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题所述

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 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非一定要像成人那样能创造出社会上从未有过的新事物,而只要创造出自己从未见、听过或接触过的东西,当然不是模仿别人的东西。这样,即使他们创造出的东西他人已经创造出来了,而他却不知道别人有过,就可以视为创造了,这种能力就可视为创造能力了。例如:我们班开过一次文艺联欢晚会,其中有一个节目是舞蹈。学生们自发带来手电筒,在每只电筒上蒙上了不同色彩的皱纸,关掉了教室里的电灯,让手电筒从不同的方位射向舞台中间,这手电筒光,就跟舞台灯光一样的效果。这虽然也是一种舞台灯光,但这种舞台灯光不同于真正的舞台灯光,是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出来的一种舞台灯光。对比,就应该肯定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这种现象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是他们从未出现过的,而不是舞台灯光的简单模仿。作为教师应该从生活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力。
二、 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创造毕竟不同于成人的创造,他们不可能有轰轰烈烈的创造,但可以肯定有一些细心的甚至不引人注意的创造行为。比如在安排班里学生出黑板报时,学生别出心裁的版式编排,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创造。班里的包干处有水沟要清除,一般是我们布置给学生在下午放学后用水桶抬了水去冲洗打扫。但是有天中午下起了大雨,有位学生没有等到下午去扫,而是利用水沟里涨起的水,穿了雨去打扫一番,让涨起的水自动把垃圾冲走。这虽是一件很不起眼的事,但我们可以视为一种创造能力的体现,鼓励学生动脑筋,从小处着眼,积极创新。因此,作为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对他们一些不经意的创意、创新和创造,都应该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启发,有意识地加以强化,有意识地给予鼓励。让学生创造方面的星星之火燎原开来。
三、 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源泉。“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珍惜他们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想象。
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有一位同学望着一棵梧桐树出神,我疑惑地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么出神?”学生答道:“老师,你瞧,那棵梧桐树和那棵樱花树站在一起,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摇动树枝,好像还在争论什么。”多么奇妙的想法,我忙把周围的同学叫了过来,不失时机地引导:“她们在争论什么?会有什么事争行这样面工耳赤?”接着,加大想象力度:“瞧,她们边上还有许多小草,它们会怎么说?要是又飞来一只蜜蜂,将会发生什么故事?你会编这类故事吗?”第二天,学生们就写来了《樱花与梧桐树》、《谁最美》、《大家的朋友》等寓言和故事。在这些文章中,真实地写出了孩子们想象的七彩世界,可以看到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平常那些枯燥,成人化的作文要有趣多了。
四、 在“问”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问有很多种,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问”和老师的“问”两种。学生的“问”在教学中越来越少了,我们教师要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能力才能表现出来。巴尔扎克说:“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学生有疑不问,始终不能破疑,就不会知道其中的所以然。我们应该尽量鼓励学生多问。多问才能出智慧,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学生知识的吸收而忽视让孩子自由地问。学生只有多问,才能学会思考问题和发展创造力。一量学生发现了什么,他的创造性思维就得致函发展。爱因斯坦在别人提到自己的成就时说:“我没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研究问题罢了。”所以,只有敢疑敢问,才能使头脑这台机器更加灵活,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事物。
教师的“问”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问”也会收到意外效果,“问”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比如在教《年》一课,在引导学生创作时,我先贴出画着天空、草地、小朋友的情境图,然后边讲边演示:“突然,天空飘来一片乌云(贴),不一会儿,天上就滴嗒滴嗒地下起了小雨(画)。下雨了,小朋友该怎么办呢?生:“撑伞”师:“可是他们今天忘记带雨伞了,这可怎么办呢?”生:“我给他们送伞去!”师:“这位小朋友真有爱心,大家愿意给他们送伞吗?”生兴奋地齐声音回答:“愿意!”师:“请小朋友们画出自己认为最漂亮的小花伞给他们送去。注意一定要快,要不然小朋友淋多了雨可就要感冒了。”这样运用活动的情景图,巧设启发性的导语和设问,把学生诱进一个送伞的境界。由于特定的情境,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面愉悦地把知识持能转化为创新的能力,充满爱心、充满欣喜地设计出一把把小花伞,当学生把一把把小花伞都撑到一个个小朋友头上时,一幅有情有景的雨景图就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可见教师的“问”也很重要。
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够创造性地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是教育的重要目的。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从生活乃至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