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20世纪初沙皇时期的背景

如题所述

俄罗斯帝国(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通常简称为俄国或沙俄。14世纪中期,从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独立出来的诸罗斯公国之一的莫斯科公国日渐强大,兼并周围小国。1546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俄罗斯帝国诞生。1721年彼得大帝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胜利后,使俄罗斯元老院授予他“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的帝国。1917年二月革命后,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

全盛时期国土面积达到三千万平方公里。19世纪末领土面积达到2240万平方千米,人口1亿多。首都莫斯科,1712年后迁至圣彼得堡直到1917年。

沙皇俄国的历史
彼得大帝和俄罗斯帝国
一开始俄国只是一个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国,其帝国的地位并不被西方所承认。1696年,年轻的彼得一世成为沙皇,一开始他为了保护南方的国界而开始对抗鞑靼和奥斯曼帝国。为了继续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彼得开始到欧洲寻找盟友并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拜访了勃兰登堡、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
为了增加与西方交流的机会和寻找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在1700年与奥斯曼帝国停战,并对当时欧洲最强国家之一的瑞典宣战。在芬兰湾的纳尔瓦,瑞典军证明了俄国军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幸运的是,瑞典在这时陷入了波兰王位的争夺当中。在这喘息的时间,彼得建立了一支新式西方化的军队;当两支军队在1709年在波尔塔瓦再度相遇时,俄国击败了瑞典。北方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721年,瑞典同意了尼斯塔得条约,俄国终于得到了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以及与西方交流的窗口。

俄国的扩张和成熟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是俄罗斯帝国的第二个盛世,帝国在南方和西方得到相当大的新版图。1768年,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俄土战争爆发,在1774年以凯纳甲湖条约的签订而结束。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亚的鞑靼则从奥斯曼帝国独立,而叶卡捷琳娜在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亚。1787年,第二次俄土战争爆发,1792年战争结束,俄国将其势力伸入巴尔干半岛;虽然奥斯曼帝国没有被俄国完全赶出欧洲,但已不再是俄国的严重威胁了。在西方,俄国则趁著波兰国势日虚之际,与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

拿破仑战争
身为一个欧洲的主要国家,俄国也无法避免的参与了与拿破仑法国的战争。1812年6月,拿破仑率领了60万大军侵略俄国,比俄国正规军大两倍以上,而且装备更加精良。但在拿破仑推进的同时,也同时面临了过度扩张的问题。俄国使用了焦土战争的策略,又遇上俄国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仑遭遇了灾难性的惨败:不到3万人能回到他们的母国。在法国军撤退之际,俄国军则推进到中欧和西欧,最后到了巴黎的城门边。在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

改革和革命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对俄国来说是一个危机时期。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得俄国与西方的发展相差越来越大。虽然帝国的人口较任何一个欧洲发展国家都多,但大部份都是贫穷的农奴。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更导致民心对皇权丧失信心,俄国境内不断发生流血革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917年3月,首都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3月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但是遭到他的拒绝,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由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所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所取代。

俄罗斯帝国存在的历史意义
俄罗斯帝国是俄国人为了挽救落后的民族,唤醒俄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所建立的国家。他的存在仅仅不到20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俄罗斯从一个落后的、穷困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但他没能真正的解决俄国人穷困潦倒的生活状况,另外,农奴制在这个帝国统治时期也没能真正的被废除,尽管1862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为俄国农奴的自由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几百年来歧视农奴的传统没能被改变。
作为俄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俄罗斯帝国没能完成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任务。因此,最终摧毁俄罗斯帝国的并非俄国资产阶级,而是平民和农奴。但是,俄罗斯帝国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国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的变化。自1721年俄罗斯帝国成立开始,欧洲的任何国际政治问题,没有俄国的干涉,都是无法解决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