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幼儿学会分享玩具

如题所述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平时只要是孩子喜欢的玩具,家长一般都会买下来送给孩子,每个家庭里孩子的玩具都是满满几大箱,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分享玩具。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分享玩具
有条件的家庭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个独立玩玩具的空间。孩子的玩具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一个固定独立的玩玩具的空间,孩子会把玩具到处乱丢。有条件的家庭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个独立玩玩具的空间。让孩子每次玩玩具结束以后,自己整理好玩具。

不要限制孩子玩玩具的种类。有的家长总是以开发智力的目的来引导孩子玩玩具,但是有的智力玩具孩子并不是很喜欢,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强迫孩子每次都玩那些玩具,不要限制孩子玩玩具的种类。

每次只给孩子玩一到两种玩具。孩子的玩具太多了,他反而不知道该如何玩玩具了,家长不要每次放一大堆玩具在孩子面前,每次只给孩子玩一到两种玩具,练习孩子的专注力。

固定玩玩具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玩玩具的时间一定要固定好,比如每天的中午或者晚上,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左右比较合适。不能在睡前玩玩具,以免孩子不愿意睡觉而哭闹,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应该不定期带孩子到户外玩玩具。家长不应该只让孩子在户内玩玩具,还应该带孩子到户外玩玩具。户外玩具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大自然的树叶、花朵都是孩子的玩具,还有自行车、滑冰等等的运动。

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
幼儿在家都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从小养成成任性,霸道、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其实家长不需过于保护。在生活中为幼儿树立榜样,如;平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生活中要相互尊重,谦让、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多关心,帮助别人,让幼儿觉得生活中充满爱。

如;借给别人需要的东西、在外面不要随便掉垃圾、有好吃的分享别人,为幼儿做出好榜样,幼儿才会与人分享。分享后的称赞。幼儿渴望别人的赞赏,平时多鼓励,有小小的进步就大力表扬,让他喜悦地发现原来自己的行为可以让妈妈如此快乐。这样下次遇到同样情况时,他会很容易回想起你上次的反应,也会逐渐修正自己的行为。

幼儿也会有自己特别珍爱的玩具或图书,不要强迫幼儿与人分享。可以慢慢告诉幼儿,与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珍爱的东西拿出来炫耀。有小伙伴来家里时,幼儿如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允许他提前收起来。如果没有,那么就代表他的玩具都是乐意让小朋友分享的,等小朋友真得要玩的时候,就不可以“小气”不给别人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7
说到分享,父母最常说的是“和弟弟一块玩”或者“让给弟弟/妹妹玩”孩子听到这类言语,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的玩具怎么可以分给别人!让心智和思维都不成熟的孩子很难理解和接受。就算是父母好说好商量的行为,常常引起孩子的反感,觉得父母不在乎自己。这就是一种无形的强迫行为了。首先,父母要有分享意识,在孩子游戏中的平等。



当孩子们因为某物品发生争执时,较好的解决方式之一是轮着玩。从公平的角度出发,让孩子轮流进行游戏,这可以充分让孩子在分享的过程中感觉到真正的公平和快乐。在实行轮流游戏前,需要准备两样玩具,不可以让孩子有“分享等于失去”这种想法,就算不玩这个玩具,也可以另一种玩具。

当们孩子在交涉时,父母可以做个“吃瓜群众”,但是要随时防止发生意外。父母置之度外的行为,会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尊重和平等,同时也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进而发现分享的好处和乐趣。

都说“父母是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在家庭中,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玩具,会不由自主的去拿,哪怕那是别人的玩具,这时,父母要发挥作用,要引导孩子去征求玩具主人的意见。用行动告诉孩子,要分享别人的东西,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达成,这样才不会造成孩子间的矛盾、影响孩子未来品行。
第2个回答  2020-11-17
两个“自私”的准备

分享不是给予,先有了“我的”,才会把“我的”分享给别人。所以教宝宝分享前,要先培养ta的物权意识和物权安全感。

物权意识

宝宝2-3岁时是形成物权意识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ta们会无数次的表达“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把自己的东西看的紧紧地,别人碰一下都不行!

这时我们就要尊重宝宝的物权意识,给ta的玩具、衣服、零食...贴上自己的标签。

当然也可以把属于爸爸妈妈的东西贴上爸爸妈妈的标签。告诉宝宝:“你的东西,爸爸妈妈不会乱动,我们的东西,宝宝也不能乱动~”

物权安全感

有了物权意识的宝宝不代表会分享自己的玩具,更重要的是培养宝宝的物权安全感。

有些宝妈认为,宝宝的玩具是我买的,衣服是我买的,就连宝宝这个人都是我生的!所以宝宝的物品也任由我处置!

但在宝宝看来,就打破了ta对物权的概念——“明明是我的东西,妈妈怎么可以随便拿走?”这时宝宝可能会通过哭闹,争取拿回自己的东西,继而更加“自私”。

所以我们要保护宝宝对物品的安全感,当别人想要宝宝的东西时,我们要先询问宝宝的意见,并且完全尊重ta的意见,不强迫宝宝把玩具给予他人。

只有让宝宝知道,属于我的东西任何时候都是我的,我有对ta的绝对支配权时,宝宝才可能愿意分享给别人。

物权意识和物权安全感建立好后,要让宝宝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大家的东西”。

自己的东西:我有绝对的掌控权,可以选择与小伙伴一起玩,也可以选择不给他们玩,没人可以强迫我。

别人的东西:同样,别人也有捍卫ta的物品的权利,就算我想玩,别人也有权利不给我玩。

大家的东西:公共场所的东西属于大家的,我不能独占。可以遵循先来先得,轮流玩耍的规矩。

三个家中的练习

保护好宝宝的物权意识后,我们也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教会宝宝什么是分享。

“拿走”“送回”的训练

爸爸妈妈和宝宝在家时,可以多做一些类似“借玩具”的训练:

妈妈向爸爸借帽子戴一戴,之后再还给爸爸。

爸爸向宝宝借玩具玩一玩,在规定的时间内还给宝宝。

当然,在借东西的过程中,物品的所有者都有说“不”的权利。如果宝宝说了“不”,也要尊重宝宝的意愿。

爸爸妈妈之间多做些“拿走”与“送回”的示范后,再尝试向宝宝借玩具。

当宝宝意识到借出去的东西,不会消失还会回来时,才愿意尝试分享。

“公平拥有”的训练

有些东西是分享之后就会消失的,比如食物。但也要让宝宝知道,有时分享并不意味着一无所有,而是公平的拥有资源。

吃水果时,妈妈可以问问爸爸:“你要吃苹果吗?我可以分你一半。”

当宝宝在吃零食时,我们也可以询问:“可以给我吃一口吗?”

分享食物不是要把所有食物都给别人,如果宝宝手里只有一块饼干,一人一半才是最公平的分享方法,绝不是全部给予。

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东西奉献给别人,相信很多大人都无法做到,更别说宝宝了。就连“孔融让梨”,最后孔融也还有一颗小梨呀~

所以分享这类“会消失”的物品时,要本着宝宝自愿,乐意并且能够公平拥有的原则。

“轮流玩耍”的训练

新买来的玩具还不属于宝宝,爸爸妈妈也同时想玩。这时我们就可以和宝宝制定轮流玩耍的规则。

和宝宝一起决定好先后顺序,和每人的游戏时间。定好闹铃,等到闹铃响起后,就要主动把手里的玩具给下一个人玩。

对于大家可以同时玩的玩具,就要和宝宝制定好游戏规则。在进行游戏时也要相互提醒,遵守规则,不抢不闹。

训练的过程中也要遵从宝宝的意愿,理解宝宝分享时的痛苦,当宝宝不愿分享时,不要对宝宝进行道德绑架。

重要的不是让宝宝有分享的动作,而是让宝宝明白分享是公平而且美好快乐的。

与小伙伴的分享实践

在于宝宝练习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宝宝与伙伴一起玩耍时让宝宝进行实践。

每个宝宝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在宝宝实现与伙伴分享物品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

维护权利

必要的时刻站出来,帮助宝宝捍卫自己的物品所有权或者提醒宝宝你的分享可能会得到更多的伙伴,拥有更多快乐!

放手让宝宝解决

3岁以下的宝宝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分享意识,我们可以在两个小朋友间做简单的调节。

3岁以上的宝宝,经过“自私”的准备,和家庭训练后我们可以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尝试,更能培养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时鼓励

当宝宝完成分享或者通过分享得到了更多快乐时,我们就要及时鼓励、称赞宝宝。强化分享后带来的快乐,宝宝才更乐意去做~

快乐与自愿的分享是种美德,强迫的分享就变成了道德绑架!让我们耐心等待,慢慢来,宝宝总会学会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