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趣题


散步的时候
父亲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父亲说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了

阅读这篇小诗后,请用数学的视角谈谈你怎样看待人生。
(拜托,字数多一点)

我国现代数学家( )攻克了世界著名难题“歌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我国现代数学家还有( )、( )
至少写出3位

数学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感召下,我认为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要学会应用。只有学会应用,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乐学会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感受数学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探索数学的应用价值,从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数学知识的来源,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发现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小学生学习的大量数学知识均来源于实际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生活中存在许多与和、差、积、商有关的事件,以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入加、减、乘、除、负数、等式、不等式、函数等实际背景。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示范。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的知识需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验证并应用所得结论的过程,不能由教师全盘端出。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索更多可以应用实际问题和场景,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数学题中解脱出来。
2.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能主动地寻找其背景,并探求其应用价值。
其实,现实世界有许多现象和问题隐含着一定的数学规律,需要人们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求解决策略,一个缺乏应用意识的人,会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视而不见,当然更谈不上会有什么发现了。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收集材料,让学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切实体会到数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萌发应用意识。就像抛硬币这样一个简单现象,如果人们不能主动地从数学角度去研究硬币落下来的规律,那么至今人们也无法了解到硬币落下来时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概率相同这样的规律。
在教学“吨的认识”时,由于吨是较大的重量单位,三年纪学生在课堂中受环境限制,无法亲自去感受。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去商场、建筑工地、货车站等社会场所中去充分了解重量单位,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哪些事物可以用吨来作单位,课堂上对新授知识学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满载着获取的资料,质疑的问题和自己初步的了解。有了这些准备,知识的获取过程也轻松自如了。
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课前让学生进行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数,是怎样用的?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衣物成分含棉量、某种酒的度数、工厂产品的合格率、树木的成活率等。并且由于兴趣使然,一些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或请教父母,了解了其中的意义及在生活中怎样应用。课上,一张张记录着学生收集信息调查结果的纸条,喜滋滋地摆在桌面上,这些是他们对生活知识的收集和提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信息和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直接切入本课知识重点。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注意到在引进新知识时提供一两个实际背景,以便使学生理解数学源于生活,但仅仅如此并不能确保学生具有应用意识,也许抛开教师提供的实际背景,学生头脑中便难于找到其他的实际背景,依然会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看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无法感受到新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只有不与囿于教师提供的案例,而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才能为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求其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3、让学生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
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学表现或描述,而需要我们自己去描述去发现,只有从数学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于数学有关的因素。是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与出租车有关的数学事实,诸如,车费与行驶的路程,等候时间、起步价有关,耗油重与行驶路程有关等等,除了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以外;教师还应努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原始背景的数学材料,交由学生去抽象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加以描述。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他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学生自己探究,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已有的认识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也更便于应用。把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概括活动放到他熟悉的生活中,他会更感兴趣,也易于更快地探究,理解到知识的实质。所以在教学中,面对学生自己收集的材料,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自觉纳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才会得以提高,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4、让学生广泛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以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在当今社会,数学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同。除了工程核物理和化学外,环境科学、DNA的模拟、蛋白质工程、 CT技术、高清晰度电视、市场预测等领域都需要数学的支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便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知识应用的具体案例并互相交流。
我认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主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 :(1)做自己的小会计,到银行去了解利率,然后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最合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2)做家庭小助手,帮助妈妈理财,算一算妈妈存的钱利息是多少?到期后应取会多少钱?怎样存钱最合算?学生非常有兴趣,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存钱。(3)让学生了解附近市场或超市的销售情况,提出进货建议,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市场的货物种类,每天的销量,那些商品的销售额高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给出进货建议。又如让学生测算粉刷房屋涂料价格如何,确定选用那种涂料,粉刷的工钱如何计算,明确了这些因素以后学生才能粉刷房屋的费用有个初步估计,无论那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事物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内容,然后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提出建议;得出基本结论或建议以后,还可以鼓励学生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自己的结论或建议,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总之, 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数学问题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教师要通过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起学生热爱数学,乐于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29
我国现代数学家( )攻克了世界著名难题“歌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我国现代数学家还有( 苏步青)、( 陈省身) 华罗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2-29
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 )攻克了世界著名难题“歌德巴赫猜想”中的(1+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