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小学生之间的好感?

如题所述

只能说是现在小学生过早成熟,大人应该及时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首先要明白,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成熟带来的现象,越是压抑,它就越可能膨胀,越会让孩子觉得它更具诱惑力。也要让孩子明白:你们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喜欢谁、暗恋谁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样的感觉只是青春期的一个必经之路,它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要夸大它的持久性,这只是一种好感,并不能放大为“爱情”,更不要用行动去尝试摘取“爱情的果实”。

借机让孩子客观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陪孩子聊喜欢的人的特点,同时,也客观地从外形、性格、学习习惯、生活条件、个人能力等各个方面看清自己的优缺点,看到与“心上人”的差距,为进步树立正确的方向,鼓励向着榜样的方向努力,以缩小与喜欢的人的差距。

引导,给躁动的情绪提供安放的方式。孩子毕竟阅历浅,承受力相对薄弱,有的孩子自控力差,也可能长时间沉溺于早恋或者暗恋的状态中难以自拔,走不出自定的樊篱,驱不散厚重的情绪阴云。而此时,家长的打击,要么可能使其消沉,要么可能使其叛逆。

这时候,家长应当化身指路的明灯,支持孩子感受这种萌动感的美好,引导他们如何将这种萌动产生的力量以柔和的、文明的方式进行抒发。如可以通过写日记、阅读、运动、和可信任的好友倾吐等方式,来稀释心中萌动的纠结感,切忌沉缅其中不可自拔。这样的经验点拨,才能让孩子走出一条健康、友谊的异性交往之路。

要知道,“堵”是矛盾的积累,只是延缓问题的爆发,或是暂时改变问题爆发的方式。如同大禹治水。堵,不如导。当孩子的浑浑噩噩的生命中也出现了光的感觉,我们所能做的,不是气急败坏,更不是穷封猛堵。

而是可以通过谈心、分析、疏导,让孩子正确认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之一。引导孩子化好感为学习的动力,化好感为开启个性潜能的钥匙,把好感导向一个明亮的方向。让孩子因此变得更美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1、正常的社交欲望。

小学生之间因为同在一个学校,学习、吃饭、日常活动都在同一个区域内,时间久了,同学之间自然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比如共同兴趣爱好需要找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和交流。男女伙伴并无什么差别,他们之间的交往还是比较天真纯洁的。小学生之间的好感,可以消除他们性别的神秘感,更可以在自由交往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爸爸妈妈不要过于担心孩子会因此早熟,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之间天真烂漫的友谊。这是属于孩子正常的社交欲望。

2、提供异性相互学习的机会。

异性身上通常表现很多与同性不同的特质。小学生之间的好感,往往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他人。譬如男孩坚强、勇敢。譬如女孩细心、干净。鼓励孩子与异性朋友游戏玩乐,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长处。这种好感可以转化为一种学习的动力。把好感引导为欣赏和优点,发现对方身上的长处,再结合自己取长补短。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家长都可用来作为引导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作用。

3、也需防止交往中的不良现象。

小学生之间的正常互动是让孩子提前学会跟异性相处,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为今后的社会交往积累经验。但是如果出现了不良现象,家长必须要尽早制止。比如男女孩子之间出现拥抱亲吻、比如把握不住自己而陷入情感漩涡不能自拔等行为。小学生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某个伙伴的喜爱之情以为这就是爱情,实际多数情况只是一种好感,但心理不够成熟的男孩女孩却难以分清友情和爱情。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家长应该恰当地给予引导。

第2个回答  2020-09-19

产生好感很正常啊,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都会对美好的事物产生好感,关键是要对小孩子起一个正确的引导。

事实上这个叫做青春期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和心理探究欲望,其实这件事吧,也不用过于在意,出言干涉反而会造成不好的效果,这种幼稚的事情到初中其实就会消下去了。有好感很正常啊,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都会对美好的事物产生好感,关键是要对小孩子起一个正确的引导。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少年身体发育趋于成熟的自然规律。二是此时是儿童心理发展友谊互助关系时期。毕竟总是待在一块呢。三,对性认知的猎奇心理。简而言之,小孩子好奇。

加上周围环境影响,成人对儿童之间的好感及亲密举动皆冠之于早恋,周遭儿童也会方面或私下称之为“好,恋爱”等,无形中又对该种行为尽心了不正常的固化和加深。少年此时多为友谊的双向互助性发展期,交往也有一定的功利心,虚荣心。但与我们担心的早恋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建议采取正面跟孩子好好聊一聊,别急着否定,允许孩子在一起,从家长和老师方面为孩子的行为进行定性,朋友,伙伴关系。

出于安全和性心理发现,并进行朋友间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指导,规避风险。还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你可以喜欢他,如果你想让对方也对你产生好感那你要付出努力,你要让对方觉得你有吸引他的地方,你要让自己变的优秀,只有你身上有闪光点的时候别人才会多注意你。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当小学生之间有好感,应当冷静对待,正确处理。

上小学的孩子刚刚有好恶感,所谓早恋,不过是同学之间的好感罢了。这应该是小朋友对异性的好奇和对美的懵懂认知造成的。我小的时候也有过心仪的女孩,但只是单纯的好感,这种感觉是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了解,“长得漂亮”“性格温柔”“成绩优异”位列小学生恋爱标准的前三位。于是,一些成绩靠前的小帅哥和小美女就成了班级里的“香饽饽”。

既是孩子们的感情懵懂期,家长们也就无需感觉如临大敌,网友们纷纷探讨处理方法。所谓小学生“早恋”与“电视、网络的影响”密不可分,很多孩子更多的是行为模仿。小学生早恋不必大惊小怪,但没好的习惯迟早会出问题。

当然,有谨慎对待的,就有无为而治的,不如让他们继续恋爱,化爱情为动力,相互进步。“早恋”一词早已被社会赋予了灰色的意义,所以,我们不妨舍弃“早恋”的观念,换个角度来看小学生们的男女“感情”。

认识男女有别,被认为是人形成羞耻之心的开始,之后,便羞于公开谈论所谓的“男女之情”了。因此,很多已经“成熟”的大人,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刻意回避这一话题,也对“早恋”一词抵触万分、敏感不已。

实际上,小学年纪的孩子们要比大人想象得单纯许多,他们不懂得情感的是是非非,而恰恰处于通过异性相处形成羞耻心、是非观的阶段。所以,一定程度上,小学生“早恋”虽不是爱情,却会影响他如何认识爱情。

这时,家长的主动关心与引导就至关重要了。

第4个回答  2020-09-19

小学生之间的好感更多的是纯洁的友情,只是经常在一起玩耍而让他们有了相互的好感。毕竟他们还是年龄非常的小的,并没有异性之间那种的感情。

上小学的孩子刚刚有好恶感,所谓早恋,不过是同学之间的好感罢了。这应该是小朋友对异性的好奇和对美的懵懂认知造成的。我小的时候也有过心仪的女孩,但只是单纯的好感,这种感觉是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既是孩子们的感情懵懂期,家长们也就无需感觉如临大敌,网友们纷纷探讨处理方法。所谓小学生“早恋”与“电视、网络的影响”密不可分,很多孩子更多的是行为模仿。小学生早恋不必大惊小怪,但没好的习惯迟早会出问题。

当然,有谨慎对待的,就有无为而治的,不如让他们继续恋爱,化爱情为动力,相互进步。

“早恋”一词早已被社会赋予了灰色的意义,所以,我们不妨舍弃“早恋”的观念,换个角度来看小学生们的男女“感情”。

认识男女有别,被认为是人形成羞耻之心的开始,之后,便羞于公开谈论所谓的“男女之情”了。因此,很多已经“成熟”的大人,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刻意回避这一话题,也对“早恋”一词抵触万分、敏感不已。

实际上,小学年纪的孩子们要比大人想象得单纯许多,他们不懂得情感的是是非非,而恰恰处于通过异性相处形成羞耻心、是非观的阶段。所以,一定程度上,小学生“早恋”虽不是爱情,却会影响他如何认识爱情。这时,家长的主动关心与引导就至关重要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