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拼音的渔歌子

如题所述

带拼音的《渔歌子》如下:

一、原文及拼音

《渔歌子》

《yú gē zǐ》

张志和

zhāng zhì hé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xié fēng xì yǔ bú xū guī。

二、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三、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2、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5、箬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不须:不一定要。

《渔歌子》的部分赏析:

一、上片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白鹭是自由、闲适的象征,“众禽无此格,玉立一间身。清似参禅客,癯如辟谷人”“漠漠江湖自在飞,一身到处沾渔矶”,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第二句,点出江南水乡最美好的季节——正是桃花盛开,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夫的生活环境。

二、下片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渔夫。“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

“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

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