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达到学习目标?

如题所述

一般来说,制定的目标并不是我们“瞄准”了,一下子就可以“击中”的。在前进的道路上各种各样的干扰都有可能使得我们的前进方向发生偏离,我们必须不断地检查自己现在的“位置”,看看与目标的差距,然后采取措施减小目标差。是故,我们达到目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减小目标差的过程。优秀的老师,他们深深地知道,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模糊认识以及学生通过错题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他们除了对学生的模糊认识和应用时暴漏出来的问题及时的纠正外,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次的进行变式校正,即变换一下讲解的方式和考察的方式让学生重新接触这些问题,让学生逐渐的正确的掌握原来模糊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就是采取了一种逐渐缩小目标差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优秀的学生,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模糊认识和做错的题目这是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使自己与学习目标差生差距,于是他们常用的方法是建立一个问题本,除了及时的对问题进行校正外,还要经常地“常回头看看”,这个多次的重做错题和多次的对错误的认识重新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减小目标差的行为。通过这样的方法,他们将很多类似的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到了纠正,并从反面加深了对涉及到的知识的正确认识和对所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法更加灵活使用。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他们善于观察自己已经变成本能。“尽管有时候还是沉浸到处理教学和学习的具体细节中,但是他们总是能够抽出时间跳出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或学习。很多教师教学成绩平平、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平平关键是他们的所有的时候都陷入过程而不能自拔,发现不了问题。如果发现不了问题,就会迷失方向,肯定得不到好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每一阶段的备考都有它的特殊性,有的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是无法预先估计到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学习的阶段目标和小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实现我们的整体目标。一般的情况下,当我们把高考的战略目标要求作为远期目标,把整个学习深入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一个个小的目标后,我们要对学习过程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校正,使得每一个小的学习过程与小的学习目标的偏差及时发现,及时的纠偏,这样,当我们一个个小的目标实现后,大的目标的实现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学习技术。在自然界中,我们发现,老鹰总是能够百分之百地捕捉到奔跑中的兔子?下边让我们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并结合学习一些控制论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非常好懂啊),从中找出学习中达到目标的办法。事实上,我们人类选择了某一目标,但我们所具备的控制能力往往并不能使我们一下子达到目标。例如我们向月球发射一枚火箭,火箭要击中38万公里的月球,这就好像在十公里外用步枪瞄准一只苍蝇的眼睛一样困难。有人会以为火箭里一定装着一个非常精确地瞄准器,发射之前一定按照算好的提前量发射的,就像步枪打飞鸟一样。其实这完全办不到。火箭在运动中要飞越38万公里的路程,有许多干扰根本无法事先估计到。发射前把轨道计算的再精确,把发射方向控制的再准也不行。也即是说,仅仅依靠发射时控制方向是完全达不到这么大的控制能力的。那么,我们是否就束手无策了呢?我们有些很巧妙地办法来增强我们的控制能力。不过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先从“负反馈”这个概念谈起。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好,用老式的高射炮击落飞机也就越来越困难了。人们发现,无论怎样提高发射炮弹的准确性,总是有限的。飞机飞行的轨道因驾驶员动作的随机性几乎是不能预先知道的。其实,这一类被工程技术视为极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自然界的动物身上找到答案。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节目中,同学们是否看到过老鹰以矫健、勇猛的姿态,俯冲去捕捉猎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负反馈控制的典型例子。鹰击长空,不但能准确的扑向固定目标,而且那些飞速躲藏的兔子、老鼠也不能逃脱。显然,鹰没有也不可能事先计算自己和目标的运动方程。鹰不是按照事先算好的路线飞行的。这和我们的学习过程类似,我们谁也没有办法实现计算好学习过程。我们假定老鹰的猎取目标是兔子,那么老鹰如何才能成功的获取这只兔子呢?如果老鹰一开始就瞄准兔子,然后闭上眼睛不顾一切的俯冲下去,这能不能抓住兔子呢?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因为兔子并不会心甘情愿的遭受灭顶之灾,他为了逃避老鹰的捕捉,总是要逃命的。鹰发现兔子后,马上用眼睛估计一下它和兔子的大致距离和相对位置,然后选择一个大致的方向向兔子飞去。在这个过程中它的眼睛一直盯着兔子,不断地向大脑报告自己的位置跟兔子之间的差距。不管兔子怎么跑,大脑做出的决定都是缩小自己跟兔子位置的差距。这种决定通过翅膀来执行,随时改变着鹰的飞行方向和速度,调整鹰的位置,使得差距越来越小,直到这个差距为零时,鹰的爪子就够着兔子了。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过程。实际上这个控制系统主要有眼睛、大脑和翅膀三部分组成。眼睛在盯着兔子的过程中,也同时注意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个由眼睛观察到的目标差不断地通知大脑。大脑指挥着翅膀改变鹰的位置,使得鹰向着减小目标差的方向运动。这个控制不断重复的进行,就构成了鹰抓兔子的连续动作。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是大脑的决定始终使得鹰的位置向减小目标差的方向改变,控制论中把这种控制过程称为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的本质在于设计了一个目标差不断减小的过程,通过系统不断把自己控制的后果与目标进行比较,使得目标差再一次一次的控制中慢慢减少,最后达到控制的目的。因此,作为一般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必定要有两个环节:1、系统一旦出现目标差,便自动出现某种减少目标差的反应。2、减少目标差的调节要一次一次的发挥作用,使得对目标的逼近能积累起来。老鹰所使用的这套抓兔子的办法现在被人们用来控制导弹打飞机。工程师们给导弹配上了眼睛即红外线探测装置,配上电脑即电子计算机,同时给它一付可以调节的翅膀即姿态控制装置。这样,导弹就可以向着不断减少目标差的方向运动,直到把飞机击落。当然,把卫星发射到月球去也采用了这样的办法。负反馈控制之所以在科学技术以及军事中应用的如此广泛,是因为它可以把某种有限的控制能力累计起来,扩大了控制能力。每一次反馈,实际上都是将上一次作为输出的可能性空间作为输入,让控制机构在这个已经被缩小了的范围内进行新的选择。用通常的话来说,负反馈调节就是干起来再说。实际上,我们要做一件没有做过的复杂的事情,总不能事先把一切都安排的周周道道的。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意外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即使我们事先考虑的再周密,也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测的麻烦来干扰我们。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干起来再说。一边干一边观察,随时修正自己的行动和方法,采取一步步的办法逐渐的逼近目标。实际上,我们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这样一个控制过程。每一节课都有它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虽然我们的老师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具体的教学过程肯定会有学生的基础水平的不一致和其它很多不可预测的干扰因素,所以我们的老师通过提问、讲解、练习、讨论、总结等方式不断地观察着教学的现状与教学目标的差距,然后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缩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学目标的差距,直到达到教学目标为止。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一般都要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阶段目标和即时目标,并且制定出了相应的学习计划,但在高三漫长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我们在这样长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的了解自己学习的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就不可能做出及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的调整,很可能使自己的努力偏离正确的方向。企图通过一次制定学习的目标和计划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想法实在是太幼稚可笑了。这也就是很多同学学习成绩长期得不到提高的根本原因。为了达到目标,一定要利用信息和信息的反馈。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比较完善的信息处理机构。刚才讲的老鹰抓兔子的例子,就需要反应敏捷的鹰脑这一信息控制和处理机构,如果没有信息的反馈和鹰脑通过信息反馈的调节,老鹰是捕捉不到兔子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在高三备考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通过监控和反思学习过程,就不能了解学习的现状与目标的偏差,也就很难通过大脑做出减小偏差的学习的改进,长期下去,很可能从开始的差之毫厘非常容易的校正到最后的差之千里,使我们的战略目标落空。因此,我们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坚持“日思日高,每天进步一点点”,即每天都要进行学习的反思,出现偏差,立即纠正,这样使得我们的学习天天进步,使得我们的每一个小的目标即时实现,从而慢慢的实现我们的阶段目标,逐渐的接近我们的总体目标,最后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在落实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反馈和调节,包括调节与目标的差距,使得控制能力逐渐增强,目标差逐渐缩小。另外,通过不断的反馈,也可能发现目标、计划或实施方案可能有一些问题,也需要及时的修正和完善。学生仍答道:“做实验。”卢瑟福便不满地问道:“你整天都做实验,那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这就告诉我们,要很好地进行创造,就必须有专门的时间去思考。不善于思考就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就不可能发现问题,也就谈不上会有更多的想象与创造。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贴着一条雷诺兹爵士的语录:“人总是要千方百计地逃避真正艰苦的思考。”而在语录的下方:“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创造史上的大量事实表明,看到同一现象的人,由于思考上的差别,会使一个人成为伟人,而另一些则一直是平庸之辈。所以,在创造过程中,思考是极为重要的关键。因此,作为一个高三学生,你不能成天埋头做题,不抬头看路。有时候,你要停下来,认真的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认准方向,纠正偏差,瞄准了目标,再继续学下去......(《备考的三个基本问题》李根保 摘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1

1、通过多设里程碑完成目标。

把一个大的目标、或者一件复杂的事情,拆分设置成多个中间里程碑,在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或到达一个里程碑的时候,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取得了进步,很有成就感,从而增加荣耀时刻的数量。而且相对于遥远的终点/目标,每个小目标看上去都是近在眼前,这会激发我们完成目标。

拿学习“快速阅读”的技能来说,从开始的一眼看一个字的习惯到一眼看五六个或十余个字,再到整体感知、眼脑直映,快速看清并理解文字等,每一步都要花上一些功夫。很多人因为遇到一点困难、或者练习枯燥就半途而废。但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设置多个中间里程碑,结果则大不一样,比如:把一 级里程碑设成搞清楚快速阅读的训练原理和方法,增强自己能学会的信心;二级里程碑设成每天按要求坚持练习一小时“精英特快速阅读软件”,保证一个训练时间;第三里程碑设成练习精英特快速阅读软件一个月,掌握到两千字每分钟的等级(软件是有等级设置的,用等级或每个训练的要求做里程碑也可以);第四级里程碑设成找一本自己想读但又不是很难的书籍,然后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快速阅读的方法完成书籍阅读……达成目标。

2、给目标任务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要遵循五个原则:①具体。所谓具体就是可以直接上手去行动。②可衡量。就是明确的知道要做多久、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可以停止,这样心中有数的行动你会更愿意去做。③可实现。就是自己要做得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④相关性。也就是你做这件事,跟你的其他重要目标有关系,这件事不会只是单独一件事,而是会对你的其它事情有所帮助的,这样你才会想要去做它。⑤有时限。比如我要用多少时间来完成这件事情到什么程度?

3、对于长远目标和任务,采用“快速开始、缓慢结束”策略。

接到任务(或者自己设定目标任务)后,很多人通常是:到截止日期才去突击完成。这种策略属于“缓慢开始,快速结束”,这种策略看上去效率很高,实则是速度快、质量差,甚至无法完成任务。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反过来的,也就是“快速开始、缓慢结束”。当你一接到任务就立刻开始着手做,首先草拟一个计划,每天按照计划完成一小部分。

这种方法虽然看起来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总时间却并不多,而且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会不由自主的渴望完成更多的任务。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会高很多,因为在逐步完成的过程中,你会陆续发现一些问题、疏漏,并逐步完善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