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梵文Anuttarasamyaksambodhi的音译。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可译为“无上正遍知”,是只有佛才能够有的能力,"正觉",就是佛智,或称作"一切种智",是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修行所得的智果;"无上",指其至高无上,无人可凌其上;"正"者,不偏不邪之义;十法界同为一体。谓之"等",不同于凡夫外道的见解,称"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圆极佛果,自在菩提。菩萨虽了然心性平等,自利利他,但尚未圆证究极之果,其上尚"正等正觉"有待努力;二乘超凡入圣,明心见性,但不能明了一切众生心性平等,故犹只能自利,而不能觉他,只是"正觉"而已;外道心外取法,修诸多苦行,却不明心性为何物,所以是"邪见";凡夫众生,虽有本觉真心,但妄念未除,故称"不觉"。只有佛陀三智圆明,五眼洞照,始觉与本觉合而为一,能转生死为涅盘,化烦恼为菩提。总之,诸佛也是依赖般若法才得到菩提智果的。 宋 苏轼 《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曰以无所得故而得, 舍利弗得阿罗汉道,亦曰以无所得故而得。如来与舍利弗若是同乎?曰:何独舍利弗 !”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第四二问》:“如我所言,上合佛心,我所科判,上合阿难原文,佛加被我, 智者大师加被我,我疾得法华三昧,亦得普见一切色身三昧,现生蒙佛梦中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经》(唐玄奘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摩诃萨

摩诃萨乃摩诃萨陀或摩诃萨埵的简称, 梵语maha^sattva,巴利语maha^satta。maha^,音译为摩诃,意译作大;sattva,音译为萨陀,意译作乃有情、众生之义。

一、乃菩萨或大士之通称。谓此大众生系愿大、行大、度众生大,于世间诸众生中为最上,不退其大心,故称摩诃萨陀。(参见大智度论卷五、法华义疏卷二、法华玄赞卷二)

二、为释尊于因位修菩萨行时之名。又称萨陀王子。谓过去世有一王,名摩诃罗陀(梵Maha^ -ratha ,意译作大车),勤修善法。有三子,皆相好端正,第一太子名摩诃波那罗(梵Maha^ -pran!a^da ),次子摩诃提婆(梵Maha^deva ),三子摩诃萨陀。一日,三位王子游竹林,见一虎产七子,而七子围绕在母虎周围,饥饿憔悴,身体羸弱,其命将绝,王子们皆心生悲怆之念而离去;然而摩诃萨陀大生悲心,先使二兄返宫,独还林中,至饿虎所,为求无上菩提,而欲舍此秽身,遂自脱衣服置竹枝上,作种种誓已,即委身卧饿虎前。虎畏萨陀慈威之力而不敢食;摩诃萨陀见之,上高处投身于地,时小神以手捧王子,故无损伤;摩诃萨陀复以干竹刺颈,是时大地六种震动,天华乱坠,饿虎见萨埵流血,始渐近,舐血食肉,唯留余骨。此即佛本生谭中,投身喂虎之因缘,虎之七子即后来佛世时之五比丘及舍利弗、目犍连,释尊亦以此功德而超越十一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摩诃,是“大”的意思,摩诃萨,就是指“大菩萨”。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最高的智慧觉悟。阿耨多罗是“无上”之意(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是“上而正”之意,三菩提是“普遍的智慧和觉悟”。
第2个回答  2010-08-29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确切的讲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因为没有确切的语句来翻译表达,所以索性就直接用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摩诃萨”是摩诃萨陀或摩诃萨埵的简称,是菩萨或大士之通称
第3个回答  2010-08-23
摩诃萨意思是大,通常出现在菩萨二字的后面,即是“菩萨摩诃萨”,指大菩萨。好像八地及以上的菩萨才可以称摩诃萨。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两位师兄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7-01
摩诃萨是大菩萨的意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般若大智慧的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