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如题所述

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发表时间:2015/6/12 14:50:34访问次数:781
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东莞市麻涌镇第三小学
徐丽荷
【摘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和学的效率;第二,以学生为主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有效指导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 自主 课外
阅读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途径。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是继承优秀文化财富、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并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和情感。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养成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保证,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善于阅读,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介绍好书、好文章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推荐给学生的阅读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些文章应力求文质兼美,能够体现现代意识和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童心童趣,能够折射出儿童的心理世界、情感世界和想像世界,语言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故事诱读培养兴趣
小学生听说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现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当老师讲完故事,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或文章,这时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激励学生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以“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如教学《小珊迪》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小珊迪被撞伤后是怎样嘱咐弟弟给先生送钱的。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自然也就“爱读”了。
3、生动有趣的课堂游戏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低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中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如,我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时,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思想感情,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扮演角色,表演课文内容,改变以往学完了课文后再表演的教学过程。在角色表演中,我还设计了各种道具,如"父亲"的衣服,"母亲"的假发、披肩等。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五官充分调动,主动参与,兴趣盎然。每次表演完后,我都安排了学生的互相点评。为了表演得出色,也为了评得有理,学生主动去学习内容,去探究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参与由原来的表面化向探究性发展,提高了参与的质量,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阅读的兴趣
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提高阅读质量,可以尝试开展朗读比赛、办读书剪贴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二、以学生为主体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提倡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乐学”的美好境界。
(一)、变“学习性阅读”为自主性阅读、合作性阅读、探究性阅读。
1、自主性阅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要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伙伴等进行富有个性地阅读。
每一个人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
2、合作性阅读
合作性阅读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操作中首先要科学分组,人数适宜,人员组成要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其次要选择时机,根据阅读内容、要求、学生的学习需要,相机设置合作学习,不能将它作为课堂的“摆设”。再次要明确阅读任务和要求,教师要把合作性阅读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另外要给学生足够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等,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行构建文本的意义,而不是由教师分析它的意义,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 其次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不同,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可以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可以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异想”,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写作意图进行比较,或为文本内容和表达另行设计等。第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不是说教师就不重要了。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教师充当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在阅读中起向导作用,如上文所述,一方面,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要及时提示点拨学生各抒己见,并在这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地位,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提出有新意的观点看法,第四,注重情感体验,丰富阅读内涵 ,语文学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的故事,山水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设计全程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陶冶情操。
三、有效指导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主动意识,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一)、科学指导,方法得当
“授之以鱼弗若授之以渔。”如果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等于得到了“捕鱼的方法”,有了“点金术”,就获得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有效工具和基本途径。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完事大吉,要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就一定要做课外阅读指导,尤其对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课外读物更应如此。对有些读物,教师事先点一点,指导一下,学生阅读起来就省力得多,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对有些读物,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做些分析评价,学生会豁然开朗。就辅导形式而言可以多种多样,如开设专题讲座,出黑板报等等。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这不但有益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重课外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量的阅读才能明白语文中的奥秘。而相对于有限的教材来讲,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练习的一项主要内容。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问语文学得好的人,大多都是课外看书看得比较多的人。针对目前小学生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出路,如对五六年级的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分量很大,也是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靠老师的强制来完成。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个个都很浓厚,部分学生对于看那些书感觉茫然,这就需要加以正确引导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必须与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因此,布置的内容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课前布置阅读。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相仿,相反或相关的内容,往往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种一片太阳花》前,指导学生读有关介绍太阳花的书籍、文章,使他们对花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课内提供机会,让学生把课外学到的知识进行记录,积累,交流、介绍。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激起他们更大的课外阅读热情。
2、课后推荐读物。
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冰心的《忆读书》,巴金的《鸟的天堂》后,分别推荐学生借阅这些作家的有关文集。这是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不同文章,也可以指导他们在学了有关课文后,寻找类似题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以拓展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这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依据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学生与教师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赖雪萍. 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J]. 吉林教育:综合 2009,(6):61.
2、邹小红.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J].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9,(6):19-20.
3、刘翠芝. 精心设计活动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J].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09,(8):35.
4、朱娣. 激发阅读兴趣 指导课外阅读 [J]. 江苏教育通信 2008,(3):35-37.
5、朱小燕. 倡导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性 [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3):3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1
一、合理推荐读物,激发学生阅读兴
研究表明,9—12岁是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孩
子们每天愿花两个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
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我们教
师应肩负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
条件。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课外阅读变成学生自觉
自愿的行为呢?笔者认为阅读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
实际。
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
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自一人读书的能力,
所以我们提倡的是亲子共读,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领孩子进入书的
世界。进入三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独自欣赏图书。不过他们还缺
乏选择合适书籍的能力,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适当的推荐。我们应推荐适
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小学生读课外书,与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们在
为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孩子的
兴趣为中心,因为爱,所以爱,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们不能指望一个
天真活泼的孩子去背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

二、注意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过去孩子们读书,多数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更多的是关注故事。
现在自己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如何读一本书,在方法上我们应为学生进行
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通读全书,精读精彩片
断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勾画圈点、做读书卡片。

第一,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
极为有限,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阅读时间,显得尤为重要。读什
么书,什么时间读;零碎的时间读什么,整块的时间读什么;文学名著什
么时间读,报刊杂志什么时间读;要有长计划、短安排。制定长计划,是
为了有一个长远的目标;短安排,是为了适应可能随时变化的情况。有了
阅读计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第二,引导学生投入真情实感。

读书时,能否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是能不能读好书的关键。因为语言
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里,既
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学生从认
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
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由情感驱动,引导
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物我两忘,
如痴如醉的境界,
反过来也可以深化认识。

第三,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过程中,
对于一些精彩片断中的好词佳句,
我让学生进行圈圈点点,
完成《阅读报告》。报告中“本书主要人物”、“我学到的词汇”、“情
节间析”、“我最喜欢的段落”、“本书值得讨论的要点”、“我配的插
图”、“我为本书设计的广告语”等栏目使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不知不觉
中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再通过《阅读报告》的互相点评、借
鉴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运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激励学生多读,重视阅读积累

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形成
“独特的阅读能力

多读,首先阅读的品种要多。从语文的角度看,古诗词的神韵,有怒发冲
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也有草长莺
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点红„„诗歌中的
韵律美、
节奏美以及优美的意境、
深邃的哲理,
让人余音绕梁,
回味幽长;
散文中的词藻美、意趣美给人的精神喜爱;小说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
情节伏跌的美,给人的心灵以陶冶。常识性文章中,作者以形象生动的笔
调描绘科学奇观、自然奥秘给人的思想的启迪。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的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各方面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让学生多读多看。教师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就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从多方面
吸收营养,从而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

多读,还要特别强调诵读。诵读,也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与
朗读比,
它更强调个人体验,
更强调内化。
叶圣陶先生说:
“吟诵的时候,
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
与语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
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所以,叶圣陶先生要求我们:
“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
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
熟的境界。”因此,对于一些精彩片断,名篇佳作,要鼓励学生多吟咏、
诵读,这样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富有成效的
语文能力。

四、检查阅读效果

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促进。如果放任自流,效果肯定不好。定期
测评可采用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
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
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
入。例如,教学《七律

长征》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
料,
整理出“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四渡赤水”以及爬雪山、
过草地等故事交流,以更好地理解《长征》诗本身磅礴气势和蕴含其中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后布置学生收集长征的史料,毛泽东生平事迹,吟
诵毛泽东诗作。举办“毛泽东诗词朗诵会”、“‘我所了解的毛泽东’演
讲会”,以“长征,人类历史的壮举”为主题举办“手抄报”评比。从教
材出发,又不限于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感知,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评价历史伟人。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
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
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
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
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不断丰
富学生的“心理词典”和“心理图式”,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一、激发兴趣,诱其试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
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
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理,好阅读也是可以传染
的,阅读指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教师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1
、榜样示范,从一个到一群

从一年级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带着故事书进教室,一有空就拿出来读,还
不时发出夸张的笑声,引得孩子们个个睁大好奇的眼睛,然后便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
老师读故事,接着老师就利用午休时间天天读故事,后来就给他们每人印了张表格,记
录回家后听爸爸妈妈读的故事,再后来在表格上记录他们读给爸爸妈妈听的故事。为了
奖励那些能坚持每天阅读的孩子,我们在班级里开展了“小树小树快快长”的读书竞赛
活动,读满
10
页书就长一片树叶,长满
10
片树叶就结一个果实,结满
10
个果实就收
获(奖励)一本书。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在老师的诱导下尝试着开始了阅读,并在阅读
中享受着快乐和成功。而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老师们总是善于发现那些写作特别好、
知识特别丰富、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不失时机地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其中爱好
阅读是他们最突出的特点。老师或同学都是孩子身边的榜样,怀着羡慕或好奇的心理,
更多的学生开始了阅读,并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

2
、悬念诱惑,从节选到整本

设置悬念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引导学生读
整本的书,老师们通常会设置各种各样的悬念,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怀
着一探究竟的心理愉快地开始阅读。如向学生介绍郑渊洁的《皮皮鲁小传》时,老师首
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有个专门审理孩子起诉爸爸妈妈的奇特法庭,庭长叫皮皮鲁。第一
个起诉的是一个小男孩。他状告爸爸从来不对自己笑。皮皮鲁宣布了判决书。讲到这,
老师突然打住,拿出一本书,告诉学生,皮皮鲁的判决书是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课后阅
读《皮皮鲁小传》
。设置悬念的方法有很多,如关键处戛然停止,设置悬念;介绍故事
梗概,设置悬念;介绍书中人物,设置悬念;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等。

3
、情境迁移,从课文到书籍

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的、感性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常常会被那些真实的情境、
真挚的感情所感染,此时如果趁热打铁,介绍有关的书籍,他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去阅

2
读。如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
,很多男生读起了《水浒传》
;学完《装满昆虫的衣袋》

《昆虫记》便在班级中流传;学完《祖父的园子》
,有人捧起了《呼兰河传》„„这就
是情感迁移的效果。

二、科学指导,教其会读

从根本上来说,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不同的孩子一定有不同的阅读需要。不
同的阅读经历、
家庭背景、
兴趣爱好、
性别,
有不同的阅读需求。

但对于大多数的孩子而言,
要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还是需要科学指导的。

1
、读什么书?

日本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阪本一朗把儿童阅读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摇篮童话阶段
(2--4

)
、民间故事阶段
(4-6

)
、寓言阶段
(6-8

)
、童话阶段
(8-10)
故事阶段
(10-12

)
、传记阶

(12-14

)
、文学阶段
(14

-)
和思索阶段
(17

-)


根据儿童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我们课题组制定了各年级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加上
跟课文密切关联的书籍,我们为孩子们确定了“图书库”,并在班级里设立了“快乐读吧”,
要求孩子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阅读,读完后在借书表上写上一句话点评,既是自己的
读书感受,又可以为后来者提供信息。低年级时,学生大都读绘本,知识寓言、童话故事,
图文并茂,饶有趣味。中年级时,大家对《马小跳》系列、郑渊洁系列、探险、幻想故事兴
致勃勃。高年级时,杨红樱、秦文君、曹文轩、韩寒、郭敬明、罗琳这些名字深深地吸引着
他们,同时开始阅读《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冰心儿童文学全集》等经典名著。

“儿童时期该读的书一旦错过,以后就永远也补不回来了。”回顾孩子们的阅读经历,
这话千真万确。

2
、用什么方法读?

阅读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
很多同学往往因为阅读方式单一,
导致效率不高。
为此,我们就利用语文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相结合的方法教孩子们阅读。语文阅读课上,学
习精读各类文章的方法,如扫除字词障碍、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分析、精妙语言品评、
谋篇布局体会等;作文课上,练习写读后感,一篇文章的读后感,一本书的读后感;更多的
方法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学习,如朗读和默读、泛读和浏览、列提纲和摘录等。

当然,任何方法要转换为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阅读也一样,要通过学生的阅读活动
反复练习,日积月累,形成能力。

3
、什么时间读?

生活中,有些学生总是找不到时间阅读,有些学生则会因为阅读影响学科学习,这主要
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有计划地阅读。
制定个人阅读计划不仅对孩子,
对成年人也非常重要,
因为这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率。我们对孩子的阅读计划有几点要求:一是每天中午和晚上挤出
半小时;二是善于利用零星的时间,如排队、等候时;三是每个学期精读一本,泛读多本;
四是利用假期集中阅读。有了充足的时间、自己感兴趣的读物,阅读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
充满快乐的事情。

三、评价激励,促其悦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渐有了自主阅读的能力,但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2-06

课外阅读如何一步步影响孩子的成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