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该怎么学?是理解为主 还是记忆为主

如题所述

这个要看你是什麽方向的了,大学后的选择,是研究型还是从业型,我觉得对个人的学习方式选择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是研究型的话,那麼当然是理解更重要,因为没有哪一个版本的古代文学史是可以说绝对没有问题的,就是中科院出的历代文学史(32开本,绿色那个)对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既不表态,用词也比较模棱两可,例:杨庆存《宋代散文研究》中,提出散文的出现晚於诗歌无确实文献支撑,而学理角度反而是散文为先,中科院本虽然没有对此作出评价,但依然沿袭众多版本的意见,章节排列上自诗歌先于散文。)用得最多的红4本是以参照西方文学理论来解释中国文学,难免会有参差。游国恩版至今已经越来越来越不适合当今的相对开放的意识形态话语,复旦版,北大版,南开版的各有偏重,上述这些都是以“文学史+作品选”此类经典模式构成的古代文学。而川大刘黎明版的直接命名为“中国文学”,以文学作品去结构整个文学史,可以说是比较回归风神的一本文学史了。研究型的路子,要求对文学史有一个明确的把握,理解为主

而如果你是就业型的,那麼就背就好了,大概的脉络,重要作家,主要现象,标志事件,因为无论什麽版本的文学史,都是以中国文学为结构对象。在史实和文献的基础上,历史事实都是差不多的,学术界的共同观点也比较明确,所以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但是要记得住,记得牢,用的时候拿得出,这在实习试讲中才是重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31
我的经验是,理解为主,要以朝代风格,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学习,这样容易有个完整的脉络,也便于了解各个文人的风格、作品。
第2个回答  2010-08-29
理解、记忆同样重要,没有理解的机械记忆当然是什么也学不好的。但没有记忆的理解,只有是空头说说。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学习文学史,一定要结合作品去理解和记忆。不看作品,只看文学史,一,难忘,二,记不清,三乏味。这是我的建议。
第3个回答  2010-08-29
记忆理解 理解记忆 对于说哪个为主 这个 这个吗 我是理工类的毕业生 总的来说学习是相通的 从我的学习经验来说 理科生也需要记忆 不过更注重理解 二者相辅相成 文科记忆的东西可能多一点 譬如你对一个历史事件 或者人物的学习 可能一开始是记忆 更深层次的学习可能就随着你的人生阅历的丰富 逐渐理解这些事件的发生 发展 这些人物的个性和其它的特性 所以我说 学文的还是要不段拓展自己的面 看一些偏理科方面的 书籍 可能有助于你更深层次的 更好的学好自己的专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