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经济协作区的自然状况

中南经济协作区的自然状况 主要物产及资源 主要市场 知道请告诉我一下 谢谢

弄清武陵地区区域地理概况

  从2004年起,由全国政协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连续四届召开座谈会,提出《关于加快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建议国务院把武陵山区作为完整板块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构建“大武陵经济圈”。按照全国政协组织的“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形成的共识,“武陵山区”有五个共同点:一是山同脉。以武陵山脉为中心,是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二是水同源。有沅水、澧水、清江、乌江四大水系。三是民同俗。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四是经济同类。武陵山区是中国内陆面积最大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多数属于国家级、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能力弱,脱贫愿望强。五是文化同质。是中国一条独特的“文化沉积带”。

1

(一)武陵地区建置沿革

  武陵地区首个行政区划是楚国黔中郡。秦代,仍设黔中郡。 汉代,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郡治设在义陵县,在今溆浦县。武陵郡共辖13个县,据《汉书》载:“武陵郡,高帝置……县十三:索,渐水东入沅。孱陵,莽曰孱陆。临沅,莽曰监元。沅陵,莽曰沅陆。镡成,康谷水南入海。玉山,潭水所出,东至阿林入郁,过郡二,行七百二十里。无阳,无水首受故且兰,南入沅,八百九十里。迁陵,莽曰迁陆。辰阳,三山谷,辰水所出,南入沅,七百五十里,莽曰会亭。酉阳、义陵,鄜梁山,序水所出,西入沅,莽曰建平。佷山、零阳、充。”[1]西汉时期,武陵郡各县辖区如下:

  1、索县:县治在今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含今武陵区和鼎城区东北部、汉寿县和沅江市。

  2、孱陵县:县治在今湖北省公安县,含今湖南省安乡县、津市市、澧县、华容县、岳阳县一部分。

  3、临沅县:县治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城区,含今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分和桃源县地。《水经注》载:“沅水又东迳临沅县南,县南临沅水,因以为名……县治武陵郡下”。[2]

  4、沅陵县:县治在今湖南省沅陵县,含今沅陵县、泸溪县、吉首市及永顺县、麻阳县一部分。

  5、镡成县:县治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含今洪江市、洪江区、会同县、靖州县、通道县、绥宁县一部分。

  6、无阳县:县治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含今芷江县、新晃县、鹤城区及万山特区、玉屏县、岑巩县、三穗县、镇远县、施秉县。

  7、迁陵县:县治在今湖南省保靖县四方城,含今保靖县、松桃县和秀山县、酉阳县各一部分。里耶秦简说:“迁陵以邮行洞庭。”

  8、辰阳县:县治在今湖南省辰溪县,含今辰溪县、凤凰县、花垣县、鹤城区、中方县、麻阳县及铜仁市、江口县、石阡县。

  9、酉阳县:县治在今湖南省永顺县芙蓉镇,含今永顺县、古丈县、龙山县及秀山县、酉阳县、黔江区、彭水县及德江县、思南县、印江县、沿河县、务川县、道真县各一部分。据《旧唐书》载:“彭水,汉酉阳县,属武陵郡……务川,〔思〕州所治,汉酉阳县,属武陵郡。”[3]

10、义陵县:县治在今湖南省溆浦县城,含溆浦县。

  11、佷山县:县治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含今长阳县、五峰县及鹤峰县一部分。

  12、零阳县:县治在今湖南省慈利县零阳镇,含今慈利县、永定区、石门县、临澧县和澧县一部分。《旧唐书》载:“慈利,本汉零阳县,隋改零阳为慈利县。”[4]

  13、充县:县治在今湖南省张家界市城区古人堤,含今永定区、武陵源区、桑植县、慈利县西北部、鹤峰县南部、来凤县、宣恩县(东门关以南)、咸丰县一部分。

  东汉建立后,武陵郡治迁至临沅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据《后汉书》载:“武陵郡…….十二城。户四万六千六百七十二,口二十五万九百一十三。临沅;汉寿,故索,阳嘉三年(134年)更名,刺史治;孱陵;零阳;充;沅陵,先有壶头;辰阳;酉阳;迁陵;镡成;沅南,建武二十六年(50年)置;作唐。”[5]赤壁之战后,蜀占武陵郡。后来,武陵郡属吴。

  晋代,仍设武陵郡,据《晋书》载:“武陵郡,汉置,统县十,户一万四千。临沅,龙阳,汉寿,沅陵,黔阳,酉阳,镡成,沅南,迁陵,舞阳。”[6]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分别设置武陵郡。

  隋改武陵郡为“朗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把朗州更名为武陵郡。唐建立后,武陵郡初属“山南道”。据《旧唐书》载:“朗州下,隋武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朗州。”[7]

  可见,武陵郡始设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废止于唐代乾元元年(758年)。

(二)科学界定武陵地区地理范围

  按照“地域相连,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原则,科学界定武陵地区区域范围。“武陵地区”既是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概念,又是现实中的自然地理概念,其名称来历有三个方面:首先,从自然地理看,“武陵”一词源于武陵山脉,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武陵山脉西起贵州省贵定县的云雾山,东至湖南省武陵区的河洑山,是中国自然区划由第二阶梯云贵高原向第三阶梯东南丘陵过渡地区, 盘踞湖南省西北部、湖北省西南部、重庆市东南部、贵州省东北部。山系呈东北向延伸,成为东西交通屏障。武陵山脉自北向南分为三支:北支分布于湘鄂渝边境的有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龙山、东山峰、壶瓶山等;中支沿澧水干流北侧延伸,有天星山、红星山、朝天山、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白云山等;南支从贵州省境苗岭云雾山(在贵定县)延伸过来,进入湖南省境的有腊尔山、羊峰山、天门山、五雷山、大龙山、六台山等,为武陵山脉主脉。上述三支山脉均消失于洞庭湖平原。《辞海》说:“武陵山,在湖南省西北部及湖北、贵州两省边境。东北——西南走向,乌江和沅江、澧水分水岭。海拔1000米左右,主峰梵净山在贵州省江口县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武陵山,自贵州苗岭分支,行乌、沅二江间,蔓延于湖南省西北境沅、澧二江间,高度达六千余尺,至常德西境之平山(清代《嘉庆一统志》称之为武陵山)止,通称武陵山脉。”位于常德市武陵区河洑镇的武陵山现名河洑山,为武陵山余脉,自桃源县高吾山延伸而来。可见,常德市西北部石门县、桃源县等县属于武陵山系。所以,武陵地区范围为:湖南省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江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五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县),贵州省铜仁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遵义市等。其次,从历史沿革看,武陵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里耶秦简已有“武陵”一词。设置武陵郡后,“武陵”一词成为行政区划名称。《辞海•åœ°ç†åˆ†å†Œã€‹å¯¹æ­¦é™µéƒ¡èŒƒå›´ä½œäº†ç•Œå®šã€‚“武陵,郡名,汉高帝置。治所在义陵。辖境相当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东汉移治临沅。其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开皇九年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朗州为武陵郡”。由此可知,从汉代设置武陵郡起,武陵地区是完整的历史地理单元。再次,从现实状况看,政界和学界已把“武陵地区”作为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有关部门把武陵山区划为全国十八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此后多年,武陵地区多次召开湘鄂渝黔四省毗邻地区县(市)政府协作会议、湘鄂渝黔毗邻地区民委协作会议和旅游局构筑“大武陵旅游圈”会议。2004年,国家民委在黔江区举办了首届“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2009年,举办了“发展武陵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黄柏权提出湘鄂渝黔边区全面合作思路,张英提出构建湘鄂渝黔旅游协作区战略。

  综上所述:“武陵”是历史悠久的区域地理概念。“武陵地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体的湘鄂渝黔四个省(市)毗邻地区,共有9个市(州),总面积为15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000多万人,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总计1200多万人(武陵地区共有土家族750多万人、苗族300多万人、侗族150多万人、白族14万多人、回族10万多人),约占武陵地区总人口的40%。“武陵地区”包含“武陵山区”,二者关系是属种关系。“武陵山经济协作区” 范围暂定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恩施自治州,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和武隆六个区(县),铜仁地区。总面积达11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000多万人,30多个少数民族总人口共计1100多万人,约占武陵山区总人口的55%。分别隶属于4个省级、5个地市州级和50多个区市县级行政区域,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是西部开发最前沿和中部西部结合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章程》规定,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成员实行准入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