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BC理论及情绪运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有句俗语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过,但很少人去分析背后的原因何在。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见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有着极大的态度差异,比如投资失利,升职失败,有的人无所谓,有的人却伤心很久,这些情绪差异的背后又说明了一些什么问题呢?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了情绪ABC理论,他认为: 激发事件A (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 (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 (belief)。

结论: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前文中提到的投资失利,有的人会想,这只是一次尝试,投资本就有亏有盈,失败能让我吸取教训;而有的人则会想,我准备了这么久,还是失败了,我这么没用,还能做什么。很显然,这两种人面对同一事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们怕的也不是井绳,而是当年被蛇咬的记忆情绪的反馈。这也就说明,为什么有些被出轨过的女人,在面对现任说加班的时候总是胡思乱想甚至发火,其原因不是因为加班本身,而是她的前任之前出轨期间总是以加班的借口,当时遭遇背叛的情绪和感受非常深刻的留在了记忆中、肌肉中,没有得到合理的疏导,导致现在再遭遇“加班”事件时会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

    那么如何应用情绪ABC理论来疏导和管理情绪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

1. 列出引发自身不良情绪的事件,以及对这一事件的认识。

2. 找出对事件认识上的那些非理性观念(错误的认知和评价)。

    要改变“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引发何种情绪体验”这一固有认知,事实证明同样的事情针对不同的人,因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正是这种对不合理情绪处理的差别,造成了人们的差异。

3. 自我分析

    对上一条中找出的非理观念进行认识和纠正,找出正确合理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观念和认知,达到情绪上的改变。

4. 分享积极的态度,学会自我暗示

    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正是得益于积极的暗示,人是唯一可以接受暗示的生命,通过这种积极的暗示,我们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和影响,而积极的心态又会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让自己成为带有健康、积极乐观的正能量者。

5. 分析、接受最坏的结果

    一种担忧情绪出现时,不要让自己沉溺于忧虑当中,去坦然地分析一下,自己可能面对的最坏结局是什么,然后接受它。

6. 有效地消除忧虑

    最坏的结果还没有发生,所以当已经知道并接受了自己忧虑的最坏结果之后,就可以帮助他们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最坏结果的改善当中。然后,列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并针对每一天制定一个详细的补救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去做。经过几次的实践就会发现最坏的结果不但没有发生、自己反而会有更多的进步,自己的情绪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一般只划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则有好坏之分、行为的后果有好坏之分,所以说,情绪管理并非是消灭情绪,也没有必要消灭,而是疏导情绪、并将其合理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