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婚俗从古至今婚姻的习俗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有着丰富的历史变迁。早在春秋时期,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6岁及笄,即可结婚,而“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被视为适龄。汉代规定,女子15岁至30岁未嫁者需缴纳五倍赋税,尽管早婚现象普遍,宋代规定15岁男、13岁女即可结婚。迎娶时,古时多在夜间,男子着黑衣乘墨车,到女方家迎接,而唐代起则改为早晨迎娶。


新妇进门的姿态也有讲究,如《吕氏春秋》中描述的“安矜烟视媚行”,体现了新娘的羞涩与柔美。汉代婚礼在青庐中进行,魏武帝曹操曾借此机会进行恶作剧。在两汉时期,已经有了贺婚的习俗和新婚之夜的听房传统,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对婚姻的重视和礼仪的讲究。


古代妇女改嫁是常态,从周朝至北宋,圣人后代的子妇也有可能再嫁,如孔子儿子伯鱼之妻和子思之母。而唐宋时期,名门贵族的女儿再嫁更为常见,如步夫人二女的婚姻经历。陆游与唐琬离婚后,唐琬再嫁,反映出当时妇女再婚的普遍接受。到了明清时期,妇女改嫁则受到严格的礼教约束,守节和牌坊等观念开始形成。


扩展资料

古时候,“婚姻”二字写作“昏因”。男子在黄昏时迎接新娘,而女子因男子而来,所以叫做“昏因”。婚姻两字,古代写作“昏因”,“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嫁,谓女适夫家;娶谓男往娶女。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合好之际,谓之婚姻”,这些都是古人对婚姻的解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