志,但是他的才华,却得到了充分的施展。苏轼曾被贬职到黄州(今湖北黄冈),挂了个什么权也没有的空头官衔,与流放其实没两样。苏轼穷得过不了日子,就弄了块地种起来,还在东边的山坡上盖了间房,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东坡。因此后人就常用苏东坡来称呼他。就在这个时候,苏轼常常去游览山水,然后写成诗文,以抒发他苦闷的心情。

苏轼不仅文章写得好,同时也是写诗填词的一流高手。比如他的许多诗就非常脍炙人口,且举一首《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尤其是在词的创作上贡献更大,开创了一个新的词派,使词的面貌焕然一新。苏轼还是个大书法家。他擅长行书和楷书,吸取了许多名家的特长,且能自创新意,他用笔丰腴跌宕,具有一种天真烂漫的情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至今仍有不少人在学习他的书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15
因为他是名人呗
第2个回答  2009-12-20
因为苏轼多才多艺,在当时就广为人知。即使到今天,一提起苏东坡,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