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中有没有表示偶尔发生的情态副词? 古代汉语副词分类中,有一类表示动作行为反复出现的情

动词,那有没有对应,一类表示动作行为只是偶尔发生的情态动词

古代汉语词汇中没有表示偶尔发生的情态副词。
情态副词有的用在谓语前表示对情况的强调和认定,有的表示一种不敢十分肯定的估量。
1、表示强调或认定的情态副词常见的有“固”、“必”、“诚”、“信”等。例如:
①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许行》)
② 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晋君。(《韩之战》)
③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å»‰è”ºåˆ—传》)
④ 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吕氏春秋•çˆ±ç±»ã€‹ï¼‰
例① 的“固”可译作“本来”;例②的“必”可译作“一定”;例③的“诚”可译作“的确”;例④的“信”可译作“确实”。
2、表估量、推测情态的有“盖”、“殆”等。例如:
①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é‡Œä»ã€‹ï¼‰
② 玉之言盖有讽焉。(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玉,指宋玉。言,指宋玉《风赋》中的话。
③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è¯¸è‘›äº®ä¼ ã€‹ï¼‰
④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苏轼《石钟山记》)
表估量的“盖”、“殆”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许”、“大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02
古代汉语词汇中没有表示偶尔发生的情态副词。
情态副词有的用在谓语前表示对情况的强调和认定,有的表示一种不敢十分肯定的估量。
1、表示强调或认定的情态副词常见的有“固”、“必”、“诚”、“信”等。例如:
①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许行》)
② 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晋君。(《韩之战》)
③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蔺列传》)
④ 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吕氏春秋•爱类》)
例① 的“固”可译作“本来”;例②的“必”可译作“一定”;例③的“诚”可译作“的确”;例④的“信”可译作“确实”。
2、表估量、推测情态的有“盖”、“殆”等。例如:
①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② 玉之言盖有讽焉。(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玉,指宋玉。言,指宋玉《风赋》中的话。
③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④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苏轼《石钟山记》)
表估量的“盖”、“殆”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许”、“大概”。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
语气副词是表示语气的副词,常用来作全句的修饰语.常见的语气副词有:难道、岂、究竟、偏偏、索性、简直、大概、莫非等.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说,我认为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出现的位置不同.语气副词一般出现在句首或者比较靠近句首的位置,如:①难道他不知道这件事?②他难道不知道这件事?语气词一般出现在句末(有可能是句中停顿的地方).
2、对句子的影响不同.语气词只是表示语气,对整个句子的含义影响不大.语气副词修饰整个句子,对整个句子的含义有一定影响,如:①大概他还不知道这件事吧.②他究竟知不知道这件事?去掉“大概”和“究竟”,句子的语气有很大变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