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学生创新潜质?

如题所述

所谓中学生创新潜质,是指中学生创新的潜在能力。

这项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之所以要注重中学生的创新潜质,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1,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创新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拥有创新能力,人类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因此,培养和发掘有创新能力、创新潜力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2,中学生可塑性最强。

与小学生和大学生不同,中学生所拥有的创新潜力是最大的。

小学生因为年龄还小,所以尚没有表现出创新方面的能力或者潜力。

大学生因为已经长大,相对来说潜力已经转化成现实的能力。

所以,中学生具有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中学生已经达到一定年龄,展现出一定的创新潜力。……但是中学生尚未长大,还拥有无限潜力。

因此,对于中学生创新潜力的培养就变得最为重要……

3,中学生不具备现实的创新能力,但是却具有最大的创新潜力。

中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还不能转化成现实的创新能力。

但是,中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所以潜力无穷、未来不可限量。

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潜力,就是最具意义的一项工作。

正因为如此,中学生创新潜质的发掘和激发,就成为中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将中学生所具有的创新能力激发出来,并加以培养,使之成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就成为中学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这项工作才会被着重提出并加以落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31

​“创新潜质”是2015年、2016年开始出现在中国教育部颁布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文件上。自主招生两大资格条件(也称前置性考试),一个是学科特长,一个是创新潜质。创新潜质是未来中国高校尤其“985”、“211”大量招生的关键依据;不仅仅如此,创新潜质也是中国未来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之一。中国人才未来培养的三个方向:综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

什么是创新潜质,理论依据是什么?
创新潜质,就是一种关于创新的潜在的状态和特质。它的特征是好奇心、开放、独立、大胆创新、有毅力、有信心等,是创造性人格的共同特性。为什么把创造力、创新潜质放在这儿,我们以往对教育创新进行评价,实际上是创新成果的评价;而我们真正评价是对创新发生以前的潜质做出评价。

关于创新潜质的评价理论基础依据——三环创新人才理论,这是其中一个理论,这个理论从1983年提出来以后,在全球发展的越来越快,成为欧美发现创新儿童和天才儿童的一个关键依据了。我们知道美国基础教育中,有一个“天才儿童计划”,“天才儿童计划”背后实现的两大理论,我们知道一个是多元智能理论,一个是三环创新人才理论。美国马里兰州州立大学的终身教授兰祖利教授提出了三元人才理论、三环创新人才理论,这两个理论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兰祖利发现不平凡的、有创造性才能的人拥有三个相互作用的特质群,它们是高于平均水平的能力、执着精神、创造力。这三个特质群也称“三元”,是创造性的、或多产的、创新人才共同拥有的基本素养,缺一不可。他通过20多年的研究,研究有实现过创新创造的人,他发现所有他研究过的人身上有这三个共同的特质,如果没有这三个特质就没有创造出任何东西来,这是他的研究结论,由此所以他得出了三环创新人才理论。这三环创新人才理论里面的创新是三个环交集那部分,交集那部分越大证明创新能力越大,交集那部分越小证明创新能力越小。


高于平均水平的能力,就是说在特定的工作领域和特定的区域内,他的潜质和能力处于前15%和20%,我相信在座的基本在自己的过去高中或者大学基本都处于前15%、前20%。

执着精神,非常很重要,高度集中的、精炼的、锲而不舍的动机形式,也是一种解决特殊问题完成特殊任务或者深入特殊工作领域的能量。他把执着精神定义成一种心理能量,这种能量是高度集中的、精炼的、锲而不舍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22
所有自主招生高校的招生简章开头,都会写上类似这么一句话:招收学科特长突出、具备创新潜质的学生。没错,这两个词是写进《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里面的,也成为各高校自主招生的重要准绳。很多学生和家长一开始听到这两个词语时,会有一头雾水:这两个词说的很虚,能否细化点?

综合查询9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后,提取关键词后发现,细化到具体的指标上,总共也就12点:

将考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归纳为3有:(1)有奖项、证书;
(2)有特长;
(3)成绩突出。
有奖项、证书
很多学校在自主招生报名条件中都规定要获得各种证书。

比如2018年厦门大学自主招生章程报名条件的规定: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品行端正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

1.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学生;
2. 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三等奖或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
3. 高中阶段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的学生;
4. 高中阶段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
5. 在全国英语、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者;
6. 高中阶段获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个二等奖或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省级赛区三等奖以上。
注:厦大的自招简章与2017年相比,报名条件中取消了获奖优先的说明

有特长
考生特长是多方面的,包含但不仅仅是高中的单科特长,还包括了考生的文艺特长、体育特长、大学专业特长。

关于大学专业特长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考生的特长与专业紧密挂钩,比如绘画是建筑类专业的学科特长;语言能力特别是外语的语言能力是语言类专业的学科特长;综合素质是财经类专业的学科特长等等。

比如某同学,高考成绩刚上一本线,每科成绩都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但他非常喜欢石头,对石头非常感兴趣,收集了大量的岩石,并能说出石头的成因和特点。这位同学就是典型的有地质方面的特长,专家建议考生申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主招生,最后该同学通过了武汉大学自主招生,降到一本线录取。

成绩突出
如果考生的综合成绩、单科成绩有突出的地方,也可以作为自主招生申报的条件。

比如2018年自主招生招生章程中:

华东师范大学文科类专业报名条件中包括:单科成绩优异且在所申请专业(类)领域有突出表现。
上海外国语大学报名条件中包括:高中阶段外语成绩在就读中学全年级同科类学生中名列前茅;
中国石油大学报名条件中包括:高中阶段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任意一门课程各学期期末考试单科成绩均位于年级前5%者;
建议考生申报自主招生前,认真分析自身优势,从奖项、证书;学科特长;成绩方面去挖掘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选择适合的大学申报,这样成功率更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3-31
创新潜质主要通过几种材料来证明:竞赛活动的获奖证书(例如,机器人大赛,创业项目竞赛,英语竞赛,作文竞赛等);研究探索成果(例如,科研论文,科研成果(作品,产品,软件),发表在重点刊物上的文章、作品;发明专利等);记实性经历(如,社会实践项目或者活动经历,例如想报考旅游专业,那各地旅游的照片素材,故事等;想报考经济类专业,例如持续性的观看财经电视节目,阅读财经网站,刊物,并由自己独到的认知和观点,往往通过发表文章来体现;多媒体技术专业,例如自学多媒体剪辑制作软件并且精通;学自己算,自己懂得集中编程技术等)。
从填报的角度讲,创新潜质固然重要,但是由于高中生的知识背景相对大学有限,所以学科特长会更加重要一些。创新潜质,在填报实操中,需要结合考生的发展规划,充分挖掘自身潜力,针对目标专业有选择,有侧重,突出特色的进行设计。参加自招成功的考生,也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让自身潜质,发展兴趣与高校的招生专业和条件相吻合,吻合度越高,成功性越大。
第4个回答  2022-03-31
创 新潜质,就是一种关于创 新的潜在的状态和特质。它的特征是好 奇 心、开 放、独立、大 胆创新、有毅力、有信心等,是创造性人 格的共同特性。为什么把创造力、创 新潜质放在这儿,我们以往对教育创新进行评价,实际上是创新成果的评 价;而我们真正评价是对创 新发生以前的潜质做出评 价。
执着精神,非常很重要,高度集中的、精炼的、锲而不舍的动机形式,也是一种解决特殊问题完成特殊任务或者深入特 殊工作领域的能量。他把执着精神定义成一种心理能量,这种能量是高度集中的、精炼的、锲而不舍的。
创造力,到现在研究上还是比较模糊,应该说在高于平均水平能力和执着精神以外,创造力这个概念至今没定义好,因为它还在探索中。创造力指遇到问题的时候摆脱习惯性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再进行聚 合思维,就是先发散后聚合,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发散和聚合是一个双向的行为,现在对世 界研究普遍是三元结构而不是双向结构了,所以这个理论有待提升。
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智力的重要的部分,他把创造力定义成人的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过去把人分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它是过渡带,具有流畅、灵活和独到性。
三种特质群的共同作用。就是三个特质群共同相互作用才能造成人的创造潜质、创 新潜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