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实证佛教(本文摘自吕真观《实证佛教

如题所述

什么叫实证佛教

吕真观

实证佛教其实就是佛教,但是现在大部分的人都把佛教当成信仰或哲学,而忽略了佛教实证的本质,所以在佛教前面加上“实证”二字,以兹区别。

现在研究佛教的人有两种,第一种是佛教徒,因为他信佛教的关系,他就研究佛教。另外一种是不信佛的学者,这些学者研究佛教跟佛教徒的态度,差别很大。怎么说呢?今天如果是一个佛教徒,他会认为经典只要有这么写,那当然就是真的。他心里头相信佛经里头讲的东西是事实,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佛教徒都是从信心开始而入手的。比方说,佛说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们听佛陀说极乐世界那么美好,你去到那边不只是享受而已,又可以听闻佛法,大家就起了很大的欢喜心,你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然后你会累积福德,还会念佛,具足信、愿、行。信徒学佛的态度,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

但是有另外一种研究佛学的方式,就是非信徒的方式。大概在两百年前,英国人占领了印度,在那边发现了很多古文献,包括经典和各种文物,有些文字是刻在石碑上,有些是刻在山石上面的摩崖石刻,有些是刻在器物上,有各种古文物。那个时候佛教在印度基本上已经灭亡了,但是英国人发现这些古代的文献和文物之后,他们想要知道这些东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以就做了系统的研究。他们所做的研究,跟佛教徒差异非常大,因为他们基本上不是佛教徒,大部分是基督徒,有一些是无神论者。他们研究的结论,说:“阿弥陀佛是佛教徒捏造出来的东西。”又说:“大乘经典也是后世佛教徒捏造出来的。”他们就得到很多这样的结论。甚至他们也说:“佛陀根本没有那些神通,都是编造出来的神话。”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学者,走的就是这个路线。他们认为,不相信才是对的。

但是佛教徒会说:“佛经讲的一定是对的,佛陀不可能欺骗我们。”你会发现这两个方法,根本就是水火不容。佛教徒看学者写的书,会看得很心痛:“极乐世界是真有的,为什么学者说它是捏造出来的东西。”

刚才我们讲的那两种观点,一个是相信,一个是不相信,我现在请问你:“相信比较高明,还是不相信比较高明?”(有人回答:相信。)那我现在问你:基督教他们也有信徒啊,对不对?他们的《圣经》说:“除了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以外,其他的神你都不可相信。其他的神都是偶像,统统都不是真的,你不要崇拜偶像。你崇拜偶像的话,你就不能往生到耶和华住的那个天堂去。”如果今天一个相信《圣经》的基督徒,和一个相信佛经的佛教徒,两个人在一块儿争执:“我的相信是对的,还是你的相信是对的?”这个时候要怎么办?这很麻烦了,对不对?(大众笑。)所以,诉诸信仰显然有些问题。

那么,不相信难道就比较高明吗?其实也不一定。我们现在来做一个调查好了。我现在说:“我现在手上有一张一块钱的人民币,你相信还是不相信?”(有人说:相信。有人说:不相信。有人说:不知道。)

那我现在的问题是:“相信我手上有人民币的人比较高明,还是不相信我手上有人民币的人比较高明?”我先问一下。(有人说:“不相信的人比较高明。”大众笑。)

(把手打开)现在请大家自己来看一下。现在你是相信还是不相信?现在你看到了,这个是一块钱的人民币嘛!那我刚才在讲的时候,你还没有看到,还没有求证过,就因为这样,才有相信跟不相信的问题,对不对?如果你已经看到了,问你相信还是不相信,你会说:“我不是相信,也不是不相信,我已经知道它是有了。”这个时候你会说:“相信、不相信,已经没有意义了。”对不对?

好!你看到有一块钱,这件事情是什么?它是事实。刚才你不知道,你要弄清楚它到底是有还是没有,这是什么?这是实证。当你有了实证之后,原先的相信跟不相信重要不重要?已经不重要了,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子?

实证跟相信差别非常地大。如果我告诉你:“要相信我的话喔!我绝对不会撒谎,我也绝对不会骗你。”就算你再怎么相信我,你心里头还是会有所怀疑,对不对?你会想:“会不会到时候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你心里头会不踏实,这个怀疑没有办法消除掉。但如果是你眼见为凭,你会怎么样?你会接受这个是事实,不再怀疑。刚才我们提到,很多学者是用不相信的立场来研究佛教,佛教徒是用相信的立场来接受佛教。“这两种态度都比不上实证”,我们得这么说。

其实我一开始也认为佛经里头讲的都是真的,但是后来发现有些经典显然是伪造的,比方说以前有一部经典叫做《老子化胡经》,它说中国的老子出了函谷关,跑到印度去,变成了释迦牟尼,然后开导了很多胡人。如果有一部经典这样子讲,你会不会相信?你一定不相信。因为这个是很离谱的事情,你一定不会相信。如果说它讲得有点像,又有点不像,那就很难判断了,对不对?这个会造成问题。

其实以佛教的道理来讲,佛陀是教我们要实证。所以你相信还不够,你得要实证,对不对?刚才我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与否,这个命题的实证比较困难。为什么我说比较困难?《阿弥陀经》讲,念佛的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现身,告诉你什么时候走,这叫预知时日。预知时日也是实证,但是要等到快要走的时候,才有办法证明。即使如此,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与否,你还是没有看到,对不对?这中间是有差别的。所以说,你在活着的时候,要证明极乐世界的存在,有现实上的困难。但是呢,佛教某些法义的实证,它不用等到死后,你活着的时候就可以实证它的真实性。这种实证在佛教里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所以,佛教徒和学者之间,还是找得到交集,这个交集就是实证。遵循四依四不依的佛教徒和坚持理性与科学的学者,可以透过实证,而同意彼此的看法。因此,现在没有办法验证的命题,例如西方极乐世界是否存在,我们先搁置、暂时不去讨论和判断。我们优先探讨现在就可以实证的命题,主要是三乘见道的命题。

三乘是哪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见道是什么意思?就是见到那个道路,见到那个真理。如果说你是声闻见道的话,你会知道修到阿罗汉的方法。如果说你是缘觉见道的话,你会知道修到辟支佛的方法。如果说你是菩萨见道的话,你会知道修到究竟成佛的方法。

这个部分很现实,跟西方极乐世界比起来,这个法义非常地现实。因为西方极乐世界一般来讲,没有到最后关头你证不了的。像经文里头讲的大菩萨有神通,一下子就飞到极乐世界去,你如果有这个本事,亲眼看到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你当然一定会接受,这个就是实证。但问题是对于一般佛教徒来讲,这个是做不到的事情。三乘见道的法义则是一般的佛教徒在活着的时候就可能实证的命题。所以这本书最重要的内容是三乘见道,分别写在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

另外,第三章的因明学也是这本书的重点。因明学大家比较陌生,因是因为的因,明是明白的明。因明的意思,就是把因和果的基本原则,弄得清清楚楚的。这相当于逻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一类的学问都叫因明学。

佛教的方法论是四依四不依。第一个原则是依法不依人,就是说你不要看释迦牟尼是个佛,或者你看这个是耶和华、阿拉,你不要因为他的身相,他讲的话你全部都相信了。或者你认为某某人很诚实可靠的,所以他讲的一切东西,你统统都当作是事实而无条件地接受。只要你会这样子,就叫依人不依法。佛陀不要我们这么做,他教我们要依法不依人。你不要因为他是佛陀,你就全部都相信,而是因为他讲出来的道理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才接受,这是第一个原则。

如果这一个原则,我们把它放到学术界,我说:“请问某某学者,你不相信佛教没有关系,但是我请问你,依法不依人这个道理对不对?”他会说:“对!事实上我们也是这个样子,我不管你是谁,你只要说的是正确的,我就接受,你说的是错误的,你是谁我都不接受。”学者他们也是这样子。

再来就是第二个原则:依义不依语。义,是意义。语,是语言文字。为什么依照意义而不依照语言文字呢?因为语言文字很麻烦,有时候语义模糊或者有歧义,有时候一个东西有好几个名称,或者一个名称有好几个意思,你必须依照上下文以及当时的环境、文化背景去判断语言文字的真义。如果你是依语不依义,以为“同样的文字就是同样的意思,同样的事物一定要用相同的文字来表达”,就会发生很多问题。如果说现在问一个学者,你问他说:“我们要依照语言文字,还是要依照语言文字的真正意义?”你猜他会怎么说?他会说:“我们要依照意义,而不依照语言文字。”二十世纪有一门新的学问叫语意学,语意学有提到这个问题,他们也承认依义不依语。所以这个原则,学术界也会承认。

再来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陀告诉我们,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什么是不了义?简单地说,不了义法是简单易懂,可以将就着用,但是不准确的法则;了义法则是复杂难懂,但是很精确,不会被极端事例推翻的法则。以物理学来说,传统物理学相当于不了义法,相对论、量子力学相当于了义法。为什么呢?因为尖端的物理学,与一般的常识,差距非常大,而且很不好懂。所以,教小学生、教中学生,不能教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你得到大学的时候,才能跟他们讲:“以前跟你们讲的那个有点问题,现在你必须按照修正之后的道理才是对的。”比方说,一辆车时速六十公里,另一辆车时速五十公里,两辆车相撞的力量,相当于一辆车以时速一百一十公里去撞墙壁。中学的物理学会这样教你。但是在相对论里头这个规则就被修正了。因为在相对论里头,所有的相对速度不能超过光速,所以如果今天有一个光子或者是电子,以光速从北往南,然后另有一个光子或是电子以光速从南往北,你还用以前的方法,说它们的相对速度是两倍的光速,就会错得很离谱。但是在中学里头还是继续那样子教,继续教你两辆车相撞的时候,它们的相对速度就是两个加在一起。

然后你去问学者:“如果说一个道理有究竟的,有不究竟的,我们要依止究竟的法则,而不依止不究竟的法则。”他们会不会同意?他们也会同意。因为物理学就是这个样子,非常地明显。你跟教育学家讲,他们也会同意:“教小孩子一定要浅显易懂,为了求浅显,只好牺牲一点精确。”也就是说,教小孩子要用不了义法,教大人要用了义法,是不是这样子?

第四个原则:依智不依识。智是智慧的智,识是认识的识。简单地讲,就是依于现量,不依比量跟正教量。所谓的现量,就是现前观察所得。比方说,刚才我讲一块钱,眼睛看到的,这是现量。你现在眼睛看到我握拳,我手张开,你看到有几根手指头,这都是现量。但是很多东西,我们没有现量,所以要依赖正教量。像刚才讲的极乐世界的存在,那个是正教量。正教量我们的定义是:有实证经验的人告诉你他所见的事实,你所产生的理解。这样子有没有听懂?

佛陀,释迦牟尼,他亲自到过极乐世界,他知道极乐世界就是这么地美好。因为他亲见的关系,他就告诉我们,我们听了以后得到的理解就是正教量。而且他还知道众生要怎么往生到极乐世界,对我们来说,这个也是正教量。极乐世界不是任何人想去就可以去的,不是说干了一辈子坏事,临死的时候随便说一句“我要去极乐世界”就可以往生的。去极乐世界是有规则的,你得念佛,完全不念佛的人去不了。如果是坏事干太多了,福德因缘不够,也去不了。或者虽然有念佛、你有福德,但是你不想去,也去不了。你觉得还是留在人间比较好,那去不了。所以说往生极乐世界是有规则的。

极乐世界是一个事实,怎么样去极乐世界是一个规则,这个事实和规则被佛陀亲自验证了,对佛陀来讲叫现量;然后他告诉你,他所讲的话称为正教,你得到的理解就是正教量。

像刚才这个一块钱的事情,我在问你们之前,我已经有现量啦,我已经知道我手中握有一块钱的人民币;因为我刚才去拿的,我自己摸到了,这个是现量。我讲出来,对听到的人来讲是正教量。你觉得“这个人看起来不会骗人”,然后你愿意相信他,这个是正教量。如果不相信,就是你不承认这个是正教量。等到你看到的时候,刚才那个相信、不相信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今天来了一个学者,你问他:“如果别人做了一个实验,你看到他的实验报告,跟你自己亲自做的实验结果不符合,这时候你会相信哪一个?”别人做的实验,你看到他的报告,这个算正教量。我亲自做的实验,自己观察到的事实,则是现量。你猜他会相信哪个?他会相信自己做出来的实验:“我已经亲眼看到,我当然是相信自己啊!我怎么知道他是在哪种状况做的实验。虽然他说是他亲眼看到,他亲眼看到的东西对我来讲是不算数的,所以我宁可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以,学者也会接受依智不依识这个原则。

到这里,我们就完成了四依跟四不依的探讨。你会发现,如果我们今天是按照四依四不依的原则,来做一切的论证的话,佛教徒可以接受,学者也可以接受。我们这本书的特点,就是用学者可以接受的证据方法,来证明佛教核心义理的正确性。

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服那些欧式佛学研究者:“你们不要再乱搞佛教了!”因为他们做成的一些结论莫名其妙,佛教徒看了都会受不了的。你们不知道有没有看过欧式佛学研究者写的书,如果翻了几页还看得下去,那我佩服你。欧式学者写的书,一般佛教徒是看不下去,因为欧式学者写的书,你看了会很生气:“什么东西啊!把它扔了。”你会产生这种感觉啊!

对佛教徒来说,这本书也是很有用。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强调实证。你可能会觉得:“知道佛经怎么说就好了,我们还要去怀疑它做什么?”但是是我得告诉你:“佛陀希望我们不要听了就算了,如果这样你就没有办法解脱生死,没有办法证阿罗汉果,也没有办法成佛,你统统没办法。”你也可以讲说:“那你又是谁啊?我不相信佛陀的话,我竟然要相信你的话,那不是更奇怪!”如果是佛陀跟我比起来的话,你当然要相信佛陀的,你这么想不奇怪。所以我必须举出经教的依据。

大家都知道,佛教有十二因缘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总共有十二支。简单地说,佛教的十二因缘里头,你所以会有一切的烦恼,是因为你有无明,无明就是错误的人生观跟世界观。我现在念一下经文:

云何无明?谓于前际无知,于后际无知,于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于外无知,于内外无知。于业无知,于异熟无知,于业异熟无知。于佛无知,于法无知,于僧无知。于苦无知,于集无知,于灭无知,于道无知。于因无知,于果无知,于因已生诸法无知。于善无知,于不善无知。于有罪无知,于无罪无知。于应修习无知,于不应修习无知。于下劣无知,于上妙无知。于黑无知,于白无知。于有异分无知,于缘已生或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如是,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观,愚痴无明黑闇,是谓无明。

前际是过去,整个过去都叫前际,“于前际无知”,就是过去的状况你不晓得,这个就是无明。后际,就是未来。“于后际无知”,未来会怎么样演变你不晓得。“于前后际无知”,就是时间的进行,它的前后关系你不晓得。

“于业无知”就是干过什么事情,善业、恶业你都不知道。不能说杀了人,还说:“我昨天做了一件好事。”如果说连杀人都不知道是恶业,那这个真的是无明啊!你去杀了一个人,看见别人痛苦成那个样子,你还说我干了一件善业,这是于业无知。

有没有人是这样子?有可能啊!如果你是邪教的信徒,你就可能这样子,因为他一直跟你洗脑。你要是相信邪教的宣传,把异教徒给杀了,还说:“我杀了很多异教徒,我很高兴。”这就是无明。杀人是恶业,他不知道,当成是善业。

这本书里头引了很多经文,没有办法全部解释,我们讲重点:“如是,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观,愚痴无明黑闇,是谓无明。”也就是说,你不能现观它的真实性,这个就叫无明。这不是我定义的,而是佛陀这么定义的。佛陀告诉我们:如果你对于前面列举的那些道理不能现前观察,这个叫无明。为什么要这么定义呢?因为能够现前观察,才能得到现量,得到现量才能断疑,断疑才能解脱、才能证果。如果不能现观,就不能解脱,仍然是在无明的笼罩之下。

知识有三种层面,前面说过现量和正教量,比量我以后再讲,因为现在时间不够,只是做个概略的介绍。

以你开车这件事情来说。如果你不会开车的话,你会骑脚踏车也一样,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假设你骑脚踏车,或者骑电动车,经过一个地方,有一个最高速限十公里的号志,你看旁边都没有人,也没有车子,视野、路况都很好,你会乖乖遵守时速十公里的限制吗?我看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因为路况很好,骑那么慢干什么,没必要嘛!

但是在某一种情况下你一定会乖乖地减速。什么时候?有一个人忽然冲过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减速,不然就撞上去了。另外一种情况是急转弯,你一定会减速。为什么?你如果不减速,车子会翻掉啊!你骑车骑久了一定知道,急转弯的时候如果不减速车子会翻掉。开车也一样,很急很急的转弯,你还用一百多公里的时速在飙,再好的车都会翻掉。

那你减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你是现量。你要注意,这个时候就是现量。你可以肯定某个道理绝对不会错,这个就叫现量。因为你知道,如果不减速的话,会有很大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你再怎么不守规矩,你还是会乖乖地减速。

同样的原理,人所以会做坏事,是因为他对因果报应的事实没有现量经验。佛陀跟你讲:做善事可以上天堂,做恶事下地狱。但是天堂、地狱你都没看过,所以有时候佛教徒还是会做坏事。为什么呢?他没有因果报应的现量啊!如果说今天你有现量的话,你是什么样子?假设你今天只要干了一件坏事,空中就会有个很大的锤子马上打下来。假设真的有这种事的话,你只要被多打几次,以后任何坏事你都不会干。为什么?你会知道下次也一定会打下来,这是现量经验,它会对心态和行为产生决定的影响。

因果报应的证明,在佛教修证体系里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在声闻见道的时候,你就得去验证这个事实。你可能会想:“因果报应能证明吗?”其实是能证明的,只是证明的程度你不一定会满意。如果你可以用现量去证明它,你会怎样?你会圣戒成就。圣戒就是圣人所遵守的戒律,你会完全地接受,乐意遵守它。

有人会觉得守戒很痛苦,但是他不知道,生活当中的戒律,多到算不清楚,我们必须遵守这些戒律才能够好好地活下去。比方说开车,假设你开车开到高速公路上面,旁边都是车子,你说:“不行,这样开车我不高兴。我高兴,我马上要右转。我不高兴,我马上要左转。我干嘛要接受这么多交通规则的束缚,我不喜欢交通规则,我喜欢开快一点,管它前面有车没车。现在我高兴,我要用力踩刹车,我管你那么多。”有没有人这样开车?基本是没有啦。你再怎么玩命也不会这么搞,对不对?就算你这个人很莽撞,你也不会这么开车。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没有这么做的时候,其实你是在干什么?你是在守戒律啊!你不会想左转就左转,想右转就右转,想刹车就刹车,你不会这么干嘛。你走路也一样啊,有水沟你就主动避开了。假设人家劝你:“有水沟,你不要再过去。”你明明看到水沟了,还说:“不行!这是我的自由,我就是要往下走。”往下走,你就跌进水沟,搞了一身脏,还受了伤。有没有人会这样?基本上也没有,除非他没看到水沟。

如果说你已经验证到因果报应是事实:“因果报应既然是事实,我为什么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别人。”假设你已经能够证明因果报应是事实,这个时候你会不会觉得“今天我去伤害一个人,获得短期的利益,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会的!)你会不会觉得“我守这个戒律是很勉强的事”?你不会了!因为你知道,只有遵守戒律才能免于烦恼与痛苦。当你发现真相的时候,你的心态和行为取向一定会转变。

实际上我们一切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世界的真相。我们不了解世界的真相,就会随意胡乱地造作,招惹了一大堆痛苦。像我刚才讲开车守规距、避开水沟的例子,那种因果关系非常明显。但是很多因果报应不是那么立即,不是那么明显。比方说,有的人看到一只蚂蚁爬过来了:“踩死它有什么关系,也不会坐牢,不就是一只蚂蚁嘛,踩死有什么关系?”他看不到果报,就认为没有关系,所以就把它踩死了,而且是故意把它踩死。

因为果报的现前不是立即的,我们观察不到,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没关系嘛!干一点小坏事有什么关系,高兴就好了。”我们心态上是不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会觉得说:“唉呀!你跟我讲天堂、地狱那些道理,我不要相信啦。我每天喝酒吃肉的,快快乐乐去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很高兴就好了。我不高兴就骂人,因为我憋在心里很难受的。我没钱的话就用不正当的手法去骗一点。我卖的东西品质差一点没有关系。反正就是这样子,人都是这样活的。”对因果报应无法现前观察,人就会干坏事。

如果说,你发现因果报应都是真的,你会怎样?你会非常地谨慎。为什么呢?因为你知道每一件事情都有果报,那个时候你的整个心态,都会改变。你会相信佛陀,还有那些已经证果的圣人,相信他们不会骗我们;因为他们说的法则,跟你所验证的道理相符合,如果不遵守这些法则的话,你会自讨苦吃。所以说呢,你会整个趋向于清净,趋向于解脱,到最后你会证阿罗汉、辟支佛,或者是佛果。证什么果位不一定,这要看你的发心是哪一种。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我希望能够保留时间让大家发问。为什么要这样子呢?因为我并不希望你听了我的话就算数。我不是佛,不是阿罗汉,我什么都不是,你凭什么相信我的话?你不应该相信我的话,因为我们讲过,依法不依人。我这个人你不用相信,但是我讲的道理对,你就得接受。就像刚才我讲的急转弯嘛,我说“急转弯你不减速车子会翻掉”,这个道理你已经能验证了。我讲的话符合你的经验,这样你就应该接受。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听过这些东西,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或是感想?(有人问:“为什么不能完全接受经典的说法?”)在前面的经文中,佛陀已经告诉我们:不要只是接受他的话,这样是不行的。(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观,愚痴无明黑闇,是谓无明。)弥勒菩萨也说:「不由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若佛若僧所说法故,即便信受。」(不要因为是长老或者特别有名望的人如佛陀、大菩萨、阿罗汉所说,你就全然信受。)因为你没有验证就接受,充其量只是正教量,不是现量,刚才我有讲过,这中间会造成差别。虽然很多人都会说:“我是佛教徒,佛陀讲的话我一定接受。”实际上不是,很多佛教徒还是会干坏事。因为他会觉得说:“应该没有关系,反正谁都没看见。”佛教徒当然不会一天到晚在干坏事啦,但是如果有机会可以狠狠地赚一大笔钱,然后又没有人知道,那你做不做?这就是个问题啦!如果说你对因果报应有现量经验,你一定不会去做。这个就会造成很大的差别,其实凡夫(一般的人)跟圣贤(已经证果的人),他们中间的差别,就是在于正教量跟现量的差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6
修行佛法次第,分为:信、解、行、证。如果前三项未达到,直接跳到“证”上,岂不是空中楼阁?
信有多种,佛法中的实信,很深,如果不懂怎么深入呢?大家都读过开经偈,原解如来真实义,对如来真实义不能解,怎么修?修行基础不牢固,拿什么证?又能证到什么啊?
《楞严经》云: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一步一步的修才是正理,不能拔苗助长。
其实,实证就是确实的证悟到修行中的信、解、行都是符合诸佛正知正见,与佛不二。
第2个回答  2017-04-06
佛法和科学一样,是要实证的,也是可以实证的。
佛法讲“信、解、行、证”,其中就说到要建立信心,去思维理解,要去修行实证。
推荐你先看看徐恒志居士的《般若花》(重点看《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如何实践佛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