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中战列舰对决时,为什么都要优先抢占t字位?

如题所述

从古至今,海军作战都非常讲究阵型。一个优秀的阵型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所有战舰火力,用更短的时间向敌人投射更多的弹药,对赢取战斗有决定意义。

在航空力量兴起以前,火炮对轰是主要海战形式,战列舰这个名字就是从单纵战列线引申而来的。海军舰队有很多队型,如雁行阵、单纵队、多纵队、圆形阵、斜阵等等。

单纵队是最常用的队形之一,两支单纵队舰队互相追逐,就会形成“T”字形。大家都想抢T字的横头位置,谁占据了谁就有优势,竖笔位置的就要被动挨打,由此形成“T”字战术。这种情况的出现,跟战舰的技术发展和作战方式有很大关系。

火力优势。很久以前,人们用“撞击”战术,以桨帆战舰的舰艏“冲角”撞击敌人,造成严重破坏,自然是船头迎敌破坏力最强。

后来风帆战列舰时代火炮诞生,人们在船舷两侧安装了大量火炮。为发挥出一半以上的火炮力量,人们不惜以增加被弹面积为代价,用船体侧面迎敌。

蒸汽铁甲舰时代,“撞击”战术曾短暂复兴,360度旋转炮塔也开始出现。到19世纪末期,各国前无畏型战列舰两侧安装了多门副炮,主炮也能旋转,船舷一侧火力又大幅增强。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弗吉尼亚”号与“莫尼特”号铁甲舰对战,莫尼特号上有旋转炮塔。而T字战术中的横头位置,恰好以船舷面向敌舰,全舰大部分火力都可以输出,效率最高。视野和火控。

两军对战时,T字横头位置的舰队视野更好,想打就打,不想打脱离战场也容易,还能截住敌方前进路线。而T不利位置的舰队,只有领头的战舰(领舰通常也是旗舰)视野良好,后面各舰被前舰遮挡。风向不利时,前舰的烟雾也会影响视线。

雷达成熟以前,战舰上的火炮测距和火控方式都很落后。依靠光学测距仪测量距离和方位,再解算出射击诸元。这种方式误差很大,命中率极低,一战日德兰海战中,双方舰队的命中率才2~3%左右。舰队主炮射击时,先经过几轮试射观察炮弹落点,然后调整诸元直至跨射,最后才进入校力射阶段,所有主炮集火射击。

占据T有利位置的舰队,各舰与集火目标距离相差不大。射击诸元可以传达到各舰,稍作调整就能击中。就算打不中领舰,也很有可能命中后面的战舰,很划算。再加上调整炮弹左右落点比调整前后落点更简单,所以T有利位置的舰队火力更容易展开,也更有效。

T不利位置的舰队就惨了:各舰后部主炮不能用,只有前主炮和一部分舷侧副炮能向前射击;后面的战舰被前方战舰遮挡不能开火,且各舰与目标的距离相差很大;前舰开火时浓烟也遮挡视线,整个舰队火力展开严重受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