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如题所述

一、 控制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生倶来,这是我们激发他们创新活动的诱发剂和进行创新性活动的原动力,控制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做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技巧,同时让学生的智力,情绪得到同步发展,例如:我在上《磁铁》一课时,就放手让学生“玩”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磁铁,让学生们尽情的去“玩”,“玩”过之后,我让他们把看到的现象一一说出来。有的说“磁铁能吸铁”,有的说“磁铁隔着书本也能吸铁”,还有的说“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吸的铁最多,而中间的最弱,基本不吸铁,”。在这种快乐的学习中我有意无意的发展了学生的的观察、分析、综合、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如:在一只装满了水的玻璃杯里,放几根圆形针,要求学生在不倒掉水的前提下,不用任何物体伸进水里去取,想办法把圆形针取出来,问题一提出来课堂上可热闹了,大家热烈的讨论说怎样取出来的方法。有同学提出用磁铁隔着玻璃杯取出圆形针。好,我立刻安排一个学生上台示范这个实验。这个同学可高兴了,其他的同学都非常兴奋,不一会儿的功夫,圆形针隔着玻璃在磁铁的帮助下回到了桌面,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鼓励这位同学实验成功了,而这样的快乐学习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全体学生的好奇心,也满足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在激发了他们求知欲望的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为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 结合教材,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习。

社会实践包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各种事物现象产生的观察、考察、分析、研究以及搜索、查阅和整理各门各类的资料,学校教育不论在时间、空间上都有限,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在实际中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比在教室里纸上谈兵效果会更好。注重学生思维活动能力的形成,知识、经验的获得,其亲身经历和和社会实践活动是重要的途径之一,结合教材,利用各种活动(如:郊游、扫烈士陵园、参观)。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及人类对他的改造和利用,从而真正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的能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例如:我在教三年级的学生做植物压制标本时,就和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植物。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会发现许多不知名的植物,它们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处/如何培养等一系列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可以到图书馆、书店,上网去搜索和查阅各门各类的资料图片,或者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然后集中汇报采集植物的标本和收集有关的标本知识、图片资料的成果。并比一比看谁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多, 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把这次的课外活动在头脑里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我有意识地采集了一些桂花树叶,回来后用石灰水煮乱,然后发给每一个同学,指导他们用小牙刷刷去叶肉,保留叶脉,用水彩颜料把叶脉涂上颜色,再系上红丝带,便成了漂亮的书签。同学们还互相交流赠送呢。象这样的在学习制作中既贴近了大自然,又获得了许多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必将会成为他们今后幸福的童年回忆。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能力,那要比你直接教给他们书本知识要强的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