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竟跃的赏析

急急急急急啊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这四句由前面的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原文: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释义: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晚年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公元536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公元526年(梁普通七年),任中书郎在公元532年(梁中大通四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赏析:

这一封小小的信笺不过六十余字,江南山川之美却溢于言表,研开四季,笔聚山河,陶弘景真实写出“欲界之仙都(释义:实在是人间的仙境)”的壮丽。

而作者想阐明的思想则落在末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释义: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展现了谢灵运在时人的心目中高不可攀的地位。

陶弘景的一生也是令人惊叹的一生,他在文中虽然表达了与谢灵运之类的林泉高士把酒言欢一并归隐的志趣,但谁说他没有带着可与康乐公并肩的自豪来看待眠山栖竹之乐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答谢中书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将歇”和“乱鸣”,“欲颓”和“竟跃”成相衬反比,将歇了有乱鸣,就有了生机,太阳要落了,可鱼还竟相跃出水面,一个生机透露烦躁,一个生机里透有挣扎的不甘。从总体来看,这首四言首,精炼,简洁,语言工整,尤其是对比的运用,是首好诗。更难得的是诗中的生命气息很浓,表达了较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细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9-09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0-11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这四句由前面的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第4个回答  2020-12-09

我爱古诗词,如果大家喜欢,记得关注和分享,谢谢大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